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教育与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这就要求历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与现实的有效结合。接下来本人就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历史教育对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起到重要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它应包含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社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一)育人为本,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历史学科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正确的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历史、社会以及世界的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
  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中外古代史和近现代史。在学习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的史实,体现人类发展的进程,学习内容贴近时代发展,贴近社会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编写而成,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评判理念
  历史课程中有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时的客观描述,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认识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更应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对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提高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别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中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合理的叙述和评判,增强对国家和人民以及世界的责任感,从而树立为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做贡献的伟大理想,逐步打开学生的认识格局。
  (四)鼓励探究式学习
  历史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而能够对历史和社会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对历史进行感悟和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二、传统历史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一)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特点
  在以往历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都是“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中教师往往是“满堂灌”,整堂课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单纯并且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课堂中学生只能够跟跟着教师的指引,不停地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死记硬背,毫无乐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对于历史课程缺乏重视
  初中生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并以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这样学生能学习历史的时间是相对较少的。历史作为文科学科中的一类,很容易受到忽视。历史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完课程,大多数按部就班的把知识输送给学生,至于学生吸收的程度就顺其自然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变成了应付,忽略了学习历史课程的真正目的。
  (三)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忽视了历史与生活的联系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课本内容或者考试范围,对于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已久。例如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完全进行讲解,把重点内容让学生标记了,考试时能把正确答案写在试卷上,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样做只是完成了考试任务,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真正理解,以及知识迁移、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完全被忽略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变得机械化,缺乏实际应用性,课堂中的知识只能在书本中应用,无法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历史的学习枯燥无趣。
  三、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注重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学生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学過、背过。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设置疑问、点拨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思考问题,从而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例如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一课时,教师提前布置好任务,由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对传统节日的起源、变化、作用有了初步认识,课中由学生展示成果,交流自己得到的结论与体会,最后教师做出评价。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习能力加强了,对历史的认识也不再停留于表面。在这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提高。
  (二)将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是一门社会性非常广的生活工具,因此历史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符合社会的发展。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导入时,一定要贴合实际,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对学生产生有利影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日常生活中历史故事的积累,能够将历史知识合理融入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历史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与发展,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逐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课堂主导的角色扮演者,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很难进入课题,捕捉到学习的兴趣。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出合适的情景至关重要。对于《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教学中建议以悬念导入新课。例如,教师可以播放音乐《月儿弯弯照九州》: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歡喜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呀嘛在街头。之后教师询问学生从歌曲中得到的感受及原因,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就顺其自然的进入到几百年前的年代情景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易接受,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四)结合历史与社会实践,开展课外活动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历史知识,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进行一定的历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好的课堂讲解作为铺垫,还应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最后才是实践活动的展开。 例如学习了中国传统节日以后,可以就当今社会部分人群对传统节日的看法以及外国节日的推崇做调查。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学生调查显示,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春节远不比以前的春节有趣味,而对国外的圣诞节充满了兴趣。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是中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藐视,是对外来文化的过分崇拜,而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这是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无需大惊小怪。无论学生的观点如何,这都是他们从课堂知识向社会活动探索的第一步,都是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发生分歧时,要给出客观的评价,做出合理的情感态度引导,让课外活动得到升华。
  (五)以史为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是折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它应当受到重视,更应成为当代人行动的指南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重视历史知识对学生发展所能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实践功能。就学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课来讲,教师要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清朝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这些泛泛之谈,更深层次的需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这样学生会由古及今,思考当今社会是否存在发展问题,当代经济发展问题是否可以用历史理论解决,这就极大程度的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价值,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了解了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模式,学会对历史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在反思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具有灵活的创新思维与良好的创新能力,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提高历史与社会常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我们学习掌握一门学科的根本目的。
  四、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的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历史教师也在适应新课程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改善自身教学方法。但是,社会的发展不会停止,课程的变化也会随之到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以上教学建议在实际应用当中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改善,本人也将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努力创新,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争取做新课程背景下的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 郑书祥.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业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10.
  [2] 喻立斌.基于生成视角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引问策略探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3:09.
  [3] 虞旭青.以生为本――论新时期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有效建构[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1.
  [4] 冯宏业.浅析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师,2010(02).
  [5] 黄荣刚.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析[J].读与算,2012:47.
  [6] 莫伦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0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