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糖偏高该不该用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家庆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或任意时间血糖≥11.1毫摩尔/升。若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而≥6.1毫摩尔/升,则称为空腹血糖受损;若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而≥7.8毫摩尔/升,则称为糖耐量受损。若两者兼有,则称为糖调节受损。只要具备上述三者之一,即可称为糖尿病前期。几年之后,这部分人中大约有1/3可能恢复正常,1/3维持原状,另1/3则发展为糖尿病。
  来信的这位中学教师,几年来的空腹血糖一直在6.1毫摩尔/升~6.4毫摩尔/升,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中的第一种,即空腹血糖受损。他同时患有高血压(已用药控制达标),而且身高1.73米,体重83千克,腰围1米,很明显体重腰围均超标。倘若他的血脂也高,就应该诊断为代谢综合征(详见本刊2006年第2期《代谢综合征是什么病》)。
  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目前在我国至少占总人口的10%以上。他们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应该认真对待,积极干预,决不能认为是太平无事。
  当然,干预并非一定要吃药,至少吃药不作为首选,而首选的应该是生活方式干预。来信者自称生活方式干预收效甚微,这里可能存在干预是否到位的问题。我们所主张的生活方式干预,一是控制饮食,二是增加活动。
  控制饮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禁糖和饥饿疗法,而是指减少食物热卡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具体地说就是吃七八分饱,至少要比过去吃得少,多用粗粮代替细粮,多吃蔬菜、豆类、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少吃油脂,特别是红肉(猪、牛、羊肉),可吃禽肉,多吃鱼。
  增加活动,具体要视个人的心肺功能而定。一般情况下可坚持每天走路半小时,骑自行车或慢跑更好。总之要坚持活动,而不能长时间窝在沙发上看电视。
  上述干预是否见效,关键要看腰围和体重是否降下来,“老板肚”是否缩小。一般来说,体重和腰围降下来,血糖肯定能随之降下来。如果原来身体太胖,或经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后体重降得不理想,则可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药物,作为最后的选择。
  
  编者的话
  体检发现血糖偏高怎么办?有些人庆幸不是糖尿病,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有些人则认识到应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然而,在生活方式干预不理想后又该如何?该不该用药?这却是更多人的困惑。
  吉林省松原市退休教师贾老师就是带着这种困惑投书本刊,希望听听专家的意见。鉴于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中很有代表性,故此本期特约资深内分泌专家就信中所及的情况予以解答,供老年朋友们借鉴。
  
  相关链接
  在不久前召开的糖尿病预防研究会议上,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透露,中国目前糖耐量受损的人数已高达4000万,与我国城市人群中糖尿病患者人数相当。这一人群发展为糖尿病的比例,以往的观点是30%,但本次研究却认为,如果不进行干预,这一比例将是93%。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将这一危险降低30%~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658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