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技术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信息化技术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选取本社区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慢性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推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护理工作,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生理、心理、社会管理、环境、精神支柱及独立领域的评分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信息化技术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积极借鉴。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6(c)-01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mmunity chronic care management.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community from June 2012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 random.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nursing care,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given the nursing care v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Eff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scores of objective support,scores of subjective support,scores of utilization of support and total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scores of physiology,psychology,social management,environment,spiritual prop and independent domai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 significant value of application in community chronic care management,which is worthy of active promo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Care management;Application effect
  近年来,据有关调查发现,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基于生活方式、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影响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强化慢性病保健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而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为了深入探讨信息化技术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本社区收治的68例慢性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4.16±2.12)岁。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63.13±2.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社区健康教育宣传等。基于此,实验组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护理工作,构建慢性病网络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如下3大模块。①上报模块:将需要上报的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住址、诊断报告、职业等)嵌入HIS门诊医师工作站软件系统中,之后将患者信息资料录人模块中予以保存、提交,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病情监测、个别指导、兴趣活动、心理干预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干预(包括低钠低钾膳食、药物干预、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控制等)。②校对模块:建立于医师工作站软件系统中,依据诊疗小组构建校对系统,输入自身工号后即可显示所在诊疗小组的慢性病患者基本状况,方便护理人员实施定性、定量及定位服务,并依据网格化信息管理数据,推行无缝隙护理干预。③查询模块:根据工作需要,从时间段出发查询患者详细资料,或从患者姓名进行查询,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系统及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社会支持度评分: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2]为依据,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评估,此量表含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4个条目)、客观支持(3个条目)、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社会支持总分即为各条目计分之和,得分越高,则表明获取社会支持越多。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管理、环境、精神支柱及独立领域6个生活量化指标。共计25个题目,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V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社会支持度评分的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管理、环境、精神支柱及独立领域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目前研究[3]证实,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积极应用慢性病网络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对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支持主要是指构建于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客观或主观的影响力[4],且有研究[5]证实,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疾病早期康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于应激状态下对患者具有保护性作用,并可维持患者良好情绪。
  既往研究[6]证明,社区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及康复情况与其社会支持状况具有相关性,而推行社区信息化护理管理,进而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有学者[7]指出,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积极推行信息化技术而获取良好社会支持的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相对较高。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护理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实验组社会支持得分较对照组高,表明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护理工作可帮助慢性病患者获取社会各个方面(譬如朋友、家庭、同事、社区、党团等)给予的物质、精神支援,进而获取有效的信息支持与安慰,这与有关研究报道[8]结论一致。
  社区慢性病信息化管理可实现社区全面覆盖与管理,对慢性病诊疗及护理全过程可进行动态管理,经由资源共享形式,可达到远程监督及管理目的[9-10]。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社区全科护理人员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护理工作[11],应用良好的社交技巧及诚恳的态度获取患者信任,经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疾病相关知识,强化病情监测、健康教育、个性化指导、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及高血压危险因素干预,可及时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12]。需要注意的是,社区全科护理人员是在非医疗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系统性医疗护理服务,故社区全科护理人员需具备系统的专业护理知识、技能及社交沟通能力[13],提高疾病预见性,树立法律自我保护意识。从整体角度来看,社区慢性病信息化管理可规范社区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自纸质规章制度过渡为计算机控制模式,能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构建综合性应用平台[14]、实现人力资源与管理的有效整合,极大地提升信息利用度、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对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防治及护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15]。
  综上所述,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雪娇,方红正,刘娜,等.护生在社区慢性病随访中的角色功能及获益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0-12.
  [2] 肖水源,杨德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0):127-131.
  [3] 孙俐,李文涛,安力彬,等.授权在社区慢性病健康促进中的应用现状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202-204.
  [4] 韩蔚,雷冬英.信息网络平台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94-895.
  [5] 任秀萍,白文生.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管理和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2,26(29):2775-2777.
  [6] 俞蕾蕾,陈利群.群组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70-373.
  [7] 郝素娟,李惠玲,李勋,等.医护合作型团队对社区慢性病的干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39-141.
  [8] 方莉萍,罗玲.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57-158.
  [9] 陈菊香.社区慢性病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3(7):112-113.
  [10] 任忠华,董庆莲,杨善美,等.我国社区护理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51-53.
  [11] 高小雁,耿希娜.两种信息传达方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824-2825.
  [12] 杨玮,李晨虎,陈碧华,等.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社区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1510-1513.
  [13] 顾厉,陈向韵.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7):862-865.
  [14] 张银萍.社区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14,7(20):1827-1829.
  [15] 赵静,刘秀梅,宫彦婷,等.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与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35-37.
  (收稿日期:2015-01-19 本文编辑:李秋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721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