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露锋与藏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們若才华横溢、卓尔不群,那应该藏玉怀瑾,还是锋芒毕露?应该说,一味的卑微、肆意的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和别人和谐相处,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
   露锋还是藏锋要看对象。在我们周围,既有赏才重才的开明君子,也有嫉贤妒能的狭隘小人。开明君子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赏识你、尊重你,而狭隘小人却会因你外露的才华而伤害你、掣肘你,“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汉武帝时,有位将军叫灌夫,能文能武,才华横溢,他对没有多少才华的丞相田甚是不服。当时,文武百官都去巴结田,但灌夫不但不亲近田,还经常在他面前耍枪弄刀,卖弄技艺。有一次,他在田面前锋芒毕露,出言不逊:“你靠奉承权势起家,只是椽作梁用,有何荣耀?”由于灌夫过于露锋,最终遭田毁谤而被处死了。
   灌夫面对胸襟狭隘的田还一味露锋,自然会引祸上身。如果灌夫注意揣摩对方的心思,适当藏锋,就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了。可见,你有才能,是藏还是露,要视对象而定。
   露锋还是藏锋要看时机。三国时的杨修就因为不择时机,盲目露锋而丢了身家性命。曹兵进退维谷,曹操本已心烦意乱,而杨修偏偏在此时大肆露锋,“妙解”鸡肋,擅自命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回撤,其实拂逆了曹操之意,杀身之祸突然降临。
   露锋还是藏锋要看环境。一个人有才能,要有相应的平台和合适的环境才能够发挥到极致。故而,露锋还要适当顾及其时其地周围人的感受。
   旧时某地有一座砖瓦窑,窑主规定,工匠们每人每月必须制成1万张瓦片才能领到工钱,超过1万张的工匠按数量的递增领取档次不等的赏金。窑里有个叫牟炳的工匠,每月制瓦1.2万张,总能拔得头筹。然而,一天,窑主又招来了一名叫徐冲的工匠,他上窑场操作了两天,每天制瓦多达600张,且瓦面光洁、质地坚固。收工时,他感觉到一道道恼恨的目光射向自己。到伙房吃饭时,又发现自己的碗筷被人扔在一口猪食缸旁边。徐冲意识到自己遭人嫉妒了。于是,他便有意放慢了制瓦的速度,制瓦的数量跟牟炳他们相近。接下来,他还接近牟炳等人,告诉他们一些制瓦的诀窍。经徐冲传授技艺,牟炳制瓦的技能也大有长进,每月制瓦能达到1.5万张左右,其他工匠的制瓦技能也普遍提高了。牟炳及其他工匠们都很感激徐冲,请他使出所有本领为大伙儿树立标杆。于是徐冲使出浑身本领,每月制瓦达到1.8万张。此后,大家不仅不嫉妒他,还佩服他、尊敬他。
   徐冲可算是处世高人,他将藏锋与露锋的火候拿捏得非常恰当。他懂得适当藏锋,并“转锋与人”,与人共利同赢,因而使环境得以改善,更加适合自己露锋。从这个角度来说,除了看环境是否适合露锋以外,还更需要积极地去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使环境有利于自己露锋,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显露和发挥。             (摘自《今日文摘》2019年第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11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