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造园学科初创时期陈植造园教育理念与贡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安康 许浩

  摘要:近代国内的造园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师资人才、教学材料、实践经验等都相对缺乏,在造园教育体制的设置中并没有出现独立的造园学院或是学系,主要是将造园专业设置在林学、农学与工学学系。陈植作为近代国内造园学的倡导者之一,极力寻求新的思路与方法,去改善国内造园教育的不足,为造园教育的初创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植对造园专业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释,强调了造园学的核心,明确地划分了造园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造园专业在院校中的设立提出了合理的见解。陈植将自己的造园教育理念结合当时国内的造园师资现状,从聘请国外教师与派遣国内人才去海外留学两方面提出了解决造园师资问题的方法。陈植也借鉴了日本院校的造园课程设置与造园技术理念,对国内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将与造园相关的众多课程分为了主干、基础、专业与选修四大类。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以造园学科初创时期的教育为立足点,从造园专业设立、教学质量提升与课程体系调整三个方面展开,系统地总结了陈植在民国时期为国内造园教育所作的贡献,探讨了陈植的造园教育体系对近现代造园事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民国时期;陈植;造园;教育
  DOI:10 .16397/i.cnki.1671- 1165.20200207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民国时期,我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留学热潮[1],众多青年学子奔赴欧美、日本留学深造,归国后他们投身于国家的教育建设,为大学教育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当时留日的造园学者主要有陈植、章守玉、吴耕民、童玉民、黄以仁等,归国后他们任教于各所开设了造园课程的院校(表1)。[2-6]陈植(1899-1989)作为留日的造园学者之一,为国内造园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了近代造园教育实践的发展。[7]
  陈植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31-1933年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1932年完成了国内第一部造园学专著《造园学概论》(图1)。[8]该书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造园教材之一。1988年出版的《陈植造园文集》收录了多篇陈植针对国内造园教育体系问题提出解决思路的文章。笔者主要通过查阅《造园学概论》《陈植造园文集》等资料,从专业性质、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三个角度展开论述,运用文献分析、量化分析等方法,探究陈植的造园教育理念对近现代国内园林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造园专业的初创理念
  (一)造园教育的发展历程
  造园的名称早在明朝计成所著的《园冶》中即有记载:“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9]中国拥有悠久的造园历史,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造园这门学科在民国时期才开始形成发展。
  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是国内最早开设造园相关课程进行造园专业教育的院校。1912年,该校设立园艺学科,章守玉在这里学习了园艺学,毕业后赴日深造,1922年他归国后回到母校任教,开设了庭园学课程,因此章守玉是我国最早将庭园学作为课程在院校开设的先驱之一。[10]1924年,该校园艺系又开设了观赏树木学课程,进一步丰富了造园学的课程体系。
  1928年,浙江大学开设了园艺系,童玉民在留日归国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农学院,他编著的《造庭园艺》被用作造园课程讲义。同年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成立,开设的课程有测量学、树木学、造林学、木材学等,造园课程体系开始完善。[10] 1931年,陈植在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开设了造园课程[1]189,并極力寻求《园冶》一书,进行文献复刻工作。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重刊出版了《园冶》,陈植将其用于造园的教学之中。1933年,中央大学建筑系课程列出了规划庭园课,并开设了都市计划与庭园学两门课程。[12]这是国内院校的建筑系第一次开设造园相关课程。1937年,天津大学建筑系开设了庭园设计与都市广域设计两门课程[10],因院系性质问题,当时院校的建筑系开设的造园课程更多的是对建筑环境、市政交通等的规划。1939年,《大学文理法农工商各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在园艺学系中开设了造园学与花卉园艺学并规定为必修课程,这是国内院校首次将造园课程定为必修课。[10]
  (二)国内造园的兴起与陈植造园理念的形成
  “造园”一词最早记载于《园冶》中,陈植的导师本多静六博士第一次在书中发现并向日本造园领域倡导统一使用这一名称。[11]91最早一批在国内院校开设造园相关课程的学者们,多有留日经历,受到日本造园理念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内的造园教育事业开始发展。
  陈植留日期间,在其导师那见到《园冶》一书,并获知当时的日本已用《园冶》中的“造园”一词作为正式的学科名称。“造园”始于中国,而学科的命名却为日本所首用,陈植为了让国内的造园事业能够迅速兴起,毕业后决心归国投身于造园的教育事业。民国时期,国内的造园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陈植的办学理念基于日本的教学方式,他结合国内实际,形成了对造园教育的独到见解。
  (三)造园专业的性质
  造园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13],它与多个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造园教育的发展来说,专业在院校的设立是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陈植认为造园这个专业的性质可以说是“非农非T四不像”[14]116,这也使得造园成为一个具有各类学科特性的特殊专业。对于这样特殊的专业,陈植提出:“在没有独立成院或独立设校之先,暂时设立在林学院或林业技术学校之中亦无不可。”[14]118将造园专业设于林学院是较为合理的一种选择,在学科的教学上林学的知识可以通用于造园,不会产生较大的学科跨度。但这种设立方式不是长久之计,容易让人混淆两者的关系,而忽视“造园”一词的根本含义。因而随着造园学的发展,今后需将其独立成院,或是独立成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造园的特色。
  (四)不同院校的造园专业设立   陈植认为不同性质的院校应当采取不同的专业设立方式。在具有农林建筑性质的大学,应于林学院、建筑学院中设置独立的造园系,若院校还未具备这样的能力,可在农学院的园艺系、林学院的造林系、工学院的建筑系中设置造园专业。[15]171这样能更好地调整专业的设立。
  在造园教育发展受限的民国时期,一时不能实现独立建院的目标,陈植提出农学院、林学院与建筑学院可通过合办来创立造园学系,培养专业人才。因而在不同学院中所设的造园系的授课内容与培养方式也大不相同。从表2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当造园设于林学院,所学习的方向为风景环境保护;设于农学院,所授内容为专类园的设计及植物的培育;设于建筑学院,则与城市市政内容相关。这既是造园学的特点,拥有多种学习方向与培养模式,也体现出陈植所阐述的造园学的内核思想。
  陈植从学科间的相关性、院校的性质与学院的类别三个层次综合考虑了造园专业的设立,根据每个院校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将造园的教学资源充分整合,以此来更好地推进造园教育的发展。
  一、造园师资的提升理念
  (一)民国时期的造园师资
  要保证一个专业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民国时期,造园师资短缺,根据对国内院校造园教育者们进行相关的量化统计,相关背景记载较为全面的约有15位,他们分别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与河南大学(表3)[16]。
  教师的学习背景、教学特点等对造园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师资的求学背景进行定量的分析,能够客观地体现民国时期国内造园教育的发展情况。数据显示,约90%的造园教育者有留学经历,其中留学欧美的约占53%,留学日本的约占33%。大批的造园学者选择留学深造,归国后为国内的造园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当时国内造园的办学理念具有中西结合的韵味。
  从图2可以发现,民国时期造园的师资流动较为频繁,多名教师辗转多所院校任教,这与当时师资的短缺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既加重了教师们的负担,也不利于国内造园教育的发展。
  数据显示,民国时期造园师资现状有两大特点:一是人才极度缺乏,导致了频繁的师资流动,加重了教学的压力;二是留学所带来的西方造园观念的影响,使得国内造园教育表现出了中西结合的特征。
  (二)造园师资力量的加强
  专业在院校的设立,课程体系的完善,最终的目的在于提升造园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17]当时师资短缺的造园专业并未很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对此,陈植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一,聘请外籍教授来华任教[18],对每所设有造园专业的院校分配数名教授担任重要课程的教学,例如三门主干课程以及相关实践教学的课程。国外的造园事业发展迅速,其科学的教学理念能给国内造园教育带来很大的帮助。结合外籍教师的西方教育观念,在国内形成了一种以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为基础,融合西方先进办学思路的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
  第二,针对当前造园师资问题,陈植提出安排年轻教师前往欧美、日本等造园事业发达的国家进行留学深造。[18]在校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通过考试,选择留学继续深造,归国后承担国内造园的教学任务,进而推动造园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推动造园课程体系的完善
  (一)主干课程的设置
  20世纪30年代,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的陈植,借鉴日本千叶大学、东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的相关课程安排(表4)[1],对国内造园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17]
  陈植对造園课程体系的调整严格遵从造园学科的性质,他根据众多相关学科的性质类别将造园学的课程分为主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类。[15]171
  首先是主干课程,通常由一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课程构成,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整体研究思路及方法。陈植在造园的主干课程中安排了造园学、造园设计学和造园施T学,这三门课程涵盖了“造园”活动的整个过程:创作、建造及经营。这三门课程是造园活动的整体框架,贯穿着整个造园教育,是造园教育体系的课程核心。主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陈植对造园课程体系的整体考虑。
  (二)基础课程的设置
  陈植认为培养造园人才,应以培养造园T程师为目的[14]117,这就需要特殊的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因而在确定造园专业的三门主干课程后,陈植即对基础课程进行了选择安排。基础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传授基础知识与理论,加强基本能力与专业素养而设置的一系列课程。
  造园基础课程是教学计划中第一、第二学年所授的课程,陈植提出基础课程应当从造园的材料、设计、施工、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手并加以整合与梳理,尽可能地将课程全面化,因而课程设置主要有结构力学、外语、土壤学、地质学、植物学、气象及气候学、测量学、美学及美术、建筑学概论、土木学概论、制图等(表5)。[15]171
  从大量基础课程的安排可以看出造园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十分广泛,每一门学科所传授的知识都会运用到造园的实践中,专业的严谨性与完整性也因此得以体现。陈植根据相关学科课程间的联系进行调整与分类,结合基础课程的特征安排适宜的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更加高效地培养造园人才。
  (三)专业课程的设置
  陈植提出在学习了基础课程后,还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造园专业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造园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实践教学。
  造园专业课程的学习集中于第三、第四学年,在学好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学习专业知识。专业课程主要有造园学概论、造园史、观赏树木学、花卉学、庭园学、城市规划学、自然公园学、造园设计学、造园建筑学、造园施T学、造园管理学、造园T学、造园机械学等。[15]171造园专业课程相较于基础课程最突出的不同在于实践教学的加入,其中造园设计学、造园施T学、造园管理学与造园建筑学四门课程即包含了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相关的实习训练,掌握造园活动的实操流程。   这样的课程安排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造园”专业的名称里有“造”,从根本上来看,造园是一门需要提升实践能力的学科,最终是要回归实践,服务于现实。陈植在课程的设置上从造园的词义角度出发,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造园专业来说,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实践教育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四)选修课程的设置
  选修课程是陈植针对那些与造园相关的“边缘课程”而开设的课程,课程的选择不作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自由选修。
  陈植对这些“边缘课程”加以整合,设置的选修课程主要有中国庭园艺术论、中国造园史、假山艺术、中国风景论、环境保护学、植物生态学等。[15]172这些课程的安排可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专业课程以外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们能更全面地了解造园学。
  陈植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造园专业学习的相对自由性,他的教育观不仅是从“造园”本身出发,也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考虑到了“如何教”“怎样教”。造园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调整,使得国内造园教育T作更加高效,也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掌握造园的专业知识体系,造园的理论研究也因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结语
  陈植在造园学科、课程体系与师资等方面的系统性建设,为近代国内造园教育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促成造园学科的科学发展,使造园成为一门学科的先驱之一。
  陈植的造园教育理念也影响着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如今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安排大致可分为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19],其中公共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程包含主干课程与跨学科选修课程;专业课程根据研究的方向进行选择;实践课程包含课程实践及专业实习。可以看出,现在的风景园林教学依然以陈植所提出的“四个课程”理念为基础,并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学科优化,以达到传承与创新、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的。
  现代风景园林教学仍在进步与完善,陈植的教育理念与贡献在中西造园文化的吸收、教育框架的构建及发展方向的引导等方面对当今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翁经方.陈植和“造园学”[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分会.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209-214.
  [2]陈植.赵声公园设计书[J].农学杂志,1928(2):9-37.
  [3]章守玉.花卉园艺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281.
  [4]《中国蔬菜》编辑部.中国著名蔬菜园艺学家、教育家吴耕民[J].中国蔬菜,2011(9):4.
  [5]童玉民.造庭园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110.
  [6]刘卫东.河南大学百年人物志[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295.
  [7]黄晓鸾.中国造园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陈植先生[J].中国园林,2008 (12):51-55.
  [8]段建强,廖嵘.陈植《造园学概论》中的“遗产保护”理念[J].中国园林,2009(11):17-19.
  [9]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1.
  [10]林广思.回顾与展望——中国LA学科教育研讨[J].中国园林,2005(9):1-8.
  [II]陈植.重印《园冶》序[M]//陈植.陈植造园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2]赖德森.梁思成建筑教育思想的形成及特色[J].建筑学报,1996(6):26-29.
  [13]赵兵.陈植早期造园文献考证[J].中国园林,2010(9):68-71.
  [14]陈植.论造园和绿化[M]//陈植.陈植造园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5]陈植.对我国造园事业几个问题的再商榷[M]/陈植.陈植造园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7]陈植.改革我国造园教育的商榷[J].中国园林,1985(2):51-54.
  [18]王安康,许浩.民国时期陈植造园理论及实践初探[J].广东园林,2019(4):56-60.
  [19]任媛媛,黄云峰.高校风景园林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科技视界,2015(2):2.
  (责任编辑 古东)
  Chen Zhi's Education Philosophy on and Contributions toGarden Building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Wang Ankang, Xu Hao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arden building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started late with relative lack in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rl etc.There was no independent garrlen building collegeor department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specialty of garden building was set under the departments offorestry,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s one of the advocates of garden building in morden China. Chen Zhistrived to seek new idea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shortcomings of garden building: education and has made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initiation and deveopment of garden building education. He made a clear explanationon the nature of garden building, emphasized the core. clearly expound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rdenbuilding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then he put forward well-grounded viewpoints about theestablishment of garden building discip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ing his ideas with the status ofdomestic garden building educators. Chen Zhi proposed hiring; foreign teachers and sending domestic talents tostudy abroad. Borrowing from the garden building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chnology concepts in Japanesecolleges, he made reasonable adjustments to the domestic curriculum system of garden building. He dividedcourses into four categories: major courses. basic courses, specialty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Consultingliterature available, based on the education in the initial periorl of garden building,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summarized Chen Zhi's contributions to garden building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and discussedthe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his garden building education system on modern garden building development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garden building discipline establishment.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quality improvement.
  Key words: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 Chen Zhi ; garden building ;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9-09-25
  基金項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园林史研究”(16YSBOIO)
  作者简介:王安康,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许浩,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绿地系统规划、3S支持景观分析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2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