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TpP、Fg对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新响 张勇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hrombosome precursor protein,TpP)、血纤维蛋白原(fFibrinogen ,Fg)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120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SYNTAX积分将患者分为三组,低危组(SYNTAX积分为1~22分)54例、中危组(SYNTAX积分为23~32分)40例、高危组(SYNTAX积分≥33分)26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四组临床资料及TpP、Fg水平,并分析TpP、Fg与SYNTAX积分、Gensini得分相关性。 结果 四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H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t=24.27,P < 0.05)。四组Fg、Tp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高危组Fg及TpP水平>中危组>低危组>对照组(F=15.97、20.50,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g水平、TpP水平与Gensini得分、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0.26~0.47,P < 0.05)。 结论 TpP和Fg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随TpP和Fg水平升高而增加。
  【关键词】 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强预测因子,并且与冠心病(CHD)患者死亡率显著相关[1]。大量临床数据表明,炎症和凝血功能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因机制,是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引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闭塞部位凝血途径活化等一系列反应。已有研究证实,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作为凝血酶分解的副产物,其水平在CHD疾病预后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血纤维蛋白原(Fg)对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CHD患者,根据SYNTAX积分将患者分为三组,低危组(SYNTAX积分为1~22分)54例、中危组(SYNTAX积分为23~32分)40例、高危组(SYNTAX积分≥33分)26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CHD纳入标准:符合CHD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年龄>30岁;病例资料完整;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心力衰竭、正在参与其他研究者;合并恶性肿瘤、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类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比剂过敏;纳入研究前30天内服用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者;纳入研究前30天服用影响TpP、Fg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血栓药物、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等;合并高脂血症者、脑卒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血友病、深静脉血栓等可能影响TpP或Fg水平的疾病等。
  1.2 方法 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mL,收集于EDTA抗凝采血管。25℃自然凝固,离心,取上清液,保存在-80℃冰箱。使用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检测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使用CA1 500型全自动血凝仪(日本进口SYSMEX公司,Clauss凝固法)检测血Fg水平,使用上海酶联albelisa试剂盒(ELlSA法)检测TpP水平。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所有样本均检测两遍。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细则见表1。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版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使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定性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分析各指标与Gensini得分、SYNTAX积分相关性。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基础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四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HDL-C、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四组患者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HD患者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见表2。
  2.2 四组Fg和TpP水平比较 四组患者Fg水平和Tp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高危组Fg水平>中危组>低危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危组TpP水平>中危组>低危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Fg和TpP水平与Gensini得分、SYNTAX積分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LDL-C、Fg、TpP水平与Gensini得分呈正相关(P < 0.05)。LDL-C、Fg、TpP水平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P < 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多数观点认为血栓形成、低度慢性炎症是斑块不稳定和动脉狭窄进展的关键因素。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途径(炎症、凝血等)的生物标志物已被证明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4]。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Fg和TpP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中作用[5-6]。Fg是血液中最丰富的凝血因子,除了作为血小板聚集的辅助因子以及凝血级联反应成员外,Fg也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急性炎症等反应中发挥作用。多数研究证实Fg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初始阶段和进展阶段起着关键作用[5],此外无症状患者中Fg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间存在关联[6]。Fg水平增加也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及相关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7]。TpP是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酶作用于Fg的重要产物,其水平升高与内皮损伤、凝血反应有关。研究证实,TpP可用于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期脑梗死,其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相关性[8]。
  对冠状动脉进行准确早期危险分层将有助于确定CH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及时正确的医疗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SYNTAX积分将患者根据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分组,观察各组患者Fg、TpP水平,结果显示,四组Fg、TpP水平差异显著,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剧,Fg、TpP水平升高,Fg、TpP水平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相关性分析证实,LDL-C、Fg、TpP水平与Gensini得分、SYNTAX积分呈正相关。赵桂琴等[9]研究观察了115例CHD患者Fg、TpP水平,发现Fg、TpP水平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Fg、TpP水平增加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戴青原等[10]研究也证实,Fg、Tp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Gensini得分相关。此外,还有研究显示,TpP出现时间早于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常见标志物,可在心肌损伤后6 h达到高峰,提示其可作为CHD疾病进展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指导CHD临床诊断和治疗[11]。
  本研究显示,TpP和Fg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随TpP和Fg水平升高而增加。
  参考文献
  [1] 礼希曦,刘闺男.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GRACE危险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z1):52-53.
  [2] Hwang Y C, Morrow D A, Cannon C P, et al.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 EXAMINE (Examination of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with Alogliptin versus Standard of Care)  trial[J]. Diabetes Obes Metab, 2018, 20(3):654-659.
  [3] Mcbane R N, Hardison R M, Sobel B E. Comparison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tigen, fibrinogen, and D-dimer levels in various age decad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from the BARI 2D trial)[J]. Am J Cardiol, 2010, 105(1):17-24.
  [4] Chen J, Chen M H, Guo Y L, et al. Plasma big endothelin-1 level and the severity of new-onset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5, 22(2):126-135.
  [5] Tabakci M M, Gerin F, Sunbul M, et al. Relation of plasma fibrinogen level with the presence, severity, and complex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lin Appl Thromb Hemost, 2017, 23(6):638-644.
  [6] 王燕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栓前体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12):2908-2909.
  [7] Li T, Wang F, Peng R, et al.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fibrinogen and non-calcified or mixe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J]. Biol Sex Differ, 2018, 9(1):51.
  [8] Peng Y, Xia T L, Li Y M, et al. Fibrinogen is related to long-term mortalit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ut failed to enhanc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GRACE score[J]. Oncotarget, 2017, 8(13):20622-20629.
  [9] 赵桂琴,郭振峰.纤维蛋白原、血栓前体蛋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2):1-4.
  [10] 戴青原,李明阳,杨萍,等.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栓前体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9):113-117.
  [11] 江遠平.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4):411-412.
  (收稿日期:2019-03-29)
  (本文编辑:蒋爱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0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