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协同视角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受到高校、企业、政府甚至整个社会的重视,怀化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与多家企业合作,践行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文章以怀化学院为例,阐述了校企协同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模式,分析了校企协同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校企协同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路径。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校企协同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校企协同育人成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从现实来看,校企协同培养在我国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而怀化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作为“省一流”专业,在校企协同培养中不断推进,以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服务产业及新业态为依托,全面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模式的跨境电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树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具有产学一体化特色的教学运行机制,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文科专业校企合作之路。
  一、校企协同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模式
  怀化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于2016年6月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这是国贸专业在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新背景下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和里程碑。国贸专业将跨境电子商务做为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培养,进行专业综合改革,走综合改革创新之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国贸专业人才,商学院与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伍壹叁在线教育(深圳)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校企协同培养有效促进了怀化学院国贸专业的建设,主要协同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模式如下:
  (一)“3+1”校企合作育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16-2019年全面深入修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方式上注重吸收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人员等参与。依照“职业能力本位”,通过与7家跨境电商企业合作,校企协同制定了跨境电商人才核心能力要求和标准,在科学设置实训、实验、实习及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实施了“3+1”(3年校内教学,1年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并重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理论及实训教材,共同选定培养双师型教师。完成企业实践教学相关制度、规范和质量标准建设,科学设计企业实践教学计划和“四导师”制度(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思政导师)。通过企业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们深入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去“做中学”,获得现场知识和职业经验,加速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该模式下,国贸专业进一步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并构建“四主线、五层次、六能力”(四条主线分别为实验项目、实训项目、实习项目、创业项目,五个层次为理论课程类项目、实践课程类项目、专业综合类项目、同学科跨专业综合类项目、跨学科跨专业综合类项目,六大能力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实践教学新体系。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共建国贸跨境电商校外实习教学基地12个,教师培训进修跨境电商类项目18人次。国贸专业主动争取社会、企业的支持,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打造了良好的专业品牌,获得2019年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订单班”培养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积极与相关企业推行“订单培养”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企业优先录用本专业毕业生,并积极参与本专业学生教育与培训活动。商学院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以实现学生到企业参加学习实践、实训、实习、就业。
  怀化学院商学院与新航线合作实施了2015级国贸专业新航线“订单班”,双方共同制订了提升学生跨境电商核心能力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训知识的培训,更好地对接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体措施有:一是企业与学校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实训基地,与学校一起培训学生,从而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师资入校,校方聘请新航线资深人员作为学校客座教授、企业导师,根据学生企业学习与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委派客座教授或企业导师进行教学指导,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帮助学校提升实战教学能力;三是引入企业商品货源等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四是免费就业输送,对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测评,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成批量解决毕业生就业;五是帮助学校培养跨境电商“双师型”教师,教师参与顶岗实训,走出校园,深入电商岗位实操,提升实战教学能力,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三)跨境电商“带薪储培”项目
  为深化产教融合,发挥跨境电商企业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專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融合,培养学生跨境电商实践能力,2019年7月15日-9月1日,怀化学院商学院与东莞云销电商科技有限公司、新航线公司合作,在企业内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带薪储培”项目。商学院“4+1”团队,即1位老师带领4位国贸专业大二学生进入云销科技公司参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技能培训和真实账号操作实践,主要运营Shopee平台。在企业锻炼1个多月后,团队将真实的跨境电商平台账号带入校园,利用业余时间运营站号。企业不定期地对团队成员进行远程的技能培训,比如选品、关键词广告、数据分析等。“4+1”团队成员在企业和老师的共同指导下,运营跨境电商平台业绩显著,目前经营的所有店铺的GMV达到200000美金以上,折合人民币约141万元。这是校企合作以来,商学院在培养国贸专业学生跨境电商核心能力与实践能力过程中的又一重大突破。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技巧和经验,为以后从事外贸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校企协同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3+1”模式中部分学生抗拒集中实习
  国贸专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怀化学院实施“三会”教学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实践环节,商学院对综合试点改革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培养人才模式。“3+1”模式下,1年校外企业实践教学采取的是学生集中实习模式,由老师带队进入企业集中实习(考研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八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外贸业务能力。国贸专业从2015级起,最后一年实习原则上采取集中实习模式。但学院联络的实习基地和企业主要集中在广深和浙江,距离怀化市较远,企业类型以中小型外贸公司、电商企业为主,对学生吸引力较小,部分学生由于考研、或者已自己落实实习单位,对集中实习有抗拒情绪。因此,在推行“3+1”模式的初期存在困难,学生尚未适应由分散实习转变为集中实习的模式,意见较大,推行起来较困难。
  (二)“订单班”模式因企业高层变动缺乏长效合作机制
  在“订单班”模式中,企业导师虽然将真实项目带进了校园,但仅限于企业导师操作,学生学习。因此,学生很难亲自参与到真实的商务流程中,以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实操知识记忆不牢固不深刻。其次,整个班级参与“订单班”,不是所有参与的同学都对跨境电商感兴趣,因此部分同学学习效果欠佳。最后,在合作过程中,中小企业高层不稳定或者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由于高层变动或企业转型或存在经营问题难以正常推进工作,未能建立长期高效的合作机制。
  (三)“带薪储培”模式辐射范围较窄
  “带薪储培”模式下,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合作企业的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团队,能获得跨境电商平台的技能培训和真实账号操作实践,提升了国贸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但是该种模式是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选择的企业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和付费电商平台,该模式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受益学生人数较少,有待探索出与更多优质跨境电商企业合作的成熟模式,使更多学生受益。
  三、校企协同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提升路径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
  合作企业与学院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增强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成为外贸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了解其民俗、文化和法律法规,是跨境网站推广、产品介绍、在线交流、售后客服等工作人员必须的从业要求。企业的参与使课堂教育能够即时反馈国际市场需求、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与企业合作办学,能够更贴近的感受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从而确立人才质量定位,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可以通过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金牌讲师合作出版专业实训教材的方式,力求寻找与企业有共同利益的合作点,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国贸专业主动争取社会、企业的支持,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打造了良好的专业品牌,获得2019年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贸专业应继续邀请校外著名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一线专家兼职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核心课程,鼓励校内专业教师参与合作上课。同时,继续派出多名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延长顶岗时间,从而获取更可靠的一线商务经验,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继续派出多名老师参加行业学术会议或培训,获取相应的中级或高级人才资格证书,联络知名大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提升本专业的品牌辐射力。
  (三)创专业品牌,提升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
  以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以挑战杯、互联网大赛为主,并且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奖励,但是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较少。为了提升专业品牌和影响力,需要组织学生参加POCIB、跨境电子商务大赛等学科竞赛,出更多的成果,提高办学声誉。其次,教师要更多引领学生加入自己的课题,参与行业协会的会议或培训,深入地方、深入企业,共同调研,争取指导学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提升学院和专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12).
  [2] 朱苗繪,林新波,刘东皇.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效性分析——基于江苏理工学院与农夫山泉公司的合作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8(4).
  [3] 徐艳.基于外贸职业能力培养的“国贸订单班”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4).
  基金项目:1.怀化学院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青年项目立项课题——《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机制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怀院发[2015]24号/50);2.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课题批准号:湘教通[2016]276号78)。
  作者简介:李佳花(1984- ),女,湖南怀化人,讲师,研究方向:金融与国际贸易;贾雨霏(1993- ),女,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舒晓惠(1974- ),男,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与计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81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