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播音主持中的非语言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为艳

  摘要:非语言因素是通过各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将主持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向外表达的手段,它传达着比语言交流丰富得多的内涵,播音主持工作者利用好非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要求之一。这不仅是为了播音主持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非语言因素强有力的功能。
  关键词:播音主持 非语言因素
  
  传播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传播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交流传播的,对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语言交流是通过各种传媒工具向受众传达信息最常用、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手段,而非语言因素是通过各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将主持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向外表达的手段,它传达着比语言交流丰富得多的内涵,可以弥补语言交流的缺陷,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的理解,领会对方的真是意图,防止误会和歧义的发生。同时,播音主持工作者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他们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受社会普遍规律的支配,要利用好非语言因素,就要使用社会大众约定俗成、普遍认可的各种方式,认真提炼,力图准确、生动地表达要求,为语言交流起配合、修饰的作用。因此,非语言因素无疑在播音主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非语言因素呢?所谓非语言因素,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的各种符号。如各种颜色、人际间的距离,人的衣着、神态、表情、手势、身势,陈设、环境、音响等等都属于非语言因素。作为播音主持工作者,应学会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非语言手段,这不仅是为了播音主持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它们诸多的功能。非语言因素在播音主持中有哪些功能呢?
  首先是强化功能 。强化功能是指在电视传播中,人们运用体态语等非语言手段使言语的内容更加鲜明突出,以加强语言符号的传播效果。这里的非语言手段同语言手段的内容是一致的,时间是同步的。播音支持工作者可以恰当的运用深思的表情、同情的眼神、深刻的表情等生动、典型的非语言因素,深化播音主持节目的主题思想。
  其次是指代功能。指代功能是指人们运用非语言手段替代了语言手段所传播的信息。在这里,只有非语言行为,没有语言行为,也就是说,不说话,只看到表情、动作等。在播音主持中,恰当利用和发挥非语言符号的这种指代功能,不但不会削弱对事件或人物的表现力,反而会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传播效果。
  再次是弱化功能 。弱化功能是指非语言手段所传达的信息与语言内容相矛盾,也就是说,说话的内容同非语言行为不一致,甚至相反。非语言符号的这种弱化功能,实际上是由于非语言因素的不可抑制性而形成的对语言传播效果的削弱或否定。成语“口蜜腹剑”、“口是心非”,便是指非语言因素对语言符号的否定(比如冷淡的表情和友好的言词的矛盾)。
  最后是补充功能 。这里的补充功能是指,在播音主持中,非语言手段与语言手段不同步,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表现不同的事物信息,各自独立,互相分离,却又有机地围绕着或阐述着同一主题。非语言符号所传达信息对语言的内容起补充、说明作用,有利于观众对事物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非语言符号的补充功能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现在电视中表现两个对话,不是一个镜头死死对准一个说完再对准另一个,而是采用正反打拍摄手法,以主持者的表情和画外的讲话声来表现主持者的情绪变化。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有声画面的信息量。在这里,作为非语言符号的主持者面部表情变化,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有内在关联性。
  通常,人们使用非语言交流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文化层次高、修养较好的人,借助语言交流较多,能清楚地用有声语言表达自己;而文化层次低、修养不够的人,不能较好地利用有声语言,只能更多地发挥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作为播音主持工作者,既不能过多地使用非语言手段,指手画脚,让人眼花缭乱,又不能使用地过少,单一地运用语言手段。恰如其分地运用非语言手段,能更充分地传情达意,乱用或不恰当地使用都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和主持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非语言交流的手段有哪些呢?
  (一)服饰
  服饰语言是指通过人的穿着打扮来传达信息的非语言符号,它包括人的衣着、化妆、发型以及佩戴的首饰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种穿着打扮,都有意无意地传播着某种情绪和意图,也就是说,服饰也能说话。在电视节目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个栏目甚至频道的形象代表,他们着装、发型等等的改变,有时会对电视传播效果产生影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鞠萍曾因偶然烫发,破坏了“鞠萍姐姐”的形象,在全国小观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原因就在于此。
  (二) 体态
  人的身体是一个信息载体,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态度、需求和心理意向,都会及时地从身体或身体某一局部的运动中表现出来。不同的表情、姿态和举止动作有着不同的含义,显示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也体现出不同的个人风范。而体态语言正是这样一门研究身体各部位姿态动作及其传达的信息的学问。播音主持工作者把体势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的手段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他们的态度,表达特定的内涵。比如身体后倾,表示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侧转身去,表示不屑一顾、心不在焉;拍案而去,表示怒不可遏。
  (三) 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内心的喜怒哀乐、惊恐悲伤都可以通过面部肌肉有意或无意运动呈现出来,如眼神游离、表情局促、鼻翼扇动等面部表情可以看出焦虑情绪。播音主持工作者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特别是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观察人们表现出来的殷切、快乐、焦虑、急躁、愤怒以及其他一些情绪,并注意应用于自身实践。
  人们从外界收到刺激,在会表情上迅速作出反应。在面部表情的表达中,嘴巴和眉毛传达的信息量最大,这就决定了微笑的重要性。主持人对于微笑的把握要掌握好分寸,以切合节目内容和符合自身个性为原则,既不能过于严肃也不可笑得过于勉强,女主持人尤其要掌握好这门技巧。
  (四) 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神正是反应了人的内心状态。生活中人人都会与他人进行目光交流,可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职业色彩。主持人应采用社交性的较亲切的目光,并与面部表情相互配合来加强沟通。首先,要积极主动地注视对方,尽可能多得进行信息交流,但避免长时间盯着对方,造成对方的心理压力。其次,对方注视主持人时,主持人要积极予以回应,保持与对方的目光接触。再次,目光注视时不一定要盯住对方的眼睛,可以停留在鼻尖、嘴、眉间、头部侧方,以减轻目光长时间接触的压力,形成轻松、自然的沟通气氛。
  播音主持工作者的非语言交流能力的养成,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不同的主持人,在先天或后天上的能力都有所差别。先天的条件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提高,在已有知识和固有气质的基础上,积极、刻苦地学习和锻炼,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就会有所获益。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3]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作者:
  陈为艳临沂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