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鼎湖上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林

  “鼎湖上素”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原为鼎湖山庆云寺的传统名菜,招来不少食客和香客,由此而名。“上素”是高级菜之意,是该寺一位老和尚特取鲜品烹制而成的。
  在粤菜史话中,它与广东督军陈济棠的夫人以及和“庆云寺”扯上了关系。
  民国初年,广州市惠爱路(今中山五路)附近有间叫“六榕寺”的寺院,香火十分鼎盛,来来往往的香客吸引着在惠爱路上做生意的“西园酒家”老板陈福畴。这个陈福畴是后广州“四大酒家”的掌门人,头脑非常灵活,见如此香客人气,想必带来“银器” (利润),于是决定加设素菜在店内经营,谁知被旁边一家叫“榕荫园”的素菜馆捷足先登,弄了一味叫“如来上素”的品种吸引着众多香客。
  就做素菜而言,“榕荫园”优于“西园酒家”,而就荤菜而言,却是“西园酒家”的强项。陈福畴眼见对手店前车水马龙,自家店外门可罗雀,于是把心一横,命令厨房先用上汤煨好素料才将素菜推出。谁知,此一改,香客大快朵颐,顿时高堂满座,素菜的名声大振。
  这一鹊起的名声被当时督军陈济棠的夫人知道,于是请“西园酒家”的厨师上门烹制素菜。这一来,厨师们乱了阵脚,因为这位陈夫人虔诚信佛。半点荤也沾不得,烹菜时还会派卫兵监视。在这种情况下,陈福畴想到了用毛巾将上汤吸润,晒干,混带入陈府,这才得以蒙混过去。
  后来,既然虔诚的陈夫人对“西园酒家”的素菜不产生任何疑问,正是一个宣传的大好话题,香客们再也没有什么疑虑。于是,陈福畴趁势就将这道菜繁衍了下来。
  为什么称“鼎湖上素”呢?原来也有一段因由:广东有一名刹在肇庆鼎湖,这座名为“庆云寺”的寺院,寺中有三宝,其中一宝就是“饭镬”,这只镬可煮千人之饭,盛满水还可容入小舟。吃客们传其为“鼎湖罗汉斋”,后来陈福畴干脆就把它定名为“鼎湖上素”。
  制作流程
  原料:水发冬菇,口蘑,银耳,榆耳,黄耳,竹荪及冬笋,胡萝卜,油菜心,上汤,蚝油,生抽,花生油,香油,湿淀粉,绍酒,精盐,味精,白糖。
  做法:1.将主料分别洗净、挖刀,用开水焯烫至熟,捞出后用凉水过凉备用。
  2.点上油锅,烹入辅料,再将主料放入锅内烧至入味,倒去余汁备用。
  3.另取铁锅一只洗净,采用以上相同技法将银耳烧至入味,注意不要加入带深颜色的调味品。
  4.取汤碗一只,将烧至入味的熟料依次排在碗内备用。铁锅刷净上火,加入香油,烧热后烹入辅料和上汤,烧沸后调好口味,用水淀粉勾芡,浇在汤碗内,并上大火蒸5分钟。
  5.将烧冬菇、冬笋、口蘑剩下的余汁加热,下油菜心烧至入味,捞出后整齐地码放在菜盘的周围。将蒸好的菜肴翻扣在码入油菜心的盘子中央,并将银耳摆放在上面,浇上汁即成。
  成品特点:鲜嫩滑爽,清香四溢,乃素菜上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4190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