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穴位割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锡庆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割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予本院研制秘方中药物对62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穴位割治,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疗法治疗性面瘫总有效率达98%以上。结论 穴位割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关键词】 穴位割治;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最常见的面肌麻痹,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的弛缓性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形体美容与咀嚼功能。为了尽快控制症状,最大限度的恢复面神经功能,降低残损,本院自1996年起采用穴位割治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2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6年8月至2009年4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625例,男352例,女27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2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16 h,最长六个月。
  1.2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第5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1]即病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与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讲话、微笑或露齿动作更加明显,进食或漱口有口角漏液现象。
  1.3 治疗方法 取麝香20 g,蜈蚣20 g,僵蚕20 g,白花蛇20 g,马钱子10 g,斑蝥10 g,混合细研成沫,入瓶备用。取阳白,太阳,颧鸟,颊车,迎香,地仓,下关,翳风等穴位,口角歪斜严重者加人中穴,用无菌刀片在上述各穴位上攒刺,以少许渗血为度,取药粉约5 g于各穴位上,于小片追风膏贴敷,每周换药1次,4周为一疗程。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2]。 痊愈:面瘫症状消失,额面部表情功能完全恢复。显效:面瘫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625例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治愈594例,占95%;显效25例,占4%;无效6例,占1%;总有效率为99%。经过6个月的随访,显效25例已基本治愈,未愈6例的面神经功能也达到了 Ⅲ级以上。
  3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男42岁,2008年9月25日初诊。诉:晨起自觉左侧面部不适,左眼闭合不全,下午逐渐加重,有受凉史。专科检查:左侧额纹消失,左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鼻唇沟变浅,不能完成皱眉、闭目、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诊断为周围性面瘫。予穴位割治疗一周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Ⅱ级,2周后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4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致的面瘫,病变主要位于面神经核以下部位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3]。本病多于春秋两季好发,男性略多于女性,多由茎乳孔的急性非化脓性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所致,病毒感染与寒冷侵袭为其主要发病诱因。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可伴有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其中最常见的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传统的针灸疗法费时较长,且在发病急性期使用易加重面神经周围组织水肿,不利于病情恢复。而本院采用的穴位割治疗法是沿着面神经走向的各个穴位进行埋药,通过药物渗透作用,到达面神经周围组织。一方面,可以疏风通络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性反应消散,对改善急性期面神经的炎性水肿有显著疗效;另一方面,利用药物的逐步渗透原理,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减少神经受压,防止面肌萎缩,使面神经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加速痊愈,防止后遗症。经多年临床试治,本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达95%以上,且操作简便,疗程短,无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
  [2] 罗云坚,张英哲.常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200
  [3] 王江桥.实用周围神经病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2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534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