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我国提高社会公德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公德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在公共领域中所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维护公共领域生活和秩序得以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的领域也逐渐扩大,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社会公德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文章从社会公德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出发,根据以往研究材料,简要论述提高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途径。
  关键词:社会公德;道德;公共生活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
  社会公德是为了适应社会公共生活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先生在《新民说》中又提到的:“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社会公德,我国民所最缺者,社会公德其一端也。随着社会的不发展,社会公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社会公德内涵的定义,很多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对于社会公德,罗国杰教授认为,“从广义上说,凡是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与个人品德、作风相对的反映阶级和民族共同利益的道德,通称为公德。从狭义上说,社会公德就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魏英敏认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或特定公民群体,在社会公共生活或共同生活及其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的特征:
  社会公德是关于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动准则,还是人类社会文明长久的一种沉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与普遍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的底线。而在此基础之上还有许多的道德标准和要求。社会公德作为人们的公共生活范围的使用准则,是面对所有人的,而且社会公德的内容必须是所有人能够接受的。所以,社会公德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和普遍。
  (2)简明性与广泛性
  社会公德大多都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的实践活动中长期积累出来的,与风俗习惯等相互联系,简单且容易理解,不需要过多的说明就能被人明白和掌握。社会公德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包含保持公共卫生整洁,敬老爱幼,礼貌待人,互相谦让,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3)继承性和稳定性
  社会公德作为最基本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们调整社会公共生活中一般关系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和积累,是经过长时间累积起来代代相传的,它总是和风俗传统等交织在一起,它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形态中都存在。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通过保存和发展合理的方面,去除不合理的方面。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内容极为丰富,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就提到要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这些内容是对社会公德的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共处,举止文明,以礼待人。文明礼貌主要由四个方面。首先,要注重个人形象,仪表整洁,端庄大方,讲究礼貌待人;其次,言语文明,谈吐要自觉杜绝说脏话的不良习惯;再次,举止得体,还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遵守公共场所的规章制度,不影响他人;最后,诚信做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
  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不可能做到事事顺利,这就需要社会成员相互帮助。首先,要养成主动去帮助和关心他人的意识;其次,应该做到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最后,宽以待人,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爱护公物。就是要爱护社会公共财物,这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中每个人应尽责任。首先,要树立爱护公物的意识,以珍惜的态度对待公共场所的财物;其次,正确且合理的使用公共物品,确保公共物品物尽其用;最后,要爱护公共物品,保护公共物品,阻止他人恶意破坏公共物品的行为。
  保护环境。自然环境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因此要积极保护环境。同时,保护自然环境也是我国的政策之一。作为个人,应该做到讲究公共卫生,做到不出现乱丢垃圾、破坏植物等的行为,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習惯。
  三、提高社会公德的途径
  (一)加强社会公德意识教育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整个道德规范体系的基础层次,也是培养良好社会风气的开始。一个人的社会公德水平则是以他所掌握的相关社会公德知识为基础的,这就会有一个接受公德教育的过程。
  首先,要以良好的社会公德内容为引导,通过宣传标语、电视节目等方式大力宣传,提升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德的认同感,促使社会公德观念扎根到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培训班等,寓教于乐,引导社会公众在活动中接受社会公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受公德教育;最后,着重提高青少年的公德意识,青少年祖国的未来,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引导青少年主动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二)社会公德与法制建设相结合
  虽然,多年来国家在各种场合宣传社会公德,但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人的道德水平各不相同,道德教育不见得对每个人都有作用,所以,就必须以强制性的手段来进行约束。
  首先,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法规约束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形成制度化的措施,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社会公;其次,处罚手段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对不遵守公德的人,在处罚的同时,强制让他们接受教育培训;最后,建立相关的档案制度,对经常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曝光,对他人起到警示作用。   (三)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一些不公德的现象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有时候是基础社会不完善,物质条件不具备导致的。首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配置公共设施,如公共卫生间、垃圾桶等,减少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其次,加强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环境,让社会公众在方便、整洁的自然环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养成良好公德习惯;最后,增加公共场所,让人们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增强公众的公共生活意识,形成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
  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离不开舆论监督,大众媒体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具有体术的影响力。首先,要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以正确、积极的舆论引导社会成员;其次,通过宣传的道德模范的正面形象,曝光不遵守社会公德反面典型进行社会公德的宣传,引导人们积极遵守社会公德;最后,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决抵制不利于培养社会公德的作品和损害社会公德的不良现象,确保文化作品向着有利于社会公德建设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公德的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部分,对社会能否稳定且有序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提高社会公德水平,既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人们提高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也要靠法律法规和新闻媒体的管理和监督作用。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这样社会公德意识才能树立起来,才能让公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才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郅荣.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历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
  [3] 李源.我国公民公德意识研究[D].郑州大学,2016.
  [4] 李曼源.当代中国社会公德问题的伦理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6.
  [5] 田歡欢.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2).
  [6] 马学思.以制度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德[J].高校后勤研究,2017(02).
  [7] 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
  [8] 朱文娟.我国道德建设视野下社会公德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9] 张珂.近十年我国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研究综述[J].亚太教育,2016(06).
  作者简介:李潇(1994- ),男,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7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