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要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前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质量对于儿童性格成长以及习惯养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生活行为的养成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求,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儿童道德品质、生活卫生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幼儿时期的教学重点不应放在知识的学习上,应该更多的放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上。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极其重要,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掌握幼儿的基本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127-02
  学前教育阶段是整个教学进程中的基础环节,这个阶段的教学质量是决定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道德品质以及健康成长的基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优化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幼儿阶段是人的性格养成以及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机体发育以及大脑活动都比较活跃,可塑性比较强。
  一、学前教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时期学生的年龄阶段主要是三至六岁,学习内容主要是学前启蒙,与小学、初高中以及高级教学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别,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学前教育教学目的来看,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学前启蒙,并非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但是好多学前教育在实际教学中陷入了一个教学误区,认为让学前儿童过早地接触学习小学知识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有重要作用,但是学前幼儿的年纪为三到六岁,对于各类食物的兴趣比较浓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过早地给学前幼儿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幼儿产生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同时会对兴趣形成造成较大的影响。[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教学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另外,学前教育时期儿童的自制能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比较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个关注点上,学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制订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可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措施
  习惯具有非常巨大的力量,是指导人生行为的关键,众多教育学家提出过习惯对于幼儿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可见,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对于学生未来长时间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时期幼儿的发展是人生发展的重点环节,学前教育时期幼儿的机体及大脑活动比较活跃,各类习惯的养成也比较容易,该时期幼儿接受完善正规的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基础。
  (一)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
  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其在相关理论中对于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进行过介绍,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于幼儿高尚心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幼儿时期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促进劳动成为幼儿生活中的本性,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各类劳动活动,提升幼儿的自制能力。热爱劳动是人们众多良好品德中的重要部分,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自制力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起到培养情操的作用。[2]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引导幼儿参与简单的劳动活动,可以指导幼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鼓励学生主动摆放桌椅,擦干净自己的桌椅,主动整理班级及活动室卫生,带领幼儿参与到简单的除草植树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提升幼儿的劳动积极性,同时促进幼儿服务意识的提升,通过各类习惯的反复强化,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卫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也是降低幼儿患病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学前教育时期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比如起居卫生、饮食卫生、排便卫生等,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确保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吃饭,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吃饭过程中细嚼慢咽,饭前便后以及玩玩具之后要勤洗手,晨起及晚睡前需刷牙,饭后需漱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类卡通宣传片以及儿歌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向幼儿介绍注意卫生的重要性。[3]幼儿饮食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饮食习惯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此激励其他幼儿积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学前教师在幼儿入园时便要为幼儿制订生活规则:①进餐需要小心,不可将食物撒到碗外,进餐时不可看书、看电视、玩玩具,进餐时不可说话打闹;②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需要漱口擦嘴,进餐时吃多少盛多少,吃饭时需将碗中所有食物吃完;③不可在教师及园区内乱扔纸屑垃圾,按照要求做好自身生活及学习环境的卫生;④睡前需要洗脚,尽量自己洗自己的袜子等简单衣物,自己脱换衣服,脱下来的衣服自己叠整齐,放在规定位置;⑤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相互监督,对表现好的小朋友予以鼓励和表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三)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众多良好品德的基础,是我国发展进步的基础,文明礼貌既是人外在的行为展示,更是一个人内心修养展现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建立的基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有助于幼儿体谅他人的感受,促进良好教学环境的建立,同时能够为幼儿未来的人际关系处理打下基础。[4]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监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礼貌用语,比如“谢谢、您好、请、再见、麻烦您、对不起”等,每天上学及放学时要向家长以及教师打招呼,有事情需要别人帮忙时要保持良好的态度,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教师在上课时要教育幼儿坐有坐相、不可打人骂人,与同学有争吵时要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学习分享和主动帮助他人,自觉养成排队的良好习惯。[5]教师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幼儿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带领幼儿感受帮助他人的乐趣,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接触新的事物,與他人进行沟通,了解不同人际关系的类型以及相处方式,懂得各类礼貌用语的应用。同时可以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父母亲戚进行交流,如何对待客人,以及去别人家做客时应该怎么做。可以通过卡通小视频的方式请幼儿找出视频中人物做的对或者不对的地方,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促进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四)幼儿抗挫折习惯的培养
  人的一生是非常漫长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的,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坎坷,幼儿成长过程中也并不完全是快乐和幸福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开心的事,加上幼儿的心灵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创伤和打击,面对挫折和困苦时很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的情况,往往会通过哭闹来发泄,并不能静下心来思考解决方式。[6]因此,学前教育中,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需要加强对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正确认识生活中发生的各类事件,帮助幼儿明白挫折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只有勇敢面对挫折,采取积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才能够渡过难关,一味地恐惧和逃避是没有意义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心理的承受能力,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或者儿童小故事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可以通过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入手,向学生介绍积极面对挫折和逃避带来的不同后果,在幼儿心中树立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帮助幼儿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讓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当生活中出现困难时需要调整好自身的心态,积极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始终保持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去战胜它,只有不断战胜困难,才能够迎来更好的自己,创造更好的明天。[7]另外,可以通过挫折教育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为自己的家庭作出贡献,帮助家长完成家庭工作,与家长一同渡过生活中的难关。
  三、结语
  综上可知,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帮助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地解决一些问题。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的榜样,教师在日常教学及生活中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通过言传身教起到带头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以及抗挫折能力,通过不断强化促进幼儿自身的成长。[8]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学中可采取的教学方式比较多,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显琴.浅谈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今古传奇:文化评论,2017(1):159.
  [2]霍丽丽.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J].神州,2017(15):197.
  [3]蔡慧多.浅析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J].新校园(上旬),2017(6):176.
  [4]佟坤.浅析幼儿学前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J].时代教育,2018(6):30.
  [5]刘晓玲.幼儿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144.
  [6]毕雁南.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145.
  [7]代桂艳.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探讨[J].祖国,2017(24):177.
  [8]曾俊萍.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剪纸能力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8(41):183.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57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