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杨柳青古镇景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天津杨柳青镇所在地域,早在先秦的时候,曾经是黄河和海河的入海口。相传,西周姜子牙受封后为防水土流失下令在子牙河和卫河堤上栽种很多柳树,便营造了一处乡愁景观记忆,即由大禹治水时期的“流口”改名为“柳口”。在这条经历了唐代繁荣、元代修直、明清贯通的京杭大运河畔诞生的杨柳青古镇,其最早民生可溯源到宋代公元1004年。自明永乐十三年(1415)大运河开通以后,随着驿站的发展,漕运文化贸易兴盛,界内船户往来增多,在总长174公里的天津段,流经西青与静海即以一河、一桥为界。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在《故地重游》中描绘了京杭大运河流经杨柳青时的景象:“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自明清时期以来,杨柳青就已发展为一个较为繁华的城镇,漕运使得杨柳青日益发达并结合工商贸易和民生而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集散地,也是多样的民间习俗文化交杂融汇的地方。从运河文化历史中走来的杨柳青镇,给当地经济、生活、地理名称到饮食文化、从民俗生活到技能手艺都带去直接影响。北去南走,既开阔了杨柳青人的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将外地的优秀民间文化“请”了进来。杨柳青木板年画和石家大院的工程构建,都源于这种漕运与异域文化上的交流。可见天津的南运河不仅仅是历史之河,更是文化之河。所以天津及杨柳青镇的文化与景观特色是从运河历史中生长出的。
  现今的杨柳青镇石家大院,已作为影视景观基地充满了大运河文化古韵情怀,看似与民众现实生活需求相去甚远,但总会令人生发一种情愫萦绕心头,那么何种的文化意境成为民众对杨柳青文化潜在需求而走进他们的内心呢?杨柳青影视基地景观内核究竟是什么呢?著名的人类社会学家迈克・克朗在《文化地理学》一书中启示了这一问题:“媒介‘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其传播的广度而言,可以说它所创造的地理景观将其消费者完全淹没了,实际上成了消费者生活中的一部分。”[1]可见,影视媒介效应对地理景观及其产业的强大作用。
  一、 影视媒介景观杨柳青古镇
  始建于光绪初年的杨柳青民俗大院,是华北地区保存较好古建院落,总占地60亩,由近30余座明清大院组成,独具特色。集中展示了明清时期古镇石家、安家等八大家的生活环境。院落景观空间之中,古树参天、胡同幽长、宅院挺阔、石雕灵秀,还有旧时功能性宅屋,如关帝庙、税局、水局、私塾等景观建筑遗存布局有致,一应俱全,再现了古镇浓郁的市井风情。作为石家大院,现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旅游景区、文物单位、爱国教育和影视拍摄的重要基地,其中最为著名的古景观建筑遗存,是砖木石雕与戏楼建筑。一部反应辛亥革命题材的历史正剧《杨柳青》就是的在杨柳青主要影拍景观基地完成的。
  (一)运河古镇杨柳青影视媒介的精神核心――戏楼景观
  民俗院落是运河文化景观空间系统中的重要历史文化区域,进到石家大院,会看到晚清建筑文化标准形制;进入大门,掩映着影壁和垂花门楼,一条青石甬道被各种风格门楼分段间隔;进入石宅内府,要看建于1875年的经典恢宏气势的大戏楼。石家大戏楼,整体面积约200平米,最初的功能为富贵之家交际办堂会所用。整个戏楼的色彩上以黑、红色为主,用金色调节贵气感,戏楼室内空间主体为上下两层垂拔空间结构,建筑为砖木材质为主,抬梁结构,材料构造节点的工艺技术高超,生活用具留存完整,并按当时生活常态摆放。石家大院的甬道和戏楼最被影视剧导演看重的地方,如今的戏楼仍有戏剧演出,或被选景拍摄影视,室内坐席设置空间可同时供200人使用。戏楼的建筑形制与文化氛围博得一些导演的钟爱,张艺谋曾在此拍过赌场戏,巩俐、葛优等百余名影视明星曾来到古镇,在此进行《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婚宴”戏场)、《玉碎》《活着》等近百部影视剧的拍摄活动。也正不断上演新的故事来成就它新的历史使命。戏楼设计建构之初,在建筑功能布局上做了精妙设计,建筑的功能上不仅研究了回音构造建筑经验应用,也通过遮阳、采光通风纳凉的构造与空间手法,充分考虑一年四季建筑的微气候调节。专业的戏楼受到著名京剧表演大家的青睐,当年名噪一时的谭鑫培、孙菊仙、余叔岩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均在此演出过,得益于宏阔的建筑景观和精妙绝伦的声学构造效果,每场的经典曲目都得到完美演绎。石家院落中,作为古院落景观群落中重要的空间秩序与核心的景观节点,幽长甬道和戏楼建筑是标坐杨柳青古镇历史与未来在此浓缩与绽放的文化精神场所,凝聚着杨柳青镇古典文化对历史意境与现实人生的智慧启示。也是运河文化历史传承中的缩影和开启特色未来的文化舞台。作为建筑布局的点穴之所,它的景观场所精神牵动着运河文化、异域文化交流、城镇特色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每一根神经。
  (二)杨柳青古镇影视媒介景观的文化效应
  影视效应在老百姓中间的文化影响,对民族文化复兴教育有重要促进作用。对外地游客认知有推广作用。影视故事情节、历史图像语言、人文景观、审美情感等直接广泛促进杨柳青运河文化品牌复兴策划,老百姓头脑中的意象,丰富了对杨柳青古镇运河文化、人文景观特色的审美认知,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模式提升受众对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城镇文明建设水平提高。
  影视基地建设与影视文化是引擎当前我国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的途径之一。如位于酉水之滨,一座具有2000年历史其貌不凡的湘西土家小镇芙蓉古镇,就是因在那里拍摄过电影《芙蓉镇》,而一举成名,实际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人类记忆之城。在国外,如影片《触不到的恋人》等很多影片中的芝加哥毕加索雕像,以睿智神情和文艺气质感染着戴利广场景观空间;展现现代城市气质的密歇根大道;具有文化特质的格兰特公园;还有巍然伫立在芝加哥河之上的桥梁景观,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杨柳青古镇作为影视媒介景观对游客及影视受众有着直接的文化影响,当地镇民与附近村落群众有很多机会接触演员和影视表演艺术,不乏与影视拍摄现场互动的经历,很多群众作为群众演员曾参与过影视剧拍摄。因为基地的存在,常常遇到“过戏瘾”的体验,年龄最大的年逾古稀,最小的只有4岁。只要参加,无论角色,都能特别认真地投入群演,对协助剧组拍摄有份天然的责任感。参加某部影视剧群演的镇民会特别关心影视剧的播出,还会和邻居们“切磋演技”。通过群众演员与剧组的合作互动,受众与影视媒介的互动激发了古镇的资源与活力。基地各级运营管理者乐在其中,感受影视基地产业发展的愿景体验。影视媒介景观为杨柳青城镇特色文化氛围的建设、形成和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有明显作用。   二、 杨柳青古镇文化传承与运河景观规划设计
  面对我们今天依然看到的杨柳青“豪宅大院”“古运河”“明清街”“文昌阁”等历史遗存,要坚守保护运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资源的丰富性这一重要准则。由于历史变迁和自然人文环境变化,明清时期就已名声在外的京杭大运河道大部分被淤积和填埋,早已断水。运河古镇公园的建设恢复也更加折射出城市的生机与文明。经过对杨柳青镇界内运河景观恢复建设,自然环境的魅力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使游客在十里长堤自然基底中回归本真,重现杨柳依依,绿草茵茵,升华运河古镇人家杨柳青青这一设计主题。龙舟画舫,游人如织,使整体运河园区设计考虑到居民的舒适度,尊重当地人文需求,传承明清古运河秀美繁华景象,多建造有关运河文化的景观小品强化人们对古代优秀文化的体验。游人从天津站乘船逆流而上,游览运河景观,一路规划设置戏台、陈列馆、观水平台、游船码头等有利于市民与游客观光、休憩的场所,规划古镇历史达人雕像,直至到达石家大院。更加生动地演绎此区域的历史背景。
  作为影视外景基地和市民游憩空间,杨柳青御河景观是通过规划设计的语言对京杭大运河(杨柳青段)清代运河文化的空间再现与表达,通过河道清淤和开挖、排水、引清水、建景观、绿化照明等多项规划设计工程。将自古以来,南运河畔杨柳依依的乡愁记忆注入到景观语言当中;规划设计中,服务性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比如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运河畔亲水区、以及道路的宽度和消防通道都进行了考虑;并以人体工程学角度设计,让使用人群真正感受到古建文化感染力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基于这样的基本服务功能使用,规划设计对于百年前杨柳青古镇历史风貌再现同时,注重生态河道景观与现代游憩功能的实现。全长4.1公里,合理的人性化设计,方便附近居民游憩,基于古代文化传承和艺术灵感表达,根据历史典籍和民间流传,把当年经典传颂的故事、手工技艺、制作、工艺美术以景观文化节点设计的形式呈现并贯穿于河畔沿岸轴线之中。以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传承。包括“乾隆御赐”景观场景设计,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运河文化承载了历史的文脉印记。恢复和延续古时优良历史文化根基的同时,还应保持大运河生态与文化的包容性。“杨柳青砖雕”以浑厚质朴地域化风格和砖雕艺术语言表现民俗意象;设计一些景观栈桥和休憩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使此景区更具有趣味性。同时合理开发旅游业,在运河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拉近人与动物植物栖息地的距离。从而更能促进“杨柳青年画”和“杨柳青风筝”通过景观区展示,以喜庆艳丽不失质朴的色彩语言描绘杨柳青人的精神追求;在靠景点和居民居住区的主入口附近开设运河古镇文化商业区,丰富游客与居民生活。吸引更多的人去浏览,带动运河古镇公园经济上的发展。“精武文化”景观区尚武文化精神历史记忆的表现。此景更能促进人与景的相互交融,对主题“运河古镇人家”的历史记忆进行提高并且升华。这五个景观区被一条景观游览轴贯穿,实现完整杨柳青历史民俗记忆认知和意境体验。照明规划设计中尤为注重照点、照度对古代河畔御河古镇神秘氛围与风采的营造。
  结语
  景观在我们的头脑中,常被认为是地理学、美学和生态学等的概念,但从其被需求的社会本质来看,它更是媒介,它应该“具有物质和观念两个维度:它既有自然的、物质的形式和形态……也是具有积极地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物质世界之间关系的力量”。[2]可见,景观实质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媒介物而存在的。紧扣运河与古建故居这一历史文化和影视媒介效应,不仅仅是地理景观的意义,更是一个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使整个运河古镇的规划设计更有文化的传奇色彩,让设计富有活力和人性化。著名的景观理论学者Appadurai从科学全面的视角剖析,将景观分为地域性景观、传媒型景观、科学技术景观、产业型景观和观念景观,由此可见,常识中供人观赏游憩、社会功能的景观都包含着“深层的观念结构”。作为大运河古镇文化景观圈,应是生态系统、文化系统和媒介机制完整的典型区域,使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了解大运河的文化的深度。所以,作为传媒型景观既是自然资源,又可以是人文资源,需要努力还原运河自然与文化生态的包容性与完整性。杨柳青运河古建院落是人造景观与历史古迹、自然风光禀赋资源相结合而成。拥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突出优势,它是围绕运河人家、漕运历史和人物风云为新颖独到的运河故事,也是一种历史智慧吸引影视文学创作者和游客。杨柳青古镇在传统的人文景观基础上加入现代功能与文化元素,使时间与空间的意义得以拓展,实现空间的地域性延伸。影视基地的发展趋势与影视文化媒介的推广将是给受众带来的心理感受和文化体验促成杨柳青古镇文化产业、旅游经济的出发点。成为影视文化、媒介景观对受众与游客之间有效对接的符号。杨柳青古镇的这些景观空间与符号的地域性、异域性,时间上的历史性和穿越性从立意、内涵和发展机制上建构出城镇文化特色和发展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730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