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重要的竞争资源。据此,我国制定出了相应的人才兴国战略,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全民创新等一系列政策引领,全面提升我国社会的人力资源基础和创性人才培养活力。反映到教育领域,高校的连年扩招就是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在此形势下,如何对庞大大学生群体做好职业规划,使其真正的能将知识技能应用于职业发展中并逐步完成人才的自我成长,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就业“难”这一社会普遍认知的问题上,其根源并非人才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上出现了偏差,导致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认知不成熟,无法人尽其能,这就给社会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浪费。对此,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是整个教育领域、人力资源领域乃至全社会的重要课题。文章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出发,研究主要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思路。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教育改革;就业指导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人的自我管理范畴,是人在对自身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以及未来职业定位认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就业环境、就业政策、职业发展形势等选择自己职业发展路径的一个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在该过程中通常需要设定出自己的职业目标,目标应尽可能的符合实际,然后再围绕这一目標的最终实现来制定出自身的教育、培训、实践与发展计划,同时在计划具体执行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纠偏,以便能够向最终的职业目标逐渐靠近。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对自身职业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在职业领域中的发展和最终成就。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社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是人才竞争中的主要群体,因此,从1999年开始我国就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步伐,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使我国的大学生毕业数量在20年间增长了近900%,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加大。但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与日俱增,社会上开始逐渐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甚至由此引发了“毕业即失业”、“读书无用论”等讨论。这一现象的产生充分说明了虽然我国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却越发严峻,尤其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发展不平衡,这导致某些职业领域人才集中,加剧竞争与就业压力,某些区域经济欠发达,市场中对大学生消化吸收的能力十分有限。而我国高校在长期以来偏教学而轻职业规划的教育模式未能根据市场情况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有力指导,从而使加剧了这一情况。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素质的整体提升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仍多局限于学校教育,学生对社会、市场、行业乃至自身职业的了解甚少,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实践当中较为盲目,找不到努力提升的方向,从而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尽可能的去增加对社会发展、行业动向、将要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与素质、未来职业中的工作状态和学习提升方向等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认知自我,做好自我定位,从而使自己在将来职业生涯目标的方向上不断努力,进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群体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有助于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学校教育模式的依据,因此社会上人才需求的变化将会引发高校教育的变革。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理论教育仍为主导,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比重逐渐上升,这说明社会的发展已经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仍明显滞后于社会中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是学生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初级阶段,但却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社会实际基础之上的,所以高校在结合行业实际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然后再据此展开改革完善,从而使高校教学能够更加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各行业培养出更多素质过硬的现代化技术人才。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一)机遇
  随着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主体,在此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迎来了诸多机遇。
  首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加明确。在过去,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匮乏,只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基本都会在各个领域中被重点关照并委以重任,此时学生只需要在高校内埋头苦学就能在未来工作中顺风顺水,因此许多人并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致于学生在自己的职业中难有长期提升和突出贡献。而在新形势下,各行业的发展已经摆脱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格局,开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创新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此时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明确,不同岗位对对人才素质都有不同要求,设置同一岗位在不同企业中也有不同的素质需求,这就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明确方向,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其次,信息技术拓展职业规划教育指导路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单靠学生自己就能正确完成的。由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实践经验匮乏,对自己未来职业缺少足够了解,导致许多学生往往仅对职业规划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对此,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以往高校中的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多由辅导员或校内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教育指导也多为公开课或面对面沟通。虽然这些教育方法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与高校内数量庞大且个性复杂的毕业生而言,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高校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借助其优势在高校内开辟出网上指导、职业信息分享、职业生涯规划讨论等多种教育指导形式,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取到更多自身职业上的信息,并通过大家的互动讨论加强对自身了解,进而为自己作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最后,产学研融合打造职业规划标杆。由于社会的发展是多元的,所以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大学生而言,其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成长成才,尤其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甚至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大学生必须要尽可能确保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经过反复思考后确定的。而实际情况是,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新形势下,许多高校开始探索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在该教育模式下,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作为人才职业生涯中的两条路径被清晰的分列出来。由于产学研融合过程中教师、企业骨干以及研究学者等众多角色同时参与,这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不同领域内的参考标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职业规划的理解,作出正确的抉择。
  (二)挑战
  挑战往往与机遇同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社会分工细化加剧职业规划难度。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活力,大量资本涌入各个行业中,使得每个行业内的竞争都空前激烈。在此情况下,企业为谋求发展,就开始不断在自身领域内进行细分和深耕,这就使得新形势下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由此造成同一职业领域内往往会出现许多分支。但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仍是以行业大类目进行划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职业规划难度。
  其次,高校内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性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并非简单的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就能够达到良好效果的。新形势下,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变化速度的加快,都给职业规划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内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水平却明显跟不上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需求的提升,不但师资配备上存在明显缺口,且教师本身的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度不足,思想观念陈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
  最后,新型行业给学生思想造成巨大冲击。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心理上却尚不健全,缺少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意志薄弱,十分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职业生涯规划是关系学生一生的重要性工作,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门槛过低而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认真负责,明确自身发展目标。但新形势下,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许多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尤其在互联网领域产生了许多新兴职业,这个本就缺少正确职业认知的学生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学生开始盲目追求新兴职业,而忽视其与自身的契合度,最终导致其在社会就业中到处碰壁。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思路
  鉴于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众多机遇和挑战,高校必须重新正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积极开辟新形式下的新思路。
  (一)健全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体系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必须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学校内就接受到职业岗位的各种熏陶。为达到这一目标,健全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体系是各大高校的首要工作。
  首先,高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以促进学生层递式的增强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例如针对大一新生,应增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打开其对职业领域的窗口,将之“引进门”;针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应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引入职业领域的相关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方向,并有目的地朝这个方向进行自我能力培养;针对大四学生则应注重就业方面的全面指导,如提供简历制作辅导、面试模拟、职场生活体验等让学生尽早投入到就业的状态中。
  其次,要改革职业规划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往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方式明顯已经无法应对新形势下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必须做出变革。一方面,高校应在增设专门课程的基础上丰富教育的形式,如开展各种职业规划讲座、小团体互动讨论、典型案例分享等,以提升学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兴趣。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出校门的机会。对于这一点,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就成为十分宝贵的教育指导资源,有助于学生尽早参与到职业岗位的实践中并收获宝贵的实践经验。此外,高校应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专门职业规划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来拓宽职业规划教育的覆盖面,并通过线上线下的相互结合来更加深入的走进学生生活,使学生更加灵活的接受职业规划教育。
  (二)加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水平的提升还需要有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所以,新形势下各大高校必须加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高校必须立足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为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既要让其认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当前的就业形势,也要让其掌握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以及相关职业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另一方面,要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不但要通过社会招聘引入更多的人才,也要将高校内的辅导员、专业课教师都纳入教育队伍,使之能够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各自工作中,以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都可以潜移默化的接受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五、结语
  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有力鞭策,学生与高校只有给予职业生涯规划以足够重视,并不断作出努力与改变,才能使每个大学生在自身职业领域谋得更好的发展,进而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 吉风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探讨[J].智库时代,2019(47):116-117.
  [2] 许众威,万云.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9(34):160-161.
  [3] 顾晓英.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路径的创新探究[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9,18(02):24-27.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9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建研究课题:“三全育人”在书院制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典型案例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9nxddj-bc07。
  作者简介:刘金星(1994- ),男,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7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