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霓裳羽衣》盛世之音的内涵性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叶春

  一
  
  《霓裳羽衣》是盛唐歌舞大曲,是李隆基与杨贵妃情事的标志。由于没有传下歌词,所以对这首歌舞曲的内涵性质一直模糊不清。由于安史之乱的发生,很多诗人都表现了《霓裳羽衣》误国的思想:李益《过马嵬》:“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李约《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张祜《华清宫和杜舍人》:“细音播翠佩,轻步宛霓裳。祸乱根潜结,升平意遽忘。”杜牧《过华清宫》:“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吴融《华清宫》:“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霓裳羽衣》这一意象成了反省历史的媒介。杨贵妃也多少成了赵飞燕、妲己这样的红颜祸水似的人物。正因为如此.一些诗人甚至把《霓裳羽衣》与《玉树后庭花》并列在一起来表达亡国之音的含义。天宝登进士的张继历经了安史之乱的变故,他的《华清宫》写道: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这首诗中的几个地名暗示了玄宗游乐的信息,华清宫是玄宗和杨贵妃经常沐浴温泉的地方,羯鼓楼是玄宗曾打羯鼓的地方。明皇爱打羯鼓,《羯鼓录》记载:奏之,春天柳杏蓓蕾为之尽坼,纤翳不起的秋空为之远风徐来,庭叶随下。明皇羯鼓技艺真是出神入化,其音乐竟然与大自然气息相通。诗中的“朝元阁”,在陕西临潼县骊山,玄宗天宝七年传说玄元皇帝老子见于朝元阁,所以改名降圣阁。朝元阁是杨贵妃等常常演出的《霓裳羽衣》的地方。由于《霓裳羽衣》传说是玄宗从月宫偷来的。舞也是月宫仙子的舞蹈,所以说“长飘云外曲,闲舞月中歌”。但是,“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中的“玉树”这个词透露出了贬义,即认为《霓裳羽衣》就像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创作的《玉树后庭花》一样,是亡国之音。因为“玉树”和“霓裳”对举,且“玉树……曲”和“霓裳……歌”是一样的句式结构,所以,“玉树”就是指乐曲《玉树后庭花》。安史之乱之后,明皇不得不流落巴蜀。所以,古词日:“羯鼓楼声,打开蜀道。霓裳一曲,舞破潼关。”
  南宋末民族英雄邓剡(1232-1303)的《满江红》中也以《霓裳羽衣》和《玉树后庭花》并列,表现了浓烈的兴亡悲慨:“……霓裳散,庭花灭。昭阳燕,应难说。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
  
  二
  
  那么究竟《霓裳羽衣》与《玉树后庭花》的性质是否是一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对两首歌曲进行具体的探讨。首先来看《玉树后庭花》的性质。从王灼《碧鸡漫志》记述可知此曲歌词是南朝陈后主作的宫体诗,曲子是太乐令何胥以所制。关于歌名中的“玉树”、“后庭花”,王灼的《碧鸡漫志》也有考证: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尺,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日后庭花。又按《国史纂异》:“云阳县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
  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现在所见是八句: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载的没有后两旬。但在诗前引文说:《隋书・乐志》曰:“陈后主于清乐中造《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须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五行志》曰:“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歌谶,此其不久兆也。”
  从《隋书・乐志》说《玉树后庭花》是“绮艳相高,极尽轻荡”的宫体诗,这符合上文所引前六句的性质。并且认为“其音甚哀”。这是从音乐曲调的角度对此曲的评介,这就与这首曲子的最后两句“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的情调相似。《五行志》言:“‘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歌缄,此其不久兆也。”由此可知,不仅《玉树后庭花》“其音甚哀”,而且陈后主自己所作的一首《玉树后庭花》中有诗句“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这与“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语句的意境极其相似。总之,从乐音和时人所咏陈后主的诗句可知,《玉树后庭花》最后两句“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认为是陈后主所作是不矛盾的,所以下文以现有的八旬为分析对象,而不是以《乐府诗集》中的六句。
  这首《玉树后庭花》写出了仙境般高阁里贵妃们的艳姿美态。但最后两句却表现出了好景不长,凄婉孤寂的无奈之音。时人认为是不详之音。不久,陈朝覆灭,陈后主被俘。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见酒家女子还在演唱凄婉、忧伤的《玉树后庭花》,不胜感慨,写下了《秦淮夜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碧鸡漫志》采摘的关于歌咏《玉树后庭花》的诗句较多:故前辈诗云:“玉树歌翻王气终。景阳钟动晓楼空。”又云:“《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又云:“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又云:“采笺曾襞欺江总,绮阁尘销玉树空。”又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诟庭花》。”又云:“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又云:垢庭余唱落船窗。”又云:“后庭新声叹樵牧。”又云:“不知即入宫前井,犹自听吹玉树花。”
  这些诗句表现了此曲幽怨的性质、亡国之音的特点和政治兴亡之叹等。又如,借此曲语典歌咏政治兴亡的盛衰之叹的:
  宋・宋无的《金陵怀古》:宫礴卖尽雨崩墙,苜蓿秋红满夕阳。玉树后庭花不见,北人租地种茴香。
  宋・曾极的《玉树后庭花》还点明陈叔宝宠幸贵妃张丽华的史实:结绮临春成草莽,繁华都入暮烟中。后庭玉树迎秋色,犹带张妃脸上红。
  清代届大均的《秣陵》由此进一步发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反恩。牛首开天阙,龙冈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鸟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陈后主陈叔宝继位时,北朝的隋文帝杨坚正大举纳谏,重用贤才,提倡节约,减轻赋税,严整治军,呈现出一派昂扬奋发的士气,正欲处心积虑地要灭掉陈朝完成国家统一。
  及闻隋军临江,帝从容谓侍臣日:“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都官尚书孔范日:“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每患宫卑,虏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为而死!”帝笑以为然,故不为深备,奏伎、纵酒、赋诗不辗。
  君者迷信王气,臣子倚持天险,都是自以为是、毫无忧患意识。陈叔宝不仅亲信佞臣,在国家存亡之际还极度奢糜享乐。公元584年陈后主命令在光明殿前,建造起临春阁、结绮阁和望仙阁。自己住在临春阁,宠妃张丽华住在结绮阁,龚贵嫔和孔贵嫔住在望仙阁。三阁之间有凌空的复道,供他左右逢源。常常召贵妃与宾客在一起游乐、饮酒,陈后主更把中书令江总,以及陈喧、孔范、王瑗等一般文学

大臣一齐召进宫来,饮酒赋诗,从中选出特别艳丽的诗歌当作歌词,配上新曲。《玉树后庭花》,“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玉树后庭花》前六句主要赞美张贵妃、孔贵妃的姿容情态。陈后主就这样沉溺声色、悠游忘责。但是,不管如何粉饰太平,“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旬诗已经透露了生命将衰竭,隐含了亡国之音了!后来隋军攻破长江天险,陈后主竟然和张丽华、孔贵嫔三人躲在宫中一口枯井里!
  所以,唐代魏征在《陈后主本纪》中评论陈后主说:“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复溺淫侈之风。宾礼诸公,惟寄情于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轴,遂无骨鲠之臣,莫非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庭,临机不寤,冀以苟生,为天下笑,可不痛乎!”
  总之,从《玉树后庭花》创作背景、内容和情调可以看出,陈后主沉迷声色,不思朝政安危。这首歌透露出幽怨无奈之意,是典型的亡国之音。
  
  三
  
  那么《霓裳羽衣》的内容性质如何呢?经过考证没有找到唐明皇时期演奏的歌词,后来姜夔依据中序的音乐曲调创作了《霓裳中序第一》这首词。但是作为舞曲,我们可以从其舞曲的创作时代、后世诗人的看法来判断其性质。以其与《玉树后庭花》进行比较,揭示两者的本质的不同。
  首先,《霓裳羽衣》这一歌舞大曲产生于开元盛世。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二・婆罗门》:“《乐苑》日:‘《婆罗门》,商调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宋・钱易《南部新书・己》亦有类似记载:“《霓裳羽衣》之曲起于开元,盛于天宝之间。”《唐会要》日:“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开元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那是唐明皇重任贤臣励精图治的结果。这就决定了《霓裳羽衣》是盛世之音,而不像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是亡国前的贪欢。所以,白居易的《法曲歌》中写道:“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唐代诗人徐铉的《又听霓裳羽衣曲送陈君》:“清商一曲远人行,桃叶津头月正明。此是开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离声。”
  其次,后代的一些诗人把《霓裳》称为盛世的象征。如刘辰翁的《宝鼎现》: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混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刘辰翁生活在南宋末年,亲眼目睹南宋的灭亡,元朝时,他不愿出仕,隐住深山。“宣和”(1119-1125年)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宣和这个年号一共7年。宣和六年,辽国与金国在中京决战,辽败。曾经北宋也是繁华世界。“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分明表现了对汉世繁华的留念和对宋朝灭亡的悼念。康与之是北宋与南宋之交的词人,高宗建炎初(1127)上“中兴十策”不为用,后依附秦侩,为秦门下十客之一,被擢为台郎。他虽有粉饰太平之作,但从诗歌意象的角度,他的《汉宫春》中的“霓裳”也是繁华盛世的象征:步金莲影下,三千绰约。冰轮桂满,皓色冷浸楼阁。霓裳帝乐,奏升平、天风吹落。留凤辇、通宵宴赏,莫放漏声闲却。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也曾写过《初春怀成都》:我昔薄游西适秦,归到锦州逢早春。五门收灯药市近,小桃妖妍狂杀人。霓裳法曲华清谱,燕妒身轻莺学语。歌舞更体转盼间,但见宫衣换金缕。世上悲欢岂易知,不堪风景似当时。病来几与曲生绝,禅榻茶烟双鬓丝。
  这首诗中的《霓裳》也表现了过去莺歌燕舞的繁华盛世,以及对现世的不满与忧虑。当诗人历经繁华岁月和沧桑岁月,他们就以盛唐盛世的标志性乐舞《霓裳》来表达他们对自己曾经历过的繁华岁月的怀念和憧憬。
  总之,开元盛世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一种憧憬和一片繁华的风景,《霓裳羽农》就是盛唐时代精神的结晶,它是盛世之音,是后世憧憬与怀念的盛世的标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73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