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急诊科是医院面对社会的窗口,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国对急诊急救医疗中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急诊医疗管理模式、缺少稳定的高素质急诊人员、急诊流程不畅通等问题。本文对目前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急诊急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276-02
  1 引言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承担某一地区人民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紧急医疗质量不仅关系到急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还直接反映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各级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的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和区域竞争力[1]。因此,对医院急救医疗质量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急救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急诊患者疾病的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学科性,急诊科成为医生和患者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近年来,各级紧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立,体现了医疗卫生部门对急救医疗质量的重视[2]。
  应急医疗质量控制是根据既定的应急医疗质量标准建立质量控制目标,包括医疗管理标准,医疗技术标准,医疗服务标准等,然后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确保和提高紧急医疗质量。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医院急救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和其他大规模医疗卫生事件中,急诊部门必须迅速应急,有效开展工作。虽然卫生部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应急部门建设标准,但由于各地区医疗发展水平的差异,仍然缺乏统一性,具体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标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仅仅是一种形式。
  2 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改革,我国对于急诊急救医疗中的质量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急诊医疗管理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是阻碍我国急诊医疗管理质量的顽疾。
  2.1 急诊建设标准模式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各地区医院的大多数急诊科只有急诊室,专科医生轮流担任急诊医生。随着各医院急诊科的发展,以及医疗条件分布的不均衡,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形成了多种急诊模式。目前,相当一部分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只有急诊室,而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三级医院基本上都是由急诊室,救护室,观察室或急诊病房一体化的急诊模式。
  2.2 高素质急诊人员缺乏
  急诊患者疾病涉及科目多,但具有扎实的急诊护理知识的高素质多学科急诊护理专业人员极为缺乏。在急诊科,除少数急诊医疗专业人员外,大多数在急诊室工作的医生都是由其他专科医生轮流或借调的。由于相当数量的急诊医生将医生转为各部门的医生,急诊医学知识不够,紧急救援技能不熟练,不能及时迅速对患者的病况进行判断分析,许多重症患者需要依赖各科会诊,延误了救助患者的机会。
  各医院对急诊科建设不够重视,人员配置不足,急诊医生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导致急诊科留住不人才。 此外,急诊医生人数少,工作量大,专业再学习和再培训的机会也少于其他专业,这也是急诊科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原因。
  2.3 急诊流程繁琐
  急诊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有效的医疗干预。 许多急诊患者都有一个最佳的救治时间,如果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则会导致患者有生命危险。这需要医院急诊科紧急响应和绿色通道的平稳运行。由于大医院患者人数众多,病床数量不足,急诊病人住院困难,这已成为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一些危重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另外,一些急诊患者病情复杂,病因不能在短时间内明确,在患者的治疗中,难免存在搪塞推诿治疗的情况,从而导致急诊科医患矛盾的增加。
  3 急诊质量管理的对策
  总之,虽然急诊质量控制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有关。 急诊科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因此急诊科必须高质量地发展。
  3.1 建立统一的急诊建设标准
  随着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的急诊室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要求。目前,二级医院应采用急诊室-抢救室-留观室模式,三级综合医院和二级医院应由急诊室,救护室,观察室或急诊病房一体化的急诊模式。该模式是急诊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是解决急诊患者短时间内有效医疗干预需求的最佳途径,也是解决急诊住院难的有效手段。公共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现场各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应急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根据医院的不同层次,制定同级医院统一的急诊科建设模式,详细说明建筑面积和病床数量,人员和设备的比例严格按照等级医院的严格指标进行,这有助于建立急诊科统一、具体的质量控制指标。
  3.2 建设专业的急诊医疗队伍
  由于紧急情况工作量大,急诊医生接受培训的机会远低于专科医生,因此有必要对急诊医生进行定期培训和检查。 目前,急诊科的建设仍然薄弱,规范专业医务人员的比例和设置,在专业职称晋升和科研申请等方面向急诊部门倾斜,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急诊队伍,促进急诊科的发展。
  3.3 其他
  吸引人才,加强对急诊人员的教育,以及提供更多的进一步学习和技术交流机会。 改善急救医疗用品和设备;建立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同时,要提高急救医疗人员的医疗道德,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3]。
  4 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医疗质量控制存在一些困难。由于急诊科建设仍然薄弱,急诊专业人员缺乏,急诊科应不断吸收其他专业的先进工作经验,寻求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建立和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科学地制定应急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使紧急医疗质量控制工作遵循标准,政策可靠,达到提高急救医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保利, 谢苗荣, 樊寻梅. 我国综合医院急诊科建设现状及要解决的问题[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9):588-590.
  [2] 于学忠, 郭树彬. 关于建立急诊质量控制体系的探讨[J]. 中华医院管理雜志, 2007, 23(2):128-130.
  [3] 李继志, 曾祥金. 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 2015(13):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6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