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图书馆馆长学习共同体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辉

  摘要通过杭州部分高校图书馆馆长近年来的实践发现,馆长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校际图书馆高层交流和沟通,促进互相学习和互相指引。学习共同体为不同高校的馆长们提供了职业上的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馆长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有自我认同、自我控制、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学习共同体能提升馆长的实践性智慧,促进馆长知识共享,提升馆长效能和生成馆长学习的动态环境。这种学习共同体是对高校图书馆在职学习方式的重要创新,对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馆长 图书馆管理 学习共同体
  1 前言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假设是社会建构主义和分布式认知,强调知识的社会性特征,认为知识是分布或存在于共同体中。与通常的学习型组织相比,学习共同体不强调组织化行为和系统的学习,学习者能自主计划学习内容,探讨感兴趣的问题,针对自身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可见,学习共同体适用于有针对性的在职学习。图书馆馆长和馆员们的专业发展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共同体为高校图书馆队伍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路径。
  自2005年杭州下沙高教园建成后,15所高校先后整体进入,形成了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各校图书馆之间得地利之便,相互之间的沟通不断密切,最初以6所本科院校为主组成了杭州高校(下沙)图书馆馆长联席会,后来几经扩大,下沙大部分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已加入,每半年集中开会一次,选择的议题是馆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经过数年来的接触,馆长们大多都已相互了解,平时在工作上还以多种形式经常交流沟通,甚至杭州和杭州以外的本省其他院校馆长也积极参加,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多名馆长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馆长都处在高校图书馆职业情境中,普遍希望提升自身的专业管理水平,在本校缺乏具有共同专业兴趣的沟通对象的情况下,他们有积极性共同营造高校图书馆馆长学习共同体,借助这个跨校际共同体达到跟其他高校馆长的交互沟通,来建构自己的图书馆管理知识。馆长学习共同体是以高校图书馆管理层亚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群体,以图书馆管理交流为主要特色,以馆长间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在杭高校图书馆馆长们属于不同院校,日常工作繁忙、时间紧,学习共同体是他们共同学习的很好的方式,已对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杭州地区部分高校馆长们近年来的集体学习活动实践,探讨高校图书馆馆长学习共同体这一现象,对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界科学管理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2 高校图书馆馆长学习共同体成因分析
  高校图书馆馆长学习共同体是面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实务问题的。近年来,在杭高校图书馆馆长们先后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图书馆经费争取策略,浙江高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图书馆对策,高教园图书馆职工分班上班安排方式,浙江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图书馆数据资源联合采购问题,高校独立二级学院图书馆分设问题,图书馆重要设备选型等等,都是各馆高层非常关心的问题。
  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形式有馆长定期会议见面的方式,也有其他较为自由沟通的方式。共同体中馆长们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指引。以下四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在杭高校图书馆馆长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1)归属感:指馆长们之间形成了精神共同体,产生了较强的认同感、归属感。通常馆长们在本校难以找到面临共同管理问题的同行,本校其他的中层干部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馆长们所面临的难题。而在杭高校图书馆馆长之间,却表现出较强的认同感,有些馆长间还建立了较为密切的个人友谊,提升了共同体的凝聚力和满意度。
  (2)信任感:馆长学习共同体中的人员学识水平高、整体素质好,相互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冲突,即使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约束,也是一种值得信任的高层次共同体,每个参与者都能自由表达意见。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份子,馆长们很快能产生相互间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彼此之间能畅所欲言。
  (3)互惠感:指馆长共同体中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受益、强化和共享价值观念。馆长们在与其他馆长交流后,普遍都有得益的感觉,达到了互惠共赢。如果某个馆长请大家来本校参加项目论证会或学术报告会,这个馆长就会临时扮演较为核心的角色。杭州师范大学请北京专家做讲座时,会请其他几个高校的图书馆馆长及员工来参加;浙江传媒学院请外国专家做学术讲座时,会遍请下沙高教园高校图书馆人士来参加。对共同体的所有成员来说,不论做什么有利于共同体的事情都是值得肯定的,馆长成员的贡献越大就会越受到大家的积极评价和尊重。
  (4)分享感:馆长共同体中成员之间分享学习图书馆管理经验的体验和结果,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分享。馆长共同体促进了知识和理解的获得,促进了馆长们知识和情感的分享。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馆长学习共同体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能够提高馆长们解决图书馆真实问题的能力,增进馆长们之间的业务信息交流,增大了学习支持性。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是浙江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下沙高教园区分中心,该馆领导们不仅积极履行中心职责,还会热心地带领专家组到各馆咨询,分享数据库建议与管理经验。
  3 馆长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3.1 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指馆长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对共同愿景、共同信念和自身角色的认同。共同体是由对高校图书馆管理问题感兴趣的一群专业人士组成的团体,成员们拥有较为相同的价值理念,讨论、交流共同感兴趣的图书馆管理问题。在杭高校的办馆经费近年来增长很快,各校对图书馆在资源配置和读者服务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馆长们基于共同的高校图书馆事业,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共同愿景,他们受学校的信任,承担了管理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把图书馆办好是他们的共同理想,这是推动共同体行动的内在核心动力。
  3.2 自我适应
  在馆长学习共同体中,馆长们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自组织的,馆长个体在共同体中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方式的综合作用下,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形成一定的对图书馆管理认知的图式。馆长们重新认识了图书馆管理的内外部环境,也认识和改造了自我在管理中演化着的个体,为了更好地胜任与适应馆长角色,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管理行为,校正自身的管理方法,以求更好地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环境的需要。
  3.3 自我发展
  对于馆长的专业发展来说,馆长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有效地促进了馆长专业知识的建构。馆长专业知识主要是一种个人知识,这种个人知识具有社会性和情境性。馆长专业知识的建构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和对话活动,

馆长们在互动的伙伴关系中,彼此支持与引导,建构自己的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其次,促进馆长们专业管理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在馆长学习共同体中,馆长可以得到馆长群体的集体支持,与单靠馆长自己独立学习相比,在共同体支持下的成长速度迅速得多。
  例如,2010年,杭州高校的馆长们在讨论值班馆员实行二班倒还是三班倒的问题上是有过积极交流的,由于下沙高教园距离杭州市区较远,不同高校有不同的排班习惯做法,开始馆长们都认为自己的安排较合理。在讨论中分别从馆员们的意愿、每周总工时核算、劳动法相关规定到所管理阅览室空间大小等角度,咨询其他馆的不同排班方案,通过一起计算、比较和讨论,经历了交互、交流、反馈、协商和建构的学习过程,馆长们对排班问题有了更全面的思考,有的馆长决定将根据兄弟馆的方案,结合本校情况,改进本馆安排方案。
  4 学习共同体是高校图书馆馆长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与传统的图书馆专业在职学习活动相比,高校图书馆馆长学习共同体的组织结构松散而开放,学习活动内容综合性强,明显地面向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践,学习交流活动方式更具互动性,不同学校的馆长们更具自主性和平等性,共同体在馆长们的管理实践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1 提升馆长的实践性智慧
  实践性智慧是馆长管理能力发展的核心,关注实践性智慧的发展是高校馆长在职学习的重要特点,馆长实践性智慧的获得不可能全靠传统讲课式的培训模式,一种较为有效的策略是以面向馆长管理实践中实际的问题,以馆长学习共同体为平台,在馆长共同体中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中,实现馆长自主反思与专家和图书馆同行交流的交互作用。通过种种实践与体验,使馆长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
  4.2 促进馆长知识共享
  在馆长学习共同体中,知识的创造产生在馆长相互交流沟通、分享过程中。馆长的知识共享呈隐性――显性――隐性螺旋式转化过程,馆长不断获得图书馆管理知识的质与量的提高,促进管理能力的成长。运用学习共同体形式进行知识共享可以帮助馆长分享其他馆长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生成出许多观点、想法与理解,逐渐形成共同体的知识,减少代价高昂的管理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效地建构与管理自己的专业知识。馆长知识共享的重要任务是促进馆长管理知识创新,通过知识创新扩充学习共同体的知识积累,促进馆长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4.3 提升馆长效能
  馆长的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指馆长对自己是否能对图书馆功能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的信念。在馆长学习共同体中,馆长通过图书馆管理实践问题的沟通和学习,影响其图书馆管理观念、管理目标、管理方式及管理评价等理念,并在管理实践中反思、改进、提高,从而增强了馆长的图书馆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较强的馆长表现出更为积极的管理革新、良好的整体感与职位认同感,对图书馆管理工作通常抱有积极的态度,同时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产生促进性的、适应性的工作动机。
  4.4 生成馆长学习的动态环境
  在高校校际建立馆长互相学习的动态环境,可以使馆长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办馆理念。馆长在学习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帮助与支持下,更易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寻找到解决对策,在不同的交流意见与方案中,使馆长处于学习的扶持环境中,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和寻找新的起点。在动态的学习环境中,馆长通过学习来不断改善自己的管理行为,不断挖掘自己的图书馆管理能力,使共同体学习与图书馆管理实践形成良性互动。
  例如,每年下半年,各馆都要频繁与各数据库供应商进行沟通谈判。商业化的数据库种类多、功能多样、专业涉及面广,新型数据库每年都会出现,而大多数馆长都缺乏专业谈判的经验,就可以在共同体会议上相互交流谈判策略,对新数据库会重点讨论,从其重要性到性价比都会涉及,然后再根据本校需要制定谈判条件,在实践中,杭州高校馆长们甚至还会总结大家的经验,结成某种程度的采购联盟。从最终结果来看,各个馆都因为交流充分,较好地避免了盲目采购和价格成本过高的情况。
  5 结束语
  学习共同体有利于馆长们不断超越自我已有水平,给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注入持续的活力,使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具创新性,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一,馆长学习共同体的出现,在个人、图书馆之间和高校校际层面上形成良好的协作式学习文化,是对图书馆员工学习方式的重要创新,更新了在职学习的理念。在高校干部轮岗制度普遍推行的大背景下,对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有重大促进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图书馆全体人员不断学习提高有重要的带头激励作用,带动其他图书馆员工的学习,形成多元的图书馆间学习共同体。如杭州高校图书馆中的采编专业人员之间、馆际互借人员之间都有较密切的联系,不仅在一些正常的业务会议上交流,在日常工作中也有较多的沟通协作。
  第二,馆长学习共同体还极大地促进了馆际合作交流,提升了各馆的管理水平。共同体倡导了“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加强了共同体内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在杭高校成员馆管理层之间的信任关系强化了区域图书馆联盟的优势,加强了成员馆之间的合作关系,巩固了馆际联盟的稳定性,杭州下沙高校馆在资源联采、资源共享乃至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方面都有积极的进展,从根本上推动着高校图书馆转型。
  另外,为进一步提升馆长共同学习体的绩效,笔者认为还可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要注意重视专家引领的作用。馆长们是共同体中的主体,也是某一领域的高级专家,但还需要从外部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来给予必要的引领,特别是要重视图书馆理论与实务专家(助学者)的指导,多接触图书馆管理的新思想和新知识,使馆长学习共同体能够及时调整跟进。二是要精心组织专题研讨,围绕着馆长工作中碰到的有共性的重大管理问题进行研讨活动,可与高校图工委的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和加强馆长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图书馆,杭州,310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57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