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农村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乡村景观建设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分析了乡村景观建设的含义,对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指出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景观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6-0125-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乡村在区域上不断缩小。乡村已经不再是相对稳定的实体,而是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乡村景观就是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当中产生的。乡村景观建设不但涉及到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美化,而且其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景观建设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和环境保护状况。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乡村景观建设对策,以期为乡村景观的建设提供方法性的思路和策略性的建议。
  1    乡村景观的含义
  乡村是指城市区域以外人类聚居的广大地区。乡村景观涉及到的景观空间在乡村的地域范畴之内,既包含乡村的生态环境和种植生产,又包括人们生活当中的多种生活要素。村落景观、生产景观、自然生态景观与乡村的经济、风俗习惯、人文特征、文化特色以及精神风貌等共同构成乡村景观外在形式和文化内核。地形地貌、河流山川、自然植被以及沟渠、池塘等任何一个乡村区域内持续一段时间的特征都属于乡村景观。现代乡村景观越来越趋向于人文景观,自然的成分越来越少。因此,一些学者将乡村景观定义为带有一定程度自然景观色彩的人文景观。笔者认为乡村景观应该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乡村景观可定义为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总和。
  2    乡村景观建设现状
  我国农业种植形式是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我国南方地区相对来说较为重视古村落保护,如元阳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主要是梯田文化景观和村落)、号称“中国最美乡村”的江西婺源古村、福建省闽西培田古村等村落大多在南方地区,而北方地区对古村落的保护以及特色的保存相对较差。我国目前较为出名的乡村景观多数是古村落或者民俗风格,其他具有鲜明特色的著名乡村景观较少,并且对民俗等特色文化的开发不够充分,尤其是北方地区,注重经济建设,长期忽视乡村景观的建设,使农村在乡村景观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逐步落实,乡村景观也有了进一步的规划,但是乡村景观建设的水平较低,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景观效果十分凌乱,缺乏规范化和特色化。我国农村地区对乡村景观建设存在很大的误解,认为就是修几个公园和广场,乡村景观建设模仿城市的痕迹严重。我国农村乡镇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城市化进程中,百年老树、古代建筑、过去修的桥梁等许多具有人文特色的乡村景观遭到人为破坏。我国农村的乡村景观目前处于发展不科学、不合理、布局缺乏更多新元素、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的现状。
  3    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注重乡村景观建设,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注重乡村景观建设,有利于农村环境卫生、街道美化和环境保护,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標的早日实现。其次,注重乡村景观建设,有利于对农村空间的合理利用,对乡村的植被保护以及景观美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注重农村乡村景观建设,有利于人们顺应自然,对生态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与修复,对人文景观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保护,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发扬。
  4    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我国乡村景观建设存在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问题[2]。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也面临着“城市化”这一世界性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乡村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耕地被用于修建房屋,许多树林变成了耕地,树林里的鸟类也失去了住所,由于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不平衡十分严重。我国地大物博,人均占有率低,人口的发展和资源的匮乏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现实条件对我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很高的要求和极大的挑战。亟待寻求一种能够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一致的发展体系,遭到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亟待这种体系进行调节和修复。
  4.2    模式结构固化
  在我国的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模式结构固化、不能结合实际的问题。我国的乡村景观建设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现代乡村景观建设在农村越来越趋向于人文景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景观建设越来越少,许多乡村景观的建设都是直接照搬照抄城市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地方元素的融合。在城市化进程向农村蔓延的过程中,农村的乡村景观建设更趋向于公园的修建、大型广场以及大型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模式结构较为固定,比如某县城流行修建人工湖,仅一个小县城就修建了东湖公园、西湖公园、南湖公园和北湖广场,而对当地的民俗和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既耗费金钱又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模式结构固化,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4.3    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的特色   我国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特色的问题。一方面,农村的一些企业家和逐渐富裕起来的居民存在攀比心理,过于注重高大上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并不注重对乡村现存景观的保护。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为乡村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乡村失去了应有的面貌,许多乡村景观都无法保存。我国乡村景观的建设,大部分地区缺乏系统的合理规划,政策色彩严重。有的地区部分乡镇领导好大喜功,喜欢修建标志性建筑和形象工程,以彰显其政绩,而对乡村景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缺乏较为全面的考量。最典型的就是将某一个城市景观的规划搬入乡村,对乡村进行城镇化改造,宽阔的马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修建、绿色的方形绿化带的修葺以及球形植物的修剪,甚至道路两旁种植的植物都是直接抄袭城市的品种,各个地区农村小县城的乡村景观建设和城市化改造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农村的乡土风情、自然条件的顺应以及传统建筑特色的保存和文化传承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5    对策
  5.1    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我国在进行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乡村景观的建设。相反地,乡村景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对自然环境进行完善和补充,乡村景观的修建一定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不遭到破坏[3-4]。例如某县城征地修建人工湖的行为就属于破坏种植结构,其实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规则,生态系统当中任何细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全局。因此,在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合理规划景观布局的同时,保护當地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最好能够借助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将生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5.2    调整结构模式,因地制宜建设
  针对我国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模式结构固化,不能结合实际的问题,应注重调整整体结构模式,因地制宜进行建设。乡村景观建设只有结合地区的实际特征,才能显示出其特色。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可以结合北方的种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乡村景观进行科学合理、贴合实际的设计,结合地域特征和地方元素,融合现代理念,不能跟风建设,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乡村景观建设可以结合民俗和文化,进行结构模式的优化[5-6]。比如河南省滑县道口古镇,部分建设就是结合地方特色“道口烧鸡”,建设了烧鸡一条街、特色小吃古街道等,该部分的建设,街道的布置和建筑风格,采用古代建筑的形式,每个小吃屋都修建成古代房屋的形式,在节假日,小吃摊主穿上宋代的服饰招揽顾客。该乡村景观不但结合了民俗和地方色彩,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乡村景观建设可以利用农村的土地资源,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地种植地面植被,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重构,调整乡村景观的结构模式。
  5.3    融入创新元素,树立鲜明特色
  针对乡村景观建设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的问题,应该在乡村景观建设时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树立鲜明的特色。我国许多著名的乡村景观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如苏州金庭明月湾古村、广东连南瑶寨、安徽宏村等,它们当中有些是利用民俗特色,有的是具有特殊的种植方式,有些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有些是在地质地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特色建设,这些乡村景观冲击着人们的审美,给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和愉悦。然而,具有区域优势的乡村景观毕竟是少数,多数乡村景观建设需要融入创新元素,才能突出其特色。目前,开发特色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的形式,根据地区特点,通过园林景观建设理念的融入,开发特色的景观旅游。此外,还可以将农业种植融入乡村景观的建设,在保障粮食和蔬菜供给的基础上,开发特色农业,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种植方式的优化,以达到更美观的景观效果。在栽种的植物当中,要尽可能使用本地的常用品种,风景园林的构造尽可能符合地方特色,而本地原来的植物景观和农业模式都可以当作乡村景观进行开发,打造地方特色旅游业,不但融入了创新元素,而且对当地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对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土壤资源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7-8],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乡村景观建设需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前提,因地制宜,采用多种不同的风格开展,根据地区特色和特征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形成地区的产业化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实施,一边保护生态一边进行建设。乡村景观建设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结合人们内心的真实需求,恢复乡土风貌、乡土人情,将山水田园的自然元素和现代园林景观、人工建设以及农田特色等相结合,满足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追求和对淳朴乡土风情的渴望,实现现代文明和自然生态的完美融合。
  7    参考文献
  [1] 丁金华,陈雅珺,胡中慧,等.低碳旅游需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更新规划:以黎里镇朱家湾村为例[J].规划师,2016,32(1):51-56.
  [2] 林箐.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J].风景园林,2016(8):27-37.
  [3] 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29-232.
  [4] 秦桎浩.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231.
  [5] 薛祖伟.考虑环境污染的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3):166-169.
  [6]  黄春华,王玮.中国生态型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模式初探[J].福建建筑,2010(4):4-6.
  [7]  秦源泽,邹志荣,管丽娟,等.区域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研究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207-211.
  [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模式探讨[D].合肥: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