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儿癫痫非典型 家长应做好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儿癫痫的典型症状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四肢强直或抽搐,有的还伴有大小便失禁。这种情况为强直阵挛性发作,多数家长都能识别。但小儿癫痫也有其他发作形式,如反复发呆(失神发作)、精神行为异常(额/颞叶癫痫)等。我院神经内科每年收治数千例非典型发作的小儿癫痫。家长要重视小儿癫痫的非典型发作,做好家庭护理。
  小儿癫痫非典型发作的表现
  1.发呆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中止的短暂意识障碍,不伴抽动,可伴有咂嘴、舔唇、吞咽、咀嚼、咬牙、摸索衣服等简单动作,发作一般在几秒或几十秒内,发作后可继续原来的动作,患儿无任何异常感觉,可伴有学习成绩下降。这时需注意癫痫的失神发作。
  2.抖动发作:有部分小儿癫痫患者发作时出现肩部、肢体或全身的快速抖动,像电击样抖动,严重时可伴有摔倒。有的在吃饭时发作,患儿在抖动时经常把碗筷等摔碎,这种癫痫发作时间只有短暂的几秒钟,家长很难觉察。如经常出现,绝非粗心失手所致,而是癫痫的肌阵挛发作。有的小婴儿出现突然点头、上肢内收抱球动作,然后外展,每次1-2秒钟,可连续成串发作,发作时可伴哭吵,严重的伴有智力倒退。这时需注意癫痫的痉挛发作。
  3.睡眠中异常行为:表现为睡眠不久后表情恐惧,猛烈的肢体过度活动,髋部向前用力,全身强直性僵硬、阵挛性抖动;或突然抬头、摇头、头部后仰;上肢可上举或投掷样动作,下肢可过度伸展、划圈、踏车样运动或四肢节律样运动。部分患儿能意识到发作,但是不能控制;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但不能做出反应。事后能回忆发作过程,智力发育正常。这种情况要警惕是癫痫额叶发作。有的孩子可仅表现为睡眠中流口水、喉中痰响或口角抽动,1-2分钟缓解,要注意癫痫局灶性发作的可能。
  4.感觉异常:当孩子说忽然看到了光点、光圈或者是黑点的东西,或者是听到了铃声、鸟叫及其他杂乱的声音,而实际上这些东西并不存在。其他如突然闻到了烧塑料的味道、鱼腥臭味,或者是感觉到嘴里有苦、酸、咸、甜等,可能是孩子癫痫发作的前兆。家长要做好病发前的准备。
  5.突发性呕吐:有的儿童突然出现呕吐症状,数分钟后症状消失,一切如常。对此类现象家长千万不要大意,在排除消化道疾病之后,应重点排查癫痫的可能。
  6.痴笑发作:患儿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突然发笑,笑过一阵后即刻停止,似乎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这种异常情况家长一定要注意,要立即请专科医生排除癫痫的痴笑发作。
  7.阅读性发作:以患儿朗读时出现嘴角抽搐为主要特点,特别是大声朗读时抽搐症状更加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抽搐,但与朗读的内容無关。这样的症状只在阅读时才会出现,停止阅读可中断发作。这种情况要考虑阅读性癫痫。
  总之,当以上症状反复发作,且具有突发突止、动作刻板,发作间期患儿玩耍如常的特点时,就有可能为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时家长怎么做
  小儿癫痫发作时,家长需要冷静,不要大声呼叫甚至摇晃患儿。应松开患儿衣服钮扣,让其平卧于软床上,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有些家长害怕小儿咬伤舌头,用异物塞入患者口中。这样做其实是很危险的,异物可能会刺伤口腔,甚至被咬断后吞入消化道。事实上,小儿抽搐时也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基本不会咬伤自己。发作表现为四肢强直并抖动时,不要强行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造成肌肉拉伤及骨折。患儿抽搐停止后,意识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这时不要强行叫醒患儿,更不要给患儿喂食。如当时条件许可,可用相机记录患儿抽搐时的视频,就诊时对于医生的诊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多数癫痫患儿发作抽搐数分钟后可缓解,但是如果患儿抽搐时间较长,会对脑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需及时把患儿送往医院处理。
  抗癫痫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一定要监督患儿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以免因血药浓度突变而诱发抽搐发作。
  家长平时怎么护理癫痫孩子
  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饮食宜清淡,不宜吃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忌兴奋性饮料及浓茶,避免过饱与过饥。合理安排患儿的学习与生活,保证患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体力及脑力劳动,避免情绪激动。增强患儿体质,避免受寒、发热、呕吐、腹泻等可诱发癫痫发作的疾病。
  患儿应尽量避免单独从事有风险的活动,如登高、游泳、赛车、过马路,尽量不要靠近水边及悬崖边,以免癫痫发作时发生意外。
  癫痫患儿大多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属不希望别人知道孩子患病,也不愿意让孩子自己知道,这样最终会导致别人对患儿病情不理解,以及患儿不会保护自己而造成伤害,因此,没有必要对患儿病情绝对保密。家长应帮助患儿正确认识疾病,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帮助患儿解除焦虑及恐惧情绪并改善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融入社会,融入到集体中,感受到社会、集体的友善和温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98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