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脑梗死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析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实验组行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患者伸神经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hs-CRP、IL-Iβ、TNF-a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溶栓后24h、14d实验组患者的NIHSS、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hs-CRP、IL-1D、TNF-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床床治疗中予以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改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对血清炎性因子造成的缺血后在灌注损伤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丁苯酞;阿替普酶溶栓;急性脑梗死;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是精神外科中常见的临床疾病,它的发生与脑组织坏死有关。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有溶栓治疗、药物治疗营养干预等。据最新研究数据表明,在诸多的临床治疗方法中,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方面效果极佳,对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极大帮助。借此,本文将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在该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指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年版)》中的相关规定作为本次研究选取对象的主要筛选依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将纳入时间控制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合计86例,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7.0±10.5)岁;实验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57.5±10.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型等常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根据其实际病情建立溶栓急诊路径管理,排除患者禁忌症。且在溶栓治疗开始后,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新版)》中的相关规定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
  1.2.1对照组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行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将5mg阿替普酶在5min内静脉推注,将剩下的45mg阿替普酶保持在60min内泵入完成。
  1.2.2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生产单位: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8)治疗。.用法用量:两粒(02g)/次,3次/d,10d/疗程,或遵医嘱。
  1.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查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0-42分,其中轻度缺損为0-15分,中度缺损为16-30分,重度缺损为31-42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内容包括穿衣、洗澡、进食等10项,均采用Barthel指数完成,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均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观察时间包括溶栓前、溶栓后24h、溶栓后14d。
  1.4血清炎性因子检测
  包括治疗前、后超敏c一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l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三项。操作步骤均按照使用说明书开展,其中hs-CRP水平的测定均主要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Siemens-BayerBNP特定蛋白分析仪。
  1.5统计学方法
  根据86例患者的入院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将其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并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从治疗效果来看,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溶栓后24h、14d实验组患者的NIHSS、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a对比 溶栓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IJ一1B、TNF-a,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溶栓后24h、14d实验组hs-CRP、IL-1B、TNF-[/,与对照组相比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3.1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起病急、进展快是当前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临床症状,当人体中给脑部供应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导致血管官腔狭窄,严重时甚至闭塞,继而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这就给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自临床治疗时常将开通阻断血管和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作为临床治疗的关键吲。
  3.2阿替普酶溶栓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从目前临床研究与治疗情况来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阿替普酶溶栓与丁苯酞联合的案例相对较少,有学者发现单独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改善疗效不一,这与缺血后再灌注会极大程度的增加应激性炎性反应和二次损伤有一定联系,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大多采用联合方式进行治疗。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采用阿替普酶溶栓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后,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和血清hs-CRP、IL-1B、TNF-a,对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提示这两种方式联合在该病治疗中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必须建立在与其他药物合用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目的。由于急性脑梗死病例相对复杂,常以多个病理环节主要由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这是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康复难的重要因素。某研究机构对动物药效学研究发现,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应用可缩试验小、大鼠的局部脑缺血梗塞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甚至还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起到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可积极推广与普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90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