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畲族养生方法与传统休闲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490-01
  【摘要】畲族传统以均衡阴阳为根本,以协调热寒为原则,以调整气血、活络经脉为手段,通过调配滋养脏腑,促进身体自我协调,从生命科学和营养科学两个方面实现养生,基本方法是形神兼修、食补结合、脏腑相扶,顺应自然,体现天人合一以平衡阴阳,尤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规律和主观能动的统一,注重形体养护,重视精神心理调摄,动中取静,动静相谐,心神并养,运用多种方式、因人、因地、因时辨证施养。畲族养生体现的是一种休闲文化,在不经意的传统习俗的传承中完成养生。
  【关键词】平衡阴阳;形神兼修;食补结合;脏腑相扶;天人合一
   养生一词源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人类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愿望。中国的养生理论和实践与世界各国的养生文化相比,由于有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为底蕴,揉合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汇集历代防病健身的方法,充满浓厚的东方神秘色彩,既博大精深,又勃勃生机。因此,探索中国养生文化,不但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传统生活中不少人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术,其实不然,畲族将养生观念称养生之道,将养生方法称养生术:养生之道概括了畲族人的社会心态、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认为生命在于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寒热,寒热协调脏腑;养生术反映了畲族人的经济基础、休闲方式和人文情趣,通过劳动、起居、趣味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其本质就是均衡阴阳、壮实脏腑、调节气脉、激活经络。畲族传统养生方法包括六个方面:适时养生,运动养生,心理养生,食物养生,草药养生和滋补养生。畲族养生方法是一种文化休闲
  一 适时养生法
   畲族适时养生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身体锻炼、精神养护、生活节制等,最为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从一年四时的季节转换、适从寒暑冷热,适应阴阳转化,尊从寒者暖之,暑者凉之,冷者温之,热者降之规律。
   春季养肝。畲族认为:春天草木萌动,大地回暖,此为春气之养生之时,养生首在养肝。肝是人体重要器官,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促进肠道吸收,调畅情志和梳理气机功能,春气促动肝阳,肝气肝火随春气上升,促动人的精神情绪亢进,气血活动加强,人体新陈代谢异常活跃。对此常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则易产生不适,导致旧病复发,因此春季饮食需要预防肝火上升,也必须防止肺阴更虚。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健康安寿,又春季为春夏和冬春交替季节,冷暖气流交争,对此养生要特别注意起居调摄,顺从气候转换,变更饮食,调适心理养护,与外界阴阳环境保持协调。
   夏季养心。畲族认为: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为新陈代谢勃发期,气血运行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目的。夏季要注重心脏养护,因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养生要起居有度,要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大和过于剧烈,应以少许出汗为限,大汗淋漓易伤阳气,出汗过多也伤心阴,尤其是正午气温高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因此减少,容易精神不振而昏昏欲睡,所以必须节制运动,宜通过午休完成,对于不能午休的也应该闭目片刻,避免气血淤滞,防止心病发作。
   秋季养肺。畲族认为:秋季草木凋零,养生以适应气候的燥热变化为主,顺应暑热秋凉交错变换导致的旧病再发和新病来袭,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复发,加强食物补养,加强室外活动,修整夏秋季节的消耗,强壮肺脏之元气,恢复肌体功能,提高体质。进入秋季,气温转凉,雨量减少,空气湿度降低,气候偏于干燥,故贵在养阴防燥,限制阳气渐收,促进阴气生长,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养生保肺,遵循“养阴防燥”原则调整日常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多吃水果和含水份丰富的食品,适应秋季气候和环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季养肾。畲族认为:冬季万物闭藏,北风肃杀,气候寒冷枯燥,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驱寒。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旧病复发或加重,养生首先就要特别注意防寒;其次是抗寒,抗寒就必须增强体质。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则生命力强,保证肾气的旺盛就能增强抗寒能力,防止外感疾病的侵袭。增强抗病力,可以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主要经肾气化,无形中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特别要注意肾的养护。
  二 运动养生法
   畲族重视运动,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促进健康,促进长寿,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对心气、经络、阴阳平衡、热寒协调极为有益,用运动身体的方式增进饮食,兴奋血流,活络血脉,增强体质经济见效;运动以培养生机,流通气血、长养精神、强筋壮骨、滑利关节、坚肤壮肌、聪耳明目、充脏畅腑,达到精力旺盛、气血充足、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耐力持久的目的。畲族坚持以运动养生,认为运动能激发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脾胃健旺则气血生化之源充足;运动可以生发心脏功能,使心跳加快,氧运提升,使呼吸加深,提高肺呼吸效率,促进适应变化后的气候环境,预防疾病;运动能提高肾脏功能,使新陈代谢旺盛,促进代谢废物通过肾脏加速排泄,使肾机能得到锻炼,促进脑血循环,改善大脑氧气和营养供应,延缓大脑神经衰老。畲族运动养生的基础以阴阳、脏腑、气血、经络为基础,养精、练气、活络、平衡、协调为基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相配合的活动,活动肢体以练形,调整纳息以练气,协调阴阳以练血,排除杂念以练意。
   畲族运动养生基于动则不衰,动则忘忧,拣选继承了传统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论治观点,借助运动的力量,通过运动的方式保护脏腑功能,维持肌体阴阳平衡。并且认为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类症候之间的关系并非平行,表症、热症、实症隶属于阳症范畴,里症、寒症、虚症属于阴症范畴,认为疾病的临床表现虽然错综复杂,但任何一种病症都可以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强弱,任何一种病症都是阴阳受损害后,机体自我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代谢、功能、结构变化的反映,是一种症状或体征或行为异常的应急过程。一定的环境条件产生特定的生命存在形态,在这样的形态下人体脏腑功能发生变化,以适应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而受到限制或遭受破坏,产生了人体对疾病的应急性反映,从而表现出能够被外界可觉察的病症表象。
   畲族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虚实寒热性质往往发生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化热症、热症转寒、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等,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病变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所以进行疾病辨证时不仅要熟悉症候的特点,同时还应注意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相互联系,通过身体的运动调节行止,协调生活,保证肌体的正常活动机能,因为这种身体的运动是自主的,是根据身体的个体状况而进行的,所以是一种自我调整、恰当完成的过程。如每年进入夏季,天气转热,易气虚血热,消化功能下降,心气损耗急剧加速,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要协调各脏腑补养,格外重视大脑调养,加强对心肺的保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辅之以适当的室外活动,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要根据体质进行食补,避免身体亏损消瘦,运动可以适当增加,通过各种运动,使身体得到锻炼和调养。

  三 心理养生法
   畲族心理养生指从精神上保持向善状态。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是畲族心理养生的夙愿,认为消极的情绪,如恐怖、焦虑、愤怒会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加深,阴阳破坏,气血受阻,经络遭受压抑,导致人的精神状态失衡,体内生理生化过程难以恢复正常,久而久之必然引起疾病;积极的情绪,如高兴、愉快、欢乐有益于健康,能提高大脑、气血、经络活力,保持肌体血运平衡,使体内各脏腑活动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身体的潜在能力,有效抵御外邪攻击。因此,调节心理,使人精力充沛,保持良好情绪,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心存善良则以他人之乐为乐;心中常有欣慰之感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常有愉悦之感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愉悦。心存善良的人能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状态,这种状态能把气血的输送和经络疏通的兴奋度调至最佳,从而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畲族心理养生要求保持始终向上状态。健康是体质的外部表现,以不生病为衡量标准,与生物遗传和生活环境有关,与人的情绪尤其密切,“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生动地揭示了情绪与健康的彼此关系,而任何一种情绪都是心理活动的外露。畲医认为怒能伤肝,恐会伤肾,思能伤脾,忧可伤肺,人的心理情绪可以致疾,特别是不良的心理情绪会给人带来病患的后果。生活中发现,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和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恶劣的心理情绪,忧虑、颓废、沮丧、贪婪、怯懦、忌妒和憎根都可能导致各种疾病。所以,人在社会交往中遭遇吃亏,或被误解,或受委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保持积极的状态,展示气度和胸襟,表现坚强和力量,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而悲观、消极使人沮丧、烦恼和痛苦,表现怯懦和一筹不展。
   畲族心理养生要求做到宽容、乐观、淡泊。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包含着理解和原谅,一个不知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焦灼,常常处于神经兴奋、神情紧张状态,持这样情绪的人阴阳失调混乱,气血凝滞不畅,经络禁绷不顺,所以学会宽容就会避免许多疾患的侵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做人的品质,宽容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与之相反的悲观是一种消极与颓废,它使人悲伤、失望、退缩和放弃,既对事物本身无果,也影响身心健康,久而久之可以罹病。淡泊是一种态度,是在逆境中所表现的心胸。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对名利的淡漠,对家道清贫的满足,对物质的恬淡寡欲。淡泊名利是境界,淡泊名利方能成大器,恬淡寡欲方能不追求名利,心存淡泊就不会有大喜大悲,没有牢骚,没有攀比嫉妒,使人始终处于平和,这是心理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畲族心理养生还要求八戒:戒疑、戒妒、戒卑、戒傲、戒躁、戒愁、戒慎、戒悲。
  四 食物养生法
   畲族认为,凡药有毒,药疗不如食疗。食物养生,简便易行,有利无弊,主张药治不如食治,滋补也一样,药补不如食补,强调药膳饮食,强调以脏补脏,认为禽畜的内脏与人体相应的脏腑有特殊的补益关系,治病用草药时大多也配以相应脏器同煎,有意识地滋补特定脏腑。畲族生病能通过食物疗治的绝不会轻易吃药,即使草药也不另外非得用药时才吃药――食物才是最好、最安全、最生效的药,食物按其性质来说有寒热温凉之分,有其寒热偏性,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脏腑对食物回应也不同,所以掌握食物的秉性就能实现养生;各人体有阴阳偏胜,热性体质或热性病属阳偏胜,寒性体质或寒性病属阴偏胜,一般寒凉性质的食物对阳偏胜者适宜,温热性质的食物对阴偏胜者适宜。凡食物按其特性分别作用于脏腑,调理阴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从季节食物适宜规律则为春季增辛减酸以温热为主,夏季减苦增辛以清淡为主,秋季减辛增酸以滋阴为主,冬季增苦减咸以补阳护阴为主,区别四季特点和不同食物的性味属性,通过酸甜苦辣咸、温热寒燥凉进行自我调养。
   畲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因此应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功能的食物,同时注意饮食的调配,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充分发挥食物的抗衰老功能尤其重要:谷类食物含有糖类和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肉类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食物相互配合起来,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如果不注意食物的合理调配,就会影响人体对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取。吃是我们获取营养的途径,不同的食物所提供的营养成分不同,所以科学地选择食物尤为重要,如维生素B缺乏会导致人体的色氨酸代谢异常,维生素C参与肝细胞内胆固醇的转化,起到解毒、消除黄疸、降低转氨酶、恢复肝功能的作用,维生素E有保护细胞膜及细胞内的一些膜系统的作用等。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合理搭配,才能使人得到各种不同的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畲族认为,不同颜色的食物除成分不一样外其功能也不同,极为重视食物颜色的选择:黑色食物大多性味平和,适合胃肠功能不好的人补肾,适合肾虚者食用,如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效,黑芝麻具有滋养肝肾、养血润燥的作用;黄色食物含有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可提升人体免疫力,维持脾主运化,将食物转化为营养传送至全身,并代谢身体的废弃物;白色食物重行气,经常食用既能消除疲劳,又有益于呼吸,如牛奶中的乳脂能阻止癌细胞生长,具有防治肺癌的功效;绿色蔬果能提供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直接调节肝脏生理,具有促进体内毒素排出,舒缓肝郁,提升免疫力;红色食物具有益气补血和促进淋巴液生成,提高组织细胞的活性,高血压的最大原因是盐分的摄取过量,而红色的蔬果含有丰富的钾,对钠的排泄很有帮助,具有降压的功用。所以在畲村关注饮食养生,崇尚自然,认同药食同源,强化食物养生。
  五 草药养生法
   畲族认为,草药可以调理五脏机能,清除体内毒素,改善精神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草药养生最早被关注和应用的是艾草,艾草是离我们最近的草药之一,每至端午节千家万户将艾草置于家中避邪,干枯的艾草泡水熏蒸消毒止痒,产妇用艾水洗澡熏蒸一恢复气色。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血、安胎孕、抗凝血、抗过敏功能,具有镇静、平喘、镇咳、祛痰、抑菌、抗毒和护肝利胆作用,温灸疗法就是根据艾草的药能和功效,通过热原理进行阴阳调配,促进气血流动循环,实现温补气血。
   畲族除了祖传治病外,在普通畲民中也有许多擅长常见病草约治病的草医,常喝草药未病先防,并且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他们一般的疾病不看医生,而是采取单味草药疗病,所以在民间有很多的土医单方,如食凉茶、金银花、钩藤、白茅根、山茵陈、鸡儿肠、海金沙、车前草等。其中食凉茶又叫蜡梅茶,是最常用的治病草药之一,居家必备,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消食健脾、抗菌消炎、消导止泻功效,特别是对消暑、清凉、解毒、祛风疗效见长,在胃胀腹泻、病毒流感、降血脂、防暑降暑、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功效奇特。食凉茶维生素含量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出任何一种茶品,同时还含有铁、锌、钙、镁、硒等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茶,常饮利于养生。每到端午节采百叶草调治百病。
   畲族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能认识许多草药,知道一些药用,掌握一些单验方,平时食用家禽家畜也加入一些具有滋补功效的草药,逢年过节炖鸡煮鸭也不另外,吃食以强身健体为本。家家户户都会做药膳,精通食疗方法,男女老幼人人都吃药膳,或有食疗的方法防病治病,许多民间药膳、食疗方法、独特疗法广泛被食用,在流传。食物营养配以草药滋补,民间药膳、食疗配方作用于防病治病,逐渐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畲族养生之道,在生存中吃食,在吃食中滋补,在滋补中防病治病,在不知不觉之后完成养生,成为畲族饮食习俗。

   畲医用药因人、因地、因时而灵活变通,视具体情况,按不同人,不同季节分别适用,或攻补恰当,药到病除。如春夏季节,人体阳气升发,皮腠开泄,治疗外感疾病则不能用辛温发散的药物;秋天气候干燥,用药宜偏润;冬季寒冷,温药可适当加量;或居于山区的患者多为风寒湿气所侵,用药治病宜祛风散寒,居于平原地区的患者常发热多汗,当慎用温性和热性药;老少患者,用药宜轻,青壮年患者,用药稍峻,妇女在经期及妊娠期慎用峻下破血药。另外,畲族用药常用药引,常用药引有人乳、鸡蛋、乌骨鸡、童子鸡、猪爪、牛骨、羊脚蹄,还有茶油、菜油、麻油、白酒、酒糟等。各异,视病症区别,半数以上为水煎服,四分之一为外敷患处局部用药,有为数不多的研粉用水或加米泔水磨服,或加药引同服,或内服外用兼之。
  六 滋补养生法
   畲族滋补物指营养丰富高蛋白食物,主要指家禽肉类食物,如鸡、鸭、鹅、猪肉、牛肉等,很少用滋补品,对健康的人来说,平时就必须多多注意对身体的滋养,科学调配营养丰富的食物,并且将食物滋补养生融入各个领域,在调节食物强身补体方面认为“九药不如一补”,增加特殊营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营养成分丰富的食物补品,以独特方法制作食物补品滋补营养,如炖鸡、炖鸭、炖猪脚等,俗称“补冬”。畲医治病用药的同时也关注滋补养生,不但使用药物治疗,也重视病期的滋补,所选用的药引许多本身就是滋补食物,或米酒冲服,或加蜂蜜调服,或加到动物脏器如鸡、猪肚、羊肚、夹心肉内炖服,或经过特别的加工炮制,或注重以脏补脏等。畲医在用草药防病治病的同时,尤其关注季节性预防疾病时,大多使用动物家禽肉食与草药组合炖煮养生,并且一般都超常量,常常与鸡、鸭、兔子、猪脚等相伍,用于药膳、食疗,分餐连续服用,使滋补营养逐渐缓慢地作用于肌体,长期或多人服用,家庭成员不论有病无病同服,既是食物,也是药疗,有病治病达到了草药治病,无病强身又滋养了身体,动物家禽肉食与草药组合炖煮一般时间很长,经过长久炖煮,对含生物碱一类有毒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排毒作用,不至于药物之中毒。
   畲族滋补养生四季有别,顺应春夏秋冬季节特点合理调配滋补物,主张秋冬时节天气干燥旱冷选用营养丰富的滋补食谱,春夏气候生机勃勃多食清淡,少食肥甘食物。《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观点,总结出“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四时养生规律,主张“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使,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畲族认同滋补也必须顺应四时自然才能达到养生目的。四时滋补养生,顾名思义就是顺应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通过调摄进行滋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春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补之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滋补品,适当多吃些甜品,春天阳气渐渐升腾,自然界万物萌动,生机勃勃,温暖的气候影响着一切生物,应根据时令的特点进补,根据气温变化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
  夏季红红火火,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饮食宜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也应适当滋补。秋季燥热,滋补以养阴补气、滋阴润燥为原则,以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燥热之邪最易伤肺,肺脏津液受损则令人燥咳、咽喉肿痛,肺输布津功能失施,水不行舟,心火亢旺,心烦意乱,所以秋季滋补理应防燥护阴、滋肾润肺。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滋补原则为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冬季滋补应遵循滋阴、养肾为主。
   畲族养生以均衡阴阳为根本,以协调热寒为原则,以调整气血、活络经脉为手段,通过调配滋养脏腑,促进身体自我协调,从生命科学和营养科学两个方面实现养生,平衡阴阳,形神兼修,食补结合,脏腑相扶,天然人物大同合一,在不经意中完成养生,体现的是一种休闲文化。
  (本文系浙江省丽水市2011年社会科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LB2001149)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M]姚春鹏译注 中华书局 2010
  [2] 《畲族传统与风情文化》[M]. 蓝秀平 线装书局 2009
  [3] 《中国畲族医药学》[M].雷后兴 中国中医出版社 2007
  [4] 中国养生文化[M] 陈诏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5]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 王洪图主编 北京出版社 1999
  
  作者单位:323000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体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