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穷人的幸福在哪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不知道如今的穷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但是自认为是穷人的人应该人数不少。穷人,除了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渠道向国家和政府主张自身的利益,也需尽量保持身心的和谐,维护社会的和谐。只有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才会有更多希望。
  全世界的穷人恐怕都有一种共同的悲凉――这种日子何时才有个尽头!
  穷人基本没有安全感。
  在政局动汤的中东地区,为生存而挣扎的非洲贫困地区居民,在发展中国家中生活于偏远山区的贫困人口,甚至那些生活在较为繁华都市的低收入者,都会因现实生活的窘迫和未来希望的灰暗而痛苦纠结、终日惶惶。下一顿无炊之米,入冬了棉衣没着落,生病了没钱看病,没房子娶不了媳妇,孩子没钱上学……这些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无法解决,自然就会焦虑。忧愁、抑郁或发狂,人为活着而挣扎,如何会有安全感,如何会有生活的乐趣,怎能感到幸福?当生存权都受到了威胁,精神上如何能获得健康?
  精神卫生专家指出,贫困家庭的人群面临着比较大的生活压力,在就业、医疗、婚姻上都存在一定困难,更易诱发精神健康问题。来自贫困家庭的精神疾病患者占到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患者大多患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另外,因为担心治疗费用以及对精神健康知识的不了解,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
  我是穷人,我害怕
  李斛是一名在合资企业工作的白领,月薪1万,算是高收入阶层了。可是他却自认为是穷人。
  “不吃不喝10年,我还买不起在北京五环边上一个两居室,难啊!没有房子,就无法跟女朋友结婚,确实也是,连个窝都没有,怎么安家。而现在房租也是越来越贵,在东三环边上租一套独立的一居室,至少要四千元的月租,加上日常生活应酬,每月支出至少也得六千多元,工资就所剩无几了,攒钱买房是遥遥无期。目前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成本越来越大,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害怕丢了工作之后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未来生活会是怎样,真的不知道……”李斛对记者诉苦。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让他显得无助而苦闷,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让他面色苍白,双目无神。
  实际上李斛不算穷人,即使到了美国,其收入也在贫困线之上,然而,这也恰恰反映,生活在都市之中,生活的压力有多大。许多人每月就千儿八百的收入,每天为生计犯愁,对未来无法预知,只有担忧与恐惧。
  穷人是弱势群体,他们处于一种权能较低的相对不对等状态,他们的衣食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社会参与需求往往难以获得保障。而我们的社会又充满未知变数、焦躁不安、竞争与冲突,一切尚在成型与完善阶段,多数人们感到不安与茫然,心理安全感缺失。弱势群体对现状与未来更为恐惧。
  安全感决定心理健康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具有5个层次的需要,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第二层次的需要就出现了。
  马斯洛的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是指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他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感到不被接受,感到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受到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将他人视为基本上是坏的、恶的,自私的、或危险的;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悲观倾向;总倾向于不满足:紧张的感觉以及由紧张引起的疲劳、神经质、恶梦等:表现出强迫性内省倾向,病态自责,自我过敏;罪恶和羞怯感,自我谴责倾向,甚至自杀倾向;不停息地为更安全而努力,表现出各种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自私、自我中心。
  而具有安全感的人则感到被人喜欢、被人接受,从他人处感到温暖和热情:感到归属,感到是群体中的一员:将世界和人生理解为惬意、温暖、友爱、仁慈,普天之下皆兄弟:对他人抱信任、宽容、友好、热情的态度;乐观倾向;倾向于满足;开朗,表现出客体中心、问题中心、世界中心倾向,而不是自我中心倾向,自我接纳,自我宽容;为问题的解决而争取必要的力量,关注问题而不是关注于对他人的统治;坚定、积极,有良好的自我估价;以现实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关心社会,合作、善意,富于同情心。
  安全感强的人具备较高的接纳和自我认同,而不安全感强烈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敌对情绪。
  穷人更渴望安全感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只有在满足了第一个层次的需求,及生理需求之后,人们才会产生第二个层次的需求。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只是当第一个层次需求都无法获得满足之时,安全感、归属感、自尊等都会缺失,从而产生更多的恐惧与焦虑。
  贫穷就是一种让人处于缺乏安全感、稳定感状态和力量感的元素。
  只有真正经历贫穷的人,才知道面对贫穷的姿势比面对死亡更绝望。巴西前总统卢拉・达席尔瓦在联合国讨论饥饿与贫困问题的专门会议上激昂陈词: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贫穷”,这句话还需要重复多少遍呢?
  犹太经典《圣哲箴言》说:“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天平的一边,天平的另一边放的是贫穷,而贫穷在重量上将超过所有痛苦的总和。”
  人的贫穷感往往伴随精神上的无力感。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权利的贫穷,前者只是穷人的现实,而后者则让穷人失去念想。最让人焦虑的不是穷本身,是脱贫与致富机会变得稀缺,也就是穷人与富人阶层流动性的干涸。由零星事件引发的权利焦虑症传染性极强,势必加深底层穷人的无力感,加大阶层隔阂与偏见。
  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特蕾莎修女,当年在毅然走出修道院的象牙塔,投身对真正穷困之人的救济行动之后,就发现了加尔各答流落街头,生活于垃圾堆、臭水沟和阴暗角落的赤贫者麻木、对社会极度敌视、对富人仇恨的心理现实。这些赤贫之人无疑是完全失去安全感之人。当特蕾莎修女要伸出双手帮助他们的时候,都遭到了他们的拒绝。他们并非不需要帮助,而是长期以来感到被社会遗弃,感受到被极度歧视,已经对他人完全失去了信任,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了希望,悲观、自卑、敌视、仇恨,神经质倾向的自我防卫。
  特雷莎修女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用真诚的爱感化他们,使他们愿意接受自己的帮助。随着深入地了解,特蕾莎修女发现这个极度贫穷的群体,其实还是相互间帮助的。他们可怜的一丁点儿安全感奢望就是出自他们之间的互助,依靠他们之间的互助,以抵御一小部分恐惧感。
  当然,他们还依靠宗教信仰寻求一丝心灵慰藉。在那样的生存状况下,他们只能寄望于神的帮助,寄望于“来生”或者“复活”和“复活后审判”。
  越是贫穷的人,越是无法获得安全感,越渴望有安全感。但人们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才能获得安全感。
  穷人的幸福需社会整体关注
  专家认为,任何一个社会要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增加公民的安全感。安全感对全社会成员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没有良好的安全感保障体系与措施,这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就不可想象。维护公民的安全感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大事。是国家实施法律、治国安邦的重要职能所在。国家在谋求财富合理分配的同时,还应当积极介入对于风险分配的调整,谋求风险的合理分配,对于那些风险的始作俑者及受益者,应当要求其为控制风险尽更大的责任。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贫穷。2011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全球贫困人口能源问题会议在奥斯陆召开。这就是一次全球化关注穷人的会议,六十多个国家、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呼吁各国国有和私营企业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数十亿贫困人口用上清洁廉价安全的能源。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能源对穷人就意味着人权;可持续能源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中发挥的是基础作用。
  首先从基本生存权利上关注穷人,帮助穷人,是穷人获得最基层的需求,进而获得生活希望、安全感、幸福感的第一步。
  社会整体要关注作为弱势群体的穷人,首先保障其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获得满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而作为强势群体的富人们,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自身安全的需要,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事实证明,弱势者利益的缺失程度直接关联强势者安全感的多寡。贫富分化越明显,所谓“杀富安贫”的故事便会越多,相应地富人们安全感便会降低。
  作为穷人,一方面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渠道向国家和政府主张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保持身心的和谐,维护社会的和谐。只有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才会有更多希望。像中东地区那样动荡不安的局势如果不改变,人们只会越来越贫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4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