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再血管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再血管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采取再血管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10例)和实验组(32例)。参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实验组采用再血管化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死亡情况。结果 参照组女性占比为30.00%, 平均年龄为(64.0±2.2)岁, 合并存在糖尿病占比为30.00%, 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比为50.00%, 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占比为30.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7.9±2.0)IU/L, 左室射血分数为(52.0±3.3)%, 红细胞比容为(40.2±1.0)%, 血肌酐为(87.0±3.2)μmol/L, 血红蛋白为(132.0±5.6)g/L;实验组女性占比为6.25%, 平均年龄为(58.1±1.0)岁, 合并存在糖尿病占比为6.25%, 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比为18.75%, 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为6.2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2.3±3.0)IU/L, 左室射血分数为(61.4±4.0)%, 红细胞比容为(39.5±0.5)%, 血肌酐为(82.0±4.5)μmol/L, 血红蛋白为(137.2±6.0)g/L;实验组女性、合并存在糖尿病、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占比均低于参照组, 平均年龄小于参照组,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均高于参照组, 红细胞比容、血肌酐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发生1例死亡, 死亡率为10.00%;实验组患者发生1例死亡, 死亡率为3.13%(1/3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开展再血管化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再血管化治疗;保守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21
  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是存在三支病变, 并存或者不并存左主干病变情况, 临床上多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方法、再血管化治疗方法等[1]。本文选取本院收入并开展治疗的42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 研究和评估采取再血管化治疗与采取保守治疗的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的临床状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本院收入并开展治疗的42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 42例患者均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病变, 其中女5例, 男37例, 年龄最小26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61.52±6.3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10例)和实验组(32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阅读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签字确认, 得到医院医学伦理会对应人员的审核及允许。
  1. 2 方法 参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长时间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服用氯吡格雷75 mg最少12个月。实验组采用再血管化治疗, 依据目前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式, 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 术中静脉注射肝素8000单位~10000单位。
  1. 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合并存在糖尿病、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左室射血分数、红细胞比容、血肌酐、血红蛋白, 比较患者的死亡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参照组女性占比为30.00%, 平均年龄为(64.0±2.2)岁, 合并存在糖尿病占比为30.00%, 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比为50.00%, 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占比为30.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7.9±2.0)IU/L, 左室射血分数为(52.0±3.3)%, 红细胞比容为(40.2±1.0)%, 血肌酐为(87.0±3.2)μmol/L, 血紅蛋白为(132.0±5.6)g/L;实验组女性占比为6.25%, 平均年龄为(58.1±1.0)岁, 合并存在糖尿病占比为6.25%, 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比为18.75%, 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为6.2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2.3±3.0)IU/L, 左室射血分数为(61.4±4.0)%, 红细胞比容为(39.5±0.5)%, 血肌酐为(82.0±4.5)μmol/L, 血红蛋白为(137.2±6.0)g/L;实验组女性、合并存在糖尿病、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占比均低于参照组, 平均年龄小于参照组,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均高于参照组, 红细胞比容、血肌酐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比较 参照组患者发生1例死亡, 死亡率为10.00%;实验组患者发生1例死亡, 死亡率为3.13%(1/3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4, P>0.05)。
  3 讨论
  对存在中度至重度的肌缺血的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来说, 对其实行保守治疗能够延长其生存时间[2, 3], 然而, 多数保守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 患者出院后可能会私自停药, 影响治疗效果, 而予以再血管化治疗可以减少其死亡及再血管化情况, 呈现重要应用价值[4, 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参照组女性占比为30.00%, 平均年龄为(64.0±2.2)岁, 合并存在糖尿病占比为30.00%, 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比为50.00%, 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占比为30.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7.9±2.0)IU/L, 左室射血分数为(52.0±3.3)%, 红细胞比容为(40.2±1.0)%, 血肌酐为(87.0±3.2)μmol/L, 血红蛋白为(132.0±5.6)g/L;实验组女性占比为6.25%, 平均年龄为(58.1±1.0)岁, 合并存在糖尿病占比为6.25%, 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比为18.75%, 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为6.2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2.3±3.0)IU/L, 左室射血分数为(61.4±4.0)%, 红细胞比容为(39.5±0.5)%, 血肌酐为(82.0±4.5)μmol/L, 血红蛋白为(137.2±6.0)g/L;实验组女性、合并存在糖尿病、合并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存在左主干病变占比均低于参照组, 平均年龄小于参照组,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均高于参照组, 红细胞比容、血肌酐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患者发生1例死亡, 死亡率为10.00%;实验组患者发生1例死亡, 死亡率为3.13%(1/3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对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实施再血管化治疗的效果比保守治疗更优。
  参考文献
  [1] 黄文军, 严激. 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5(28):3443-3447.
  [2] 高华炜, 郑哲, 赵延延, 等.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再血管化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5(8):733-736.
  [3] 李文庆, 程志勇, 魏明霞, 等. 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研究.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4):292-295.
  [4] 李勇, 李文华, 肖建强, 等.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17):4230-4232.
  [5] 刘天壤, 李武, 徐海杰, 等.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价值比较.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1):109-111.
  [收稿日期:2018-07-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