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EKG在超声引导腋静脉置入术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EKG在超声引导腋静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行导管腋静脉置入患者1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超声引导下导管腋静脉置入术,观察组联合应用EKG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67例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7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KG在超声引导腋静脉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EKG;超声引导;腋静脉置入术;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临床有些患者需要长期保留静脉通路治疗,但因为各种因素,这一部分患者并不适合进行常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只能应用导管腋静脉置入,从而持续治疗。但近年来,也有研究[1]发现,部分气管切开、昏迷、颈部放疗以及危急重症患者并不能积极的应用X线定位导管尖端位置,首次穿刺率不高,穿刺后有大量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研究学者提出,EKG能够更好的辅助超声引导导管置入,安全性更高。本研究探讨分析了EKG在超声引导腋静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行导管腋静脉置入患者1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7例患者。对照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在23岁至74岁,平均年龄(48.76±5.22)岁;颈部放疗20例,昏迷23例,气管切开24例。观察组男35例,女32例;年龄在20岁至74岁,平均年龄(47.23±5.54)岁;颈部放疗17例,昏迷27例,气管切开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提示无差异,但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仪器准备:国产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彩超仪)、益心达CVC导管穿刺包(深圳益心达公司生产)、MB526多参数夹式心电监护仪(北京麦邦光电公司生产)
  对照组单纯应用超声引导下导管腋静脉置入术,观察组联合应用EKG技术,流程如下:患者仰卧,上臂外展,肘部屈曲为90°,肩部微微外旋,上臂横过头顶。用超声观察患者该体位时所见,并在腋窝重点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术者左手固定患者的腋窝部皮肤,右手手持穿刺针,并与皮肤形成15°至30°角,缓缓进针,针尖朝向同侧的胸锁关节,在超声引导下观察针尖在腋静脉内位置。回抽血液后置入导丝,将穿刺针拔除,使用扩张器扩皮,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患者则不拔出导丝,外露导丝连接EKG(心电图)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并根据P波变化显示调节导管的置入深度。确认两组患者的导管位置正确,并缝合固定导管。使用肝素封管,输注药物与营养液,注意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67例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均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发生率1.5 %。对照组3例局部血肿,1例血栓,1例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7.5%。观察组67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置入术在临床应用广泛、超声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可直观观察患者情况,准确引导导管置入,图像清晰,费用优廉,使用便捷等优点,超声定位能够准确的显示患者血管的位置,血管走行,能够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
  腋静脉处于人体腋动脉前内侧,被腋鞘环绕,静脉周围分布臂丛神经分支。腋静脉壁的压力较小,腋鞘和管壁的纤维束愈着,内腔往往处于扩张状态,一旦发生损伤容易出现空气栓塞。但是,也有研究学者[2]认为,导管置入受到穿刺者测量方法、穿刺熟练程度、患者体位、血管解剖学变异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导管异位现象,难以保证一次性穿刺到位。但若无法保证导管尖端置入患者的上腔静脉,导管应用期间则很容易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无法达到深静脉置管的预期效果。既往检查置管是否到位往往是在置管后应用X线检查,该方法也被认为是置管后定位的一个金标准,通过放射显影,能够清晰准确的观看导管在人体中的走形以及导管头端的位置,能够准确判断导管是否异位。但部分患者没有置管后X线定位的机会。而EKG定位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通过电极探入患者的近心端,能够准确获取心房P波的波形变化,从而指导导管尖端定位。该方法具有大量优点,能够清晰准确的反应导管尖端位置,应用简单,安全准确,能够准确判断不能进行X线检查患者的导管位置,能够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射线对人体的损害[3]。
  由上可知,EKG在超声引导腋静脉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高丽,郭琴,郭玲等.超声引导下经胸壁段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295例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7):813-816.
  郭彩霞,李俊灵,马莉妍等.EKG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2):3031-3033.
  张厚芳,沈颂伟,徐敏等.心电图定位法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0):1527-1529,15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64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