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创脑内血肿穿刺粉碎清除术的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桂梅

  [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粉碎清除术后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规范护理服务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2000~2006年在我院施行的100例微创脑内血肿穿刺粉碎清除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及时了解术中情况、观察切口情况、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制定康复功能锻炼计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人随访6个月,根据GOS生存评分标准,死亡12例(占12%),其中,术后两周死亡8例、两月内死亡3例、六月内死亡1例。重残37例(占37%)、轻残40例(占40%)、恢复正常11例(占11%),无植物生存。结论:术前、术后规范、科学的护理专业技能是微创血肿穿刺粉碎清除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052-02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病情复杂,并发症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2000年5月至今,我院应用YL-I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余例,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费用少,病人易于接受,有效地提高了重危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死亡率、致残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原发性脑出血病人100例,均行微创粉碎清除术,出血量均以多田式公式:出血量=0.5×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层面数(估算为准)。其中男性59例,女性11例,年龄32~80岁,平均(57.8±10.2)岁。平均出血量(50.21±18.35) ml。按意识状态分级:Ⅰ级:意识清楚16例,Ⅱ级:嗜睡44例,Ⅲ级:浅昏迷28例,Ⅳ级:中度昏迷不伴有脑疝8例,Ⅴ级:中度昏迷伴脑疝4例。所有病人均应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做全层头颅CT摄片,确定血肿中心的体表定位,给予剃头,常规2%碘酒、75%酒精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针钻一体送入血肿中心,退下针心,用盖帽封死,侧口接引流管抽吸血肿,并于术后用含尿激酶20 000~30 000 U的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并复查头颅CT。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包括以下几点:①做好病人的入院评估,了解病人的病史、健康状况、意识状态,应用GOS评分判断病人一般情况。②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各种检查及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③以适当的方式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手术的大概过程,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④术前行全身常规检查,术前备血以备术中急用,检查血液分析及出凝血时间,备好术中用药及CT片。⑤留置尿管、剃头,备皮时切勿剃破皮肤,检查手术区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等。⑥术前30 min,给予麻醉前用药,以增进麻醉效果,进手术室前取下病人的眼镜、假牙、手表等,并妥善保管。
  护士提前介入病人的治疗。护士应充分了解手术目的、方法、步骤,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重点观察内容及护理要求,清楚地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使护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护包括:①术后每15~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直到平稳。②认真观察病人末梢循环,监测尿量,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③意识观察:应判断病人是处于麻醉后的正常嗜睡状态,还是病情变化引起的昏迷,定时询问病人的名字,或给予刺激判定病人意识状态。④瞳孔:观察病人瞳孔大小,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及灵敏程度,并详细记录。
  2.2.2 妥善处理各种管道并随时进行观察包括:①根据输入液体的种类、药物名称、剂量、液体的滴速,规范地管理好静脉通道。②头部引流管的管理,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周围清洁,妥善固定,防止堵塞和脱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给予尿激酶10 000~20 000 U+生理盐水2 ml,由引流管注入血肿腔内,液化血肿,保留2 h后打开开关,开放引流管后要注意引流液的血量、颜色、速度,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每日血肿液化2~4次,常规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如血肿消失或消失80%以上即可考虑拔管。
  2.2.3 切口的观察及处理首先从表面上看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渗液,应及时做好标记,观察是否呈进行性出血。如出血较多,应立即通知医生。每日更换敷料,常规应用2%碘酒、75%酒精消毒穿刺点周围,以酒精纱布覆盖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操作,严防颅内感染。
  2.2.4 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几点:①加强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炎症。②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尿管通畅,给予0.02%呋喃西林溶液250 ml,或0.9%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针40 000 U,膀胱冲洗,每日2次,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避免尿路感染。③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应及时查找原因,如呼吸道不畅、便秘、膀胱充盈等,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对于诊断明确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实施保护性安全措施。④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加强护理防止压疮发生。可用局部按摩法,蘸少许50%乙醇,以手掌大小鱼际部分紧贴皮肤作压力均匀向心方向按摩,由轻至重,由重至轻,每次约3~5 min[1]。
  2.2.5 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意识丧失,不能经口进食,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采用硅胶鼻胃管每日鼻饲,匀浆膳食,可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
  2.2.6 康复训练观察肢体肌力、肌张力,结合病理反射和有无感觉障碍进行综合分析,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病人离床活动,加强肢体锻炼,制定适宜的康复目标,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 h。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预防发生意外,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及并发症,以利于病人的安全康复。
  2.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3.1 肺部感染的预防注意以下几点:①病人多为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咳嗽无力,不易将痰咳出,因而要定时翻身,一般每30~60分钟翻身、叩背1次,刺激病人咳嗽,振动痰栓,以利痰液排出。②痰液黏稠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③密切注意呼吸的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④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术,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⑤留取痰标本,做痰培养,根据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2.3.2 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常称为Cushing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并出血。①鼻饲前观察胃液颜色,有无咖啡色胃液抽出。②应用抑制胃酸药物,洛赛克、雷尼替丁等药物。③早期留取胃液测定pH值,一般pH值保持在4以上,可以减轻上消化道出血。④如无禁忌证尽早给予留置胃管,应用匀浆膳食,营养支持。⑤如胃液呈咖啡色,留标本送检,如胃液潜血呈阳性,遵医嘱暂禁食,应用止血药物。
  2.4 术后迟发性血肿的预防性护理
  总的原则是避免各种引起血压及颅内压波动的因素:①尽量减少搬动病人。②吸痰时动作宜轻快,防止剧烈咳嗽。③抬高床头15°~30°,以防止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④病人烦躁,可采用适量镇静剂。术后24 h(特别是12 h)内加强对病人观察,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与护理是减少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关键。
  2.5 出院指导
  出院不意味着治疗护理工作的结束,出院后的治疗护理对病人的最终痊愈起着重要作用。①饮食指导:饮食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摄入,保证热量供应,少量多餐,预防便秘,戒烟、戒酒。②药物指导:保证抗癫痫药物的按时、正确服用,做好病人家属的用药指导,起督促作用。③指导病人康复训练,注意劳逸结合。④保持心情舒畅,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⑤自我形象的重新建立,指导家属帮助病人重塑自我形象。⑥嘱病人半年内避免接触性体育运动。⑦嘱病人定期复查。
  
  3 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6个月,根据GOS生存评分标准,死亡12例,占12%。其中术后两周死亡8例(4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出血后大面积脑梗死);2个月内死亡3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功能脏器衰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6个月内死亡1例,意识清楚,死因不详。重残37例(占37%),轻残40例(占40%),恢复正常11例(占11%),无植物生存。
  
  4 讨论
  
  微创颅内血肿消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只受到一次穿刺的损伤,比起开颅手术、碎吸术、钻颅术等创伤要小的多,有利于护理,而且疗程短、见效快,医疗费用降低,病人易于接受。我们通过100例微创粉碎清除术,总结了护理经验,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规范了护理的专业标准,达到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8.
  (收稿日期:2007-07-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4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