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社区贫困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弱有所扶”成为时代课题。当前,我国农村绝对贫困群体脱贫任务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成本逐渐提高,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致使我国城市社区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为使城市贫困者有效摆脱贫困,促进社会融入,维护社会和谐,当前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需要激发受助对象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因此,将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引入到城市社区反贫困中,能更加精准地保障城市社区贫困者的利益,提升贫困者的“自助”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城市社区贫困;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
  一、我国城市社区贫困的现状
  根据2019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当前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共计917.1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共计3 397.9万人。十九大以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党和政府对脱贫攻坚任务作出了重要部署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我国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成本提高,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显,城市贫困居民面临着各种问题,对社会公平、社会和谐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城市社区贫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我国城市社区贫困的主要成因
  在《社会工作概论》中,王思斌教授把贫困界定为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把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即指难以满足特定最低生活水平;“相对贫困”,即“家庭或者个人的生活状态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当前城市社区中,绝对贫困及相对贫困都有所存在,相对贫困比例相对较大。从社会、个人角度对城市社区贫困的致贫原因作简单分析:首先,在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动中,城市居民失业、下岗,配套的社会保障及社会救助制度不够完善,从而造成贫困;其次,由于个人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程度、知识技能、人际资源等,逐渐成为贫困群体。总体来看,城市社区贫困主要表现在,社会资源贫乏,支持网络结构弱、社会认同度低,在物质及精神方面都缺乏必要支持,主要总结为:
  失业致贫。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部分下岗、失业群体由于文化程度低、知识技能弱、劳动力周期短等原因很难就业,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并不满足自己的现状,下岗失业除了带来物质上的匮乏,在精神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煎熬,下岗失业会降低失业者的社会参与及融入;患病致贫。弱势群体的收入较低,在收入仅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下,一旦家庭内部人员患上疾病、重病,高额的医疗费用、人力成本费用将会给整个家庭造成较大的负担,使得本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面临更大的生活挑战;残疾致贫。由于残疾群体在身体上存在缺陷,无法达到健康人的行动水平,在社会竞争及发展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教育致贫。当前,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还存在着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教育相关政策落实不配套、学校及就业市场存在信息脱节等现象。随着教育成本不断扩大,城市中低收入水平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资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压力。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造成代际贫困,给社会和谐造成不良影响;老年家庭。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本逐渐增加,特别是在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由于社区和机构养老还不够完善,主要压力集中在家庭成员身上,会造成家庭收入减少及成本增加的双重困境,引发贫困。
  三、城市社区反贫困的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救助作为国家、其他社会主体维持弱势群体及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所采取的政策,发挥着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功能。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还不够完善,除了物质性救助的量化标准单一,在非物质性救助方面也有较大发展空间。社會工作专业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在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尖锐的背景下产生,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强调“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在我国较多领域已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城市贫困社区的救助有一定借鉴意义。2014年我国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015年民政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明确将社会工作引入社会救助领域,再次说明了在经济援助、社会服务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具有介入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从优势视角出发,挖掘贫困者潜能,通过整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开展个案、小组、社区服务,为贫困者赋能、增权,提升贫困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从而依靠自己的能力告别贫困。具体来看,通过个案工作方法,在城市社区贫困群体中进行个案访谈,精准评估贫困原因,针对性地为城市贫困群体挖掘、链接资源、有效提供救助政策、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小组工作方法,针对不同城市贫困群体的需求,开设支持小组、学习小组等,有效增进相同群体间的互动交流,增加人际关系资源,从而促进城市贫困群体的能力提升、社会参与及社会融入;通过社区工作方法,整合、挖掘及利用社区在地资源,促进社区参与及社区互动,积极构建城市社区贫困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效利用社会网络关系,扩大城市社区贫困者摆脱贫困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社会地位,提升社会参与度。在城市社区,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组建在地志愿者队伍,为城市贫困者创造社会参与机会,从而强化社区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
  四、结语
  城市社区贫困现象的解决,不仅要关注物质救助方面,也要注重为贫困者赋能,促进贫困者进取精神、健康心态及技术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问题的困扰。为了更有效地使城市贫困者“弱有所扶”,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需要不断完善,提升救助水平。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政府可加大针对城市社区贫困问题的社会救助购买服务、不断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的成熟将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城市反贫困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利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反贫困模式。
  参考文献
  [1] 民政部.2019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EB/OL].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关信平.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需求、能力及体制机制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基金项目:多元协同与治理:枣庄市城市社区贫困帮扶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X2019155。
  作者简介:耿奕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方向:社会行政与社会组织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3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