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及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期间给予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运用期间护理模式;比照组(98例):选择基础护理模式展开;实验组(98例):选择基础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模式展开;就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为(5.46±2.19)d,低血糖发生次数为(3.55±1.37)次;比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39±2.39)d,低血糖发生次数为(5.19±1.92)次;最终发现,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比照组明显,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比照组明显(P<0.05);护理前,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79±1.39)%;比照组为(8.95±1.42)%;比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22±0.85)%;比照组为(6.21±0.99)%;最终发现,护理前,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于临床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状态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2型糖尿病;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2(b)-0107-02
  动态血糖监测作为新型血糖监测方法之一,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监测期间,可以保证进行连续3 d观察,对于监测处理的动态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证,可确保实时性以及自动化等特点充分凸显,为了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顺利运用做出充分保证,需要通过开展护理工作实现此目的[1-2]。该次研究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探究在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最终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确切治疗以及自身状态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现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运用期间护理模式;比照组(98例):男60例,女3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3~81岁,平均年龄为(66.79±2.52)岁;病程分布范围为3~11年,平均病程為(6.29±0.14)年;实验组(98例):男66例,女3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7~83岁,平均年龄为(66.83±2.55)岁;病程分布范围为3~12年,平均病程为(6.33±0.19)年;观察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分组并且准备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期间,比照组:护理人员需要就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态详细了解,就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特点认真讲解。实验组具体为:①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保养方法、具体流程、酸性电池使用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等了解度充分加强,在准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安装期间,需要做好细节处理工作,对于可能表现出的系列故障需要进行充分排除[3-4];②诸多患者会担心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并且在进行血糖仪探头安装期间可能会表现出局部皮肤感染以及疼痛症状,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就糖尿病患的系列心理问题对应做好解答工作,确保于患者心理负担消除以及心态调整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以使得患者配合的积极性获得显著提升;③因为患者年龄较高,通常因为皮肤老化而呈现出松弛以及变薄的现象,从而在进行胶带固定期间表现出一定难度,并且患者皮肤破损发生率以及感染发生率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对此在进行系列操作之前,需要就患者的皮肤清洗加以告知,就患者是否存在胶布过敏史加以询问,了解探头置入点附近皮肤是否呈现出感染、破损以及疤痕的现象[5-6]。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  统计方法
  对于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结果,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对比
  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比照组明显,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比照组明显(P<0.05),见表1。
  2.2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护理前,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当前发病率具有显著性特点的代谢性以及慢性疾病之一,尚未研究有效方法进行糖尿病根治治疗,主要选择血糖控制方法进行疾病干预,以使得糖尿病患者的系列病症表现获得显著改善[7-8]。
  通过选择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干预,对于患者的血糖情况可以做到实时了解,之后通过对患者的血糖状况进行结合,对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制定表现出显著价值。期间配合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患者对于自身病症有一明确认识,并且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了解,从而使得自我管理意识获得充分提升。   观察该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为(5.46±2.19)d,低血糖发生次数为(3.55±1.37)次;比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39±2.39)d,低血糖发生次数为(5.19±1.92)次;最终发现,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比照组明显,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比照组明显;护理前,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79±1.39)%;比照组为(8.95±1.42)%;比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22±0.85)%;比照组为(6.21±0.99)%;最终发现,护理前,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比照组明显,进一步说明在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干预期间配合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等综合状态的全面提升可以获得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于临床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充分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康复状态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梦,刘素琼.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个体化护理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6):17-20.
  [2]  胡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护理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1):184-185.
  [3]  胡文丽,郑海霞,曾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各项指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27):56-57.
  [4]  毛蓓茜,丁琴.持续动态血糖监测在重症口腔间隙感染患者血糖管理中的研究[J].当代护士,2018,25(7上旬刊):44-46.
  [5]  张潇潇.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4):128-129.
  [6]  石祖会,刘莉,王丹.个体化指导结合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门诊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5(9):155-157.
  [7]  毛早兰.新生儿糖尿病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7):134-135.
  [8]  尹秀萍.院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中应用效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10):1135-1137.
  (收稿日期:2019-1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2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