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与创新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宁俊霞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信息媒介
  摘 要:文章在介绍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特征,并从文化记录到文化教育、文化保存到文化共享、文化传承到文化创新三个维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最后指出了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创新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2-0046-03
  文化载体是文化传播与创新的基石,是人类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代中国面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需要不遗余力地发展先进文化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机构,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载体,如图书、期刊、知识库、知识媒体等,并肩负着挖掘、整理、保存、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公民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为社会建设、教学科研提供精神力量与智慧支持的重要职责[1]。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小众化向平民化、大众化方向转变,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要认识到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树立新思维,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文化资源存储模式、媒介展现形式,在挖掘与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实现文化载体功能的创新应用,更好地助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功能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功能,就是以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期刊文献、电子文献、数字文献、科研数据作为文化传播与资源共享的主要媒介,并使用多种技术手段、信息媒介将具有不同存储方式的资源聚集起来寓于知识共享、借阅服务中,借此对读者进行文化教育,达到提高读者文化素养的目的[2]。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载体功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如“儒家文化”“法家文化”“程朱理学”等,将其组织为特定的文化产品,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挖掘其蕴含的历史价值、社会伦理与文化思想,并开展知识服务,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二是将先进文化思想的内容渗透到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借助图书文献、报纸杂志、电子文献、数字媒体、互联网平台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达到感染人、引导人、教育人的目的,这些文化载体形式和文化育人举措与大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对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特征
  2.1 表现形式灵活多样
  高校图书馆多样的文化载体是对各种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与文化建设的高度集成,其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既包括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又包括各种文献资源、科学数据、报纸期刊等。每一种文化都有具体的表现方式,如:图书馆可以通过阅读文化周、阅读文化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通过读书论坛、读书讲座、阅读推广向学生普及阅读文化[3]。高校图书馆应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开展文化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育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2.2 深入全面影响读者
  传统文化书籍、文献知识库、电子文献资源、阅读推广活动、知识服务活动、信息检索活动能深入全面地影响读者,将其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一方面需要持续、有效、深入地挖掘传统历史典籍,激活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中蕴含的文化教育元素;另一方面应凝聚精神力量,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代表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书籍文献融入文化体系建设中,从而强化文化载体的教育功能[4]。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影响是深入全面的,既能向读者传递优秀的文化思想,也能弘扬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文化,培育读者的文化素养,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养成良好的文化习惯。
  2.3 直接的育人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载体具有直接的育人优势,对读者的教育是主导性的,能在读者接触文化载体后向读者传递优秀的思想文化。文化载体的文化引导作用于读者群体不是事前计划好的,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文化传输形式。读者接触到文化载体,汲取文化载体记录的知识信息后,就能在无形中受到优秀文化熏陶,通过自我感受、自我领会、自我体悟后,就能将文化載体上的知识信息转化为自我认识,实现精神上的升华[5]。在育人效果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载体具有内在的层递性,优秀的文化思想并不能直接被读者感受到,而是需要借助文化载体的系统化记录,通过有效的学习获得,并且优秀的文化思想孕育于各类知识服务、文化活动中,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的思想与行为。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是读者学习技能、获取知识的“软”环境,可以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具有的鲜明标志,也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区别于其他文化载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3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记录功能到教育功能的演进、文化保存功能到文化共享功能的演进及文化传承功能到文化创新功能的演进,如图1所示。
  3.1 从文化记录功能到文化教育功能的演进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文字是记录历史文化、历史事件、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依靠文字记录历史、记录思想也就成为图书馆早期的任务,而文字也就成为图书馆最早的文化载体。伴随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纸质图书、纸质文献成为记录历史、保存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可以通过书籍获取信息、获得知识[6]。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文化载体大多以纸质图书文献为主,获取与搜集文献资源也就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公共图书馆不同的是,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不仅要有效记录各类知识信息并长期保存,还要为在校师生提供有效的知识资源支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载体具有教育功能,既要保障知识内容完整、文字记录详细准确,还要保障知识表现形式简单有效,为师生学习提供便利。由此,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由早期的记录功能逐渐演进为教育功能。   3.2 从文化保存功能到文化共享功能的演进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记录文化、保存文化。伴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若满足于简单的记录文化、保存文化,就不能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扩大文化资源搜集渠道,构建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馆藏文化资源数据库,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就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而仅依靠传统的图书文献资源难以实现全领域的资源共享,以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存储、分享资源就成为文化共享的新需求。电子光盘的出现帮助高校图书馆解决了这一问题。相比传统的纸质文献,电子光盘具有更大的存储量、更便捷的使用方式,读者随时可借助随身携带的存储设备从图书馆数据库下载电子文献使用,不仅携带更方便,获取知识资源的规模也更加庞大。
  3.3 从文化传承功能到文化创新功能的演进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经过了图书文献、电子文献、数字终端、共享终端的变化,相应的,资源存储规模和信息记录规模也越来越大,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读者可以随时依靠互联网获取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信息共享效率也越来越高。伴随文化载体形式的改变,文化载体功能也由文化记录、文化保存、记忆传承逐步转向文化创新。在互联网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可以随时借助爬虫工具从网络空间获取海量的知识资源,并将其存储到知识数据库用于长期保存。但海量知识资源长期保存不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有效利用就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新任务。由此,图书馆应根据文化资源的结构、特点将具有不同价值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聚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各类文化产品的开发一方面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创新了文化展现形式;另一方面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知识的文化产品融合推进了文化创新,使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具有了新的生命力。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使用信息搜集技术从互联网空间搜集有关儒家文化的信息资源,使用SQL技术建立儒家文化专题数据库用于资源存储,在对数据资源组织整理后深度挖掘儒家文化潜藏的价值,再依靠挖掘出的文化资源开发了展示架、明信片、手机壳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使儒家文化具备了新的生命力。
  4 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创新应用途径
  4.1 加强文化资源搜集,丰富图书馆文化资源
  文化载体作为图书馆向读者传输文化、展现文化的主要媒介,可以借助有效的文化资源搜集、整理、流通和传播增加不同文化载体信息资源承载密度,使高校图书馆具有更强的文化承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信息更新速度加快,而海量的知识资源中既有优秀文化,也有腐朽文化。要发展先进文化,高校图书馆就要在文化资源搜集、整理、利用过程中对文化资源进行筛选,加强文化资源搜集,使用文化载体承载优秀的思想文化,将自身打造成优秀思想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顺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利用最有效的文化载体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搜集优秀文化资源,尽可能使用多种文化载体积累信息资源,满足多专业、多学科读者的需求,创新文化载体的信息表达方式。使用计算机、大数据、云存储技术实现深度的知识资源共享,可以保障读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文化资源。
  4.2 在专业学科人才培养中发挥文化载体的育人功能
  首先,图书馆应促使高校教育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理念,提升图书馆学科馆员与教育者的教学素质,逐步强化他们的文化育人理念。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价值引领作用,抓好电子文献载体、纸质文献载体、数据文献载体的利用工作,借助网络文化载体积极引导师生读者使用数字资源;要使用网络数字终端建立网上读者学习区,为读者提供线上咨询、智力支持、问题解答等服务;也要使用数字技术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推进数字文献资源在不同馆之间的流通共享。再次,在文化载体利用过程中,学科馆员必须了解读者使用文化载体的规律与特点,能清晰把握读者需求,并可以根据读者的文化载体使用习惯建立让读者便捷获取文化载体的服务模式。
  4.3 加强读者调研,提高文化载体使用的实效性
  高校图书馆在推进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服务模式加强读者调研,切实提高文化载体使用的实效性。在讀者使用文化载体之前,高校图书馆要对读者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一方面,图书馆要明确本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情况,了解读者的基本情况,详细掌握读者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读者可以将自己的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图书馆,以便图书馆及时调整文化资源,提升服务质量。
  5 结语
  文化载体是图书馆进行文化传播的基础,研究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不仅能找到文化载体功能的演进变化规律,还能找到文化载体资源的创新利用途径。高校图书馆应在全面掌握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创新资源使用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全面、高效的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吉丽君,张璐璐.泛在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4):34-36.
  [2] 龙渠.生态文明语境下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3):8-10.
  [3] 徐爽,韩爽,杨颖,等.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创新实践与思考:以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9(2):65-72.
  [4] 蔚晓慧,郭秀梅.高校图书馆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探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3):21-24.
  [5] 张书玉.“纸电同步”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9(4):70-73.
  [6] 孙墨.文化自信战略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104-105.
  (编校:周雪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0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