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等数学课堂落实“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数学作为重要的大学公共课程和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必须坚定不移落实这一根本任务,高数课堂教学也需要参与到“课程思政”中来,做到高数课堂与思政理论同向同行,课程思政为教育指明了方向,方向正确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育人为本”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方向,课程思政正是把握教育方向的有力保证。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办好思想政治理論课,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任何课程都必须遵循这以标准,思政的对象是“人”,思政课的关键是“思”,思政课的重点是“政”,思政课的载体是“课”,结合课堂,做心中有人的教育,才是真真正正的教育。
  “课程思政”不是教思想政治的老师的专属,也不是文科专业的私家花园,各个专业、各类课程都可以结合自身课程特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要素,极大发挥自己课程的育人育德功能,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专业课与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高等数学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是理工类、经济类以及某些文科类专业的必修课,高等数学课堂可以也必须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近来,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探索,掀起了“课程思政”的新浪潮。“课程思政”的意义深远,关乎课堂导向,高等数学渗透领域广泛,任何前沿科技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引领和助力,科技领先离不开数学的领先,所以说,数学教育真正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数课堂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我们解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高数课堂落实“课程思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课程思政”,教师先行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作。”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教师新的使命,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播知识、答疑解惑,还要做学生的领路人,要对学生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塑造。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少数教师中的害群之马虽然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个人享乐主义严重,甚至是道德败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心中充满爱,才能让爱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教师只有自身的理想信念足够坚定,才能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播给学生;教师有高水准的政治素养,才能更大限度的挖掘本学科蕴含的政治要素,并结合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自然而然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课程思政”要求各个高校全体教师自身专业素质高、政治觉悟高、德行好,有强烈的育人意识。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时刻关心、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心怀国家的发展大计,只有站位更高,立意才能更远。教师要坚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有大爱的好教师,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落实课程思政,不仅是一个教育学生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个人成熟成长学习进步的自我教育过程,正所谓育人又育己。
  坚持全员育人,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入手,让教师成为有教育情怀、有教育思想、有自身独特风格、有扎实专业学识的新型老师,是落实课程思政的第一步,是做好教育的必要前提。
  二、高数课堂落实“课程思政”,必须以“育人为本”为根本目标和任务。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类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严谨性、逻辑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如果没有数学,那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医学、计算机科学、通讯信息学、网络学、气象学、统计学、建筑学等基础学科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正是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数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数学,也就没有商品交换、商品买卖、日常计算、房屋建造、土地丈量…可以这样说,没有数学,人类无法摆脱原始、野蛮和愚昧。
  高等数学知识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又直接影响一个人处理问题的习惯和方式。而培养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仅凭空泛的说教式解决不了问题的,数学课堂有丰富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去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数学科目具有逻辑性、严谨性、条理性、准确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从实际问题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探索一般规律的思维习惯。数学因为极具抽象性的特点,更是被人们称为思维的体操,而抽象思维是发现事物一般规律的必要前提,高数课堂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数学的学习中,往往要求对定理的正确性进行严格的证明才能使用,这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谋而合。又比如:在学习和享用前人的科研成果时,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和担当;在高数课程引入相关数学史的学习过程中,适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也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做到和思政理论同向同行,即对课堂本身有益,也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是所有专业课程都要回归育人本身,是要充分发挥所有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是真正有大格局的教育。在高数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既要立足数学学科的学术内涵,又要考虑本学科自身特点努力挖掘本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炼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工匠精神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将这些思想品质、道德行为、优秀品质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三、高数课堂落实课程思政,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着,新事物的产生,必将引发新知识、新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教育本身就有用先进的知识和方法武装头脑,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要求,所以高等数学课堂落实课程思政,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   新的教育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动手操作实践的积极性。特别是对数学知识中某些抽象内容的展示,视频的动态模拟功能具备传统板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例如:某些抽象的函数图像,在有限的空间中很难实现,而仅凭想象力去克服这一困难又不太现实,画图板软件则和容易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代化的多功能黑板,集备课、上课、测试、资源共享等众多功能于一体,智能化的教室和实验室更是把很多原来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实验和操作变成人人可参与的具体活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便于整合多样化的形象、直观、声色兼备的素材,让课堂变得高效而生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也非常有利,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真切地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资源共享变得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教”和“学”的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高数课堂能够融入思政气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高数课堂落实“课程思政”,应遵循系统性原则
  在高数课堂落实程课思政,要不失时机的挖掘并渗透思政要素。但是,刻意的把每堂课都向思政的方向生搬硬套就会让工作流于形式,也偏离了教育的主旨。“课程思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仅通过几节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落实“课程思政”,关键是一种意识,长期坚持的意识。每个学期突出一个主题,或者某类知识点突出一个主题,或者开展相关的主题讨论以及辩论活动等,都是非常可行的方法。总之,要有长期的规划步骤,要有系统的落实方案。任何事情,不管是计划阶段还是具体实施阶段,都不能三分钟热度,要有详实的系统的计划和方案,而且计划和方案要有可操作性和可传承性,便于长期坚持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课程思政”不是一个人,不是一所学校,而是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都要积极实行推行的一项任务,不但要横向铺开,还要纵向延伸,代代相传,不断完善。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高素养的人才。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在各类课程的传授过程中发挥自己专业的特长,为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课程思政”还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門,让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参与进来,让每个人都不但要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要是一个美好生活的建设者。每个人都是制度和文化的享受者,同时又是制度和文化的创造者。“课程思政”让全社会同向同行,“课程思政”让我们正走在通向美好生活的路上。
  参考文献
  [1] 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6) .
  [2] 张艳艳,徐延钦,李红.《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J].信息周刊,2018(10):234.
  [3] 肖翔,杨兰清.大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科技教育,2018(28):184.
  基金项目:文章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级项目:项目名称:《高等数学》评价模式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9-YBB39;文章为2018年度河北省“三三三人才”资助项目《生涯规划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201803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0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