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牙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牙痛的原因,并就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660名3~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对牙痛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660名儿童中牙痛儿童298名(45.15%),多为龋齿造成的牙痛。牙痛儿童和非牙痛儿童的父母口腔知识水平、父母检查孩子刷牙情况、定期检查口腔情况、刷牙后甜食食用频率、每日刷牙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糖果巧克力食用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痛儿童和非牙痛儿童的性别、父母文化水平、蛋糕甜点食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e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口腔知识水平低、经常刷牙后食用甜食、每日刷牙次数≤每天1次、碳酸饮料饮用≥每天1次、糖果巧克力食用≥每天1次均为牙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提高父母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倡导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和缓解儿童牙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牙痛;儿童;预防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41
  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龋病等口腔疾病,龋病作为一类慢性进展性牙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以牙齿疼痛、乳牙滞留、影响美观等问题就医,此时或已发展为牙髓炎、根尖炎等[1]。儿童口腔疾病的不断发展,可能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和萌出,造成严重的错颌畸形、特纳牙、恒牙弯曲、恒牙早失等,对形象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关注儿童牙痛,了解其牙痛发生的原因,预防口腔疾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拟选择3~14岁儿童调查其口腔健康情况、口腔卫生习惯等,就其牙痛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期望为临床口腔疾病预防提出参考,减少儿童牙痛数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9年10月选择大连市沙河口区沙区早教幼儿园和沙区实验小学66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660名儿童中男370名(56.06%),女290名(43.94%);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66±1.82)岁;3~6岁201名(30.45%),7~10岁325名(49.24%),10~14岁134名(20.30%)。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年龄3~14岁;家长配合性较好;家长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2排除标准合并可引起牙痛的其他疾病;认知障碍或沟通障碍儿童;资料收集完整;儿童和或家长无法配合调查。
  1.3研究方法以<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为调查问卷制定依据,自制口腔卫生调查问卷,包含人口学资料及口腔卫生资料两大类,具体有性别、年龄、父母文化水平、职业、口腔卫生知识水平、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内容,总计30个问答条目;问卷制作、印刷完成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查方法及普查标准,选择5名医护人员对该幼儿园和小学儿童进行免费口腔检查,在自然光线下对口腔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医护人员指导儿童及其家长填写自制调查问卷,当场回收,注意检查是否有漏项;将牙痛和非牙痛兒童分别成组,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其中牙痛的判定标准为31: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疾患引起的疼痛;父母口腔知识水平按照问卷调查相关条目的答题分值进行判定,得分≥总分的70%为高水平,得分<总分的70%为低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牙痛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22分,有效问卷880分,按照纳人标准、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儿童后,剩余660份调查问卷。660名调查对象中牙痛患儿298名(45.15%),牙痛患儿中262名当场诊出明确口腔疾病,其中175名患有龋齿,87名患有牙髓炎。
  2.2牙痛与非牙痛儿童的相关资料比较牙痛儿童和非牙痛儿童的父母口腔知识水平、父母检查孩子刷牙情况、定期检查口腔情况、刷牙后甜食食用频率、每日刷牙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糖果巧克力食用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痛儿童和非牙痛儿童的性别、父母文化水平、蛋糕甜点食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儿童牙痛的多因素分析根据表1分析结果,将父母口腔知识水平低、从不检查孩子刷牙情况、从不定期检查口腔情况、经常刷牙后食用甜食、每日刷牙次数≤每天1次、碳酸饮料饮用≥每天1次、糖果巧克力食用≥每天1次作为自变量,对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经过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后除从不定期检查口腔情况、从不检查孩子刷牙情况外的上述因素均进人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父母口腔知识水平低、经常刷牙后食用甜食、每日刷牙次数≤每天1次、碳酸饮料饮用≥每天1次、糖果巧克力食用≥每天1次均为牙痛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道,儿童龋病发病率高居儿童疾病的首位,相较于第二位的儿童哮喘而言,儿童龋病发病率是其5倍,在较高发病率的前提下,由牙痛、龋病引起的不良后果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作为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龋病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控制和预防[4],这需要建立在对龋病、牙痛原因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本研究选择660名3~14岁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健康情况调查发现,660名儿童中牙痛儿童298名,占总人数的45.15%,牙痛儿童中175名当场诊出龋齿,87名诊出牙髓炎,说明牙痛发生率不容乐观。王敦君[5]报道成都市儿童龋病发病率约为52.45%,稍高于本研究报道,可能与其样本量较少、地区差异等有关,但均可看出,儿童龋病患病率较高。在对牙痛、非牙痛儿童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一般而言,牙痛儿童父母的口腔知识水平较低,较低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导致其检查孩子刷牙次数、带领孩子进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次数均普遍较低,对孩子刷牙后食用甜食较为纵容,可能.没有意识到碳酸饮料、糖果巧克力等食物频繁食用对牙齿的危害,再加上父母对孩子没有严格的每日刷牙要求,一系列原因相互作用下导致儿童牙痛、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可见,父母口腔知识水平低、经常刷牙后食用甜食、每日刷牙次数≤每天1次、碳酸饮料饮用≥每天1次、糖果巧克力食用≥每天1次均为牙痛的危险因素(P<0.05)。李玲玲[6]的报道称,儿童口腔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与饮食不当、刷牙方法不当等有关。牙痛作为口腔疾病的主要症状,龋病、牙髓炎等口腔疾病可以引起牙痛,再往深处探究,引起口腔疾病的原因则是父母口腔知识水平低、饮食习惯较差、口腔卫生不佳等,以最为常见的牙痛原因龋病来说,糖产物产生细菌酶发酵,引起牙釉质破坏,因而形成龋病,巧克力、糖果、碳酸饮料等黏附性较强,若父母口腔知识欠缺,不关注孩子饮食习惯和刷牙习惯,长此以往,自然发生口腔疾病,引起牙痛t7。因此作者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①以分发宣传手册、举行公益讲座等形式提父母口腔知识水平,指导父母树立正确口腔卫生观念,提高父母对孩子口腔健康的重视度;②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参考,建议摄人充足钙物质,增强牙釉质结构和抗能力;③父母对孩子刷牙情况进行每日监督,杜绝刷牙后甜食食用频率等情况,减少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危害牙齿食物的食用数量,建议使用含氟牙膏,有条件者食用氟化泡沫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王姣娇等[8]从口腔卫生、加强氟化物吸收、窝沟封闭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类似的预防措施,结合既往报道来看,儿童牙痛、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重点在父母,由于儿童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日常行为习惯、思想认知需要父母引导,因此,提高父母口腔卫生知识,增强其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度成为预防措施的主要出发点。
  综上所述,儿童牙痛多与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水平、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有关,重点提高父母口腔健康认知,针对性提出合理建议是预防儿童牙痛和口腔疾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林蓉,刘伟,熊莉华,等.广州市10~12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17,38(4):516-518.
  [2]谢玲,任重鸿,苏吉梅.儿童口腔科患儿就诊及放弃治疗原因分析.安徽医药,2015,19(1):1937-1940.
  [3]关绮华,莫莹莹,梁自勉.佛山市儿童牙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8):916-920.
  [4]李蓉盎,杨东梅.低龄儿童龋病风险评估.北京口腔医学,2015,23(6):351-354.
  [5]王敦君.成都市3~5岁儿童龋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4);:72-74.
  [6]李玲玲.儿童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医药前沿,2016,6(23):365-366.
  [7]1]阔.儿童龋齿病的现状及防治建议.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7):30-31.
  [8]王姣娇,李红梅.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1-84.
  [收稿日期:2019-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5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