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后 练

  对于声乐演员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在声乐演唱当中“情感”的准确表达呢?我试从三个方面作出浅易阐述。
  
  1、“情感”内容表达的时代性
  
  康定斯基认为:“艺术品是桥梁,它是把艺术家的情感蕴含在其中,然后再传达给欣赏者,使他们感受同样的情感。所以艺术的完整过程就是:情感(艺术家)――感受――艺术品――感受――情感(欣赏者)”。在他看来:“情感表述的成功乃是艺术的真谛。”
  新时代的艺术创作实践应该真实的反映这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并与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形态产生共鸣之后作出主观的能动。只有这样做,它才具有艺术本质上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才能对现代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意识形态有所引导和启迪。
  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好日子》,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的声乐作品,该作品的创作和演唱,凝聚了词曲作家和歌唱者对祖国新时代生活的深刻感悟。在“情感内容”的表达上,描绘了祖国经济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生活富足的壮美情景。它的成功,正是由于它的“情感表达”能充分地激励着我们对幸福生活的满腔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因此,我认为,在我们的声乐演唱当中,“情感”内容的准确表达与时代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新时期演唱者们要想取得艺术上的成功,对于这种“情感”的表达,已不能再呈现为偏狭、封闭和保守的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感受了,而需要有更加积极、开放和现代的“情感”内容来作为支撑,以此才能够准确地显现出时代艺术的感化和教育功能。
  
  2、“情感”内容表达的多元性
  
  那么如何丰富而多元地把握艺术情感呢?我认为,由于声乐艺术是以实现其最大欣赏价值为最终活动目的的,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就不再是个人切身的和某个小范围的“特殊情感”了,不应该再含有个人日常生活中偏狭和短视的自主意识,它应该是一种被广大欣赏者能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共同情感”。对于演唱者个人杂乱、无序、粗糙和单一的自主情感需要加以艺术化的处理和全面的净化,并与自己日常生活形成一定的距离感。在演唱之中营造出一种虚拟的、想象的艺术境界,把情感内容的表达处理为一种多元的、丰富的、“普遍可传达”的、可持续沟通的和可理解的艺术化情感。
  美学家李泽厚写到:这个“情”便不复是先秦两汉时代那种普遍性的群体情感的框架符号,也不是近代资本主义时期与个体感情欲求(人欲)紧相连系的个性解放。这个“情”虽然发自个体,却又依然是一种普泛的对人生、生死、离别等存在状态的哀伤感喟,其特征是充满了非概念语言所能表达的思辩和智慧。它总与对宇宙的流变、自然的道、人的本体存在的深刻感受和探询连在一起。
  
  3、“情感”内容表达的生动朴实性
  
  “朴实”,我以为,就是一种不需要经过精细加工的“真实”事物本身。在现时,对声乐演唱的欣赏当中,这样的审美倾向已变得越来越重大。这里面,与历史文化的延续和社会生活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在中国的文化历史生活中,历来就有这种倾慕、追求表述事物有原味原汁的文化理想,并且把它当成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人们在经常品尝美味佳肴,观赏花团锦簇的过程中,机体上会产生出一定的审视疲劳,在心理上形成某种逆反心理,内心的期待转化为要品尝涩涩的野菜和观看粗璞的景色了,倾力地追求着与自己日常生活不尽相同的口味和风景。
  “生动”,人们在观赏声乐演唱当中,时时不会脱离对这种情状的触摸和感知,并且从这种触摸和感知中,来确认该演唱活动于人类生命运动的“情趣”上存有的价值意义。
  原生态的唱法,与“生动朴实”的“情感表达”是密不可分的。如:原生态唱法贵州侗族大歌的表演。就展示了一些刚从农田劳作归来的村姑、村夫们,在农作农耕之后引吭高歌的场景。他们不需要任何的修饰,不需要任何的装点,自由自在地歌唱着劳作的幸福,歌唱着丰收之后的喜悦。他们在演唱当中表达的“朴实”的自然个性和“生动“的生活情趣,叫人如何不被它感触而油然生出喜爱之情呢!
  “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内容的艺术是说梦。”
  以上就是个人对声乐演唱当中“情感内容”的表达方面的一点浅见。
  责任编辑:蒋晗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8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