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万寿岩遗址宋代文化层出土建筑构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万寿岩遗址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其中的船帆洞遗址发现上、下两个旧石器时代文化层,还在其宋代地层中出土大量寺庙建筑构件,如雕砖、柱础、屋脊吻兽、瓦当等。文章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探析。
  关键词:万寿岩遗址;船帆洞;宋代文化層;寺庙建筑构件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处三明市以西岩前盆地的北端,周围为低山丘陵。1999年,由福建省博物院、三明市文管办和三明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三次对万寿岩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测定,灵峰洞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船帆洞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船帆洞遗址所发现的遗迹、遗物十分丰富。除了旧石器时代上、下文化层出土石制器、骨角器、古生物化石等旧石器时代遗物外,还在宋代文化层中出土大量寺庙建筑构件,如陶塑佛像、须弥座、神龛以及一批陶瓷器、屋脊吻兽、雕砖、瓦当等,特别是寺庙建筑构件中的瓦当和陶塑佛像残件十分精致。
  万寿岩遗址作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被学术界关注,并陆续有学者发表相关研究文章。而同时期出土的宋代寺庙遗址和建筑构件尚未形成相关研究报告。鉴于此,本文就船帆洞宋代文化层出土标本进行粗浅的研究,求教于大家。
  1 地层堆积
  船帆洞坐落在万寿岩山体西坡脚下,洞口朝西,宽30米,高15米,进深50米。洞体宽敞,洞穴四周保存有大量钟乳石发育,小支洞、落水洞不计其数、纵横交错。
  船帆洞遗址文化堆积层中有发现宋代灰坑,说明部分地层在宋代被破坏后回填。发掘区地层由上至下可分为七层(图1)。第一层是表土,近现代扰动地层。第二层是灰褐色,含宋、明、清砖瓦、瓷片。第三层是深灰褐色,松软,含大量烧土、灰烬、炭粒以及宋元时期砖瓦、瓷片,局部发现宋代扰乱坑、建筑遗迹等,本文所探讨的建筑构件标本多数出土于该文化层。第四层之下为旧石器遗存,本文不予赘述。
  2 遗物
  经初步整理,船帆洞遗址中宋代地层共出土各类建筑构件60余件,有瓦当、柱础、雕砖、屋脊吻兽等。以陶质为主,伴有砂岩和铁质。
  2.1 瓦当
  共17件。根据表面纹饰的不同可分为8型。
  A型为1件。标本99SS③∶1,细腻浅灰色陶,质地较坚硬,火候适中,面微氧化。正面双圈内模印折枝茶花,8瓣2叶1支三层叠压装饰,显得挺拔竖立。背面平,中微弧,勾头缺失。直径14厘米,厚2厘米(图2)。
  B型为1件。标本99SS③∶2,细砂中灰色陶,质地坚硬,火候较高,面微氧化。正面双圈连珠纹内模印折枝茶花,8瓣2芯1支四层叠压装饰,显得丰满华贵。背面平,中微弧,勾头缺失。直径14厘米,厚2厘米(图3)。
  C型为3件。标本99SS③∶3,细腻夹砂中灰色陶,质地较坚硬,火候较高,面微氧化。正面连珠单圈纹模印月华锦,14弯弧轮状飘转,中心点以半球珠点饰,显得圆满飘逸。正面微破损,背面平,中微弧,勾头缺失。直径14厘米,厚2厘米(图4)。
  D型为1件。标本99SS③∶6,细腻夹砂深灰色陶,质地较坚硬,火候高,面微氧化。正面连珠双圈三角纹内模印莲蓬朵花,外层9粒异形莲子,中心单圈半球珠点饰,显得饱满而殷实。正面周边微破损,背面平,中微弧,勾头缺失,直径14厘米,厚2厘米(图5)。
  E型为4件。标本99SS③∶7,细砂中灰色陶,质地坚硬,火候适中,面微氧化。正面双圈连珠纹内模印折枝茶花,5瓣1圆珠芯布局装饰,显得丰满圆润。背面平,中微弧,勾头缺失。直径11厘米,厚1.5厘米(图6)。
  F型为1件。标本99SS③∶11,细砂深灰色陶,质地坚硬,火候较高,面微氧化。正面单圈连珠纹内模印四季花,10瓣1网格状圆珠芯布局装饰,疏密有致。背面平,中微弧,勾头缺失。直径12厘米,厚2厘米(图7)。
  G型为5件。标本99SS③∶12,细砂深灰色陶,质地坚硬,火候高,面微氧化。正面宽圈边内模印折枝菊花,5瓣叶1圆芯菊花装饰,疏密有致。背面平,中微弧,勾头缺失。直径13厘米,厚1.5厘米。
  H型为1件。标本99SS③∶17,细砂深灰色陶,质地坚硬,火候高,面微氧化。正面宽圈边内模印芭蕉状结带宝杵花,花叶交互叠压,中心半球珠装饰,疏密有致。背面平,中微弧,勾头缺失。直径16厘米,厚2厘米。
  2.2 筒瓦
  共1件。标本99SS③∶18,细砂深灰色陶,瓦唇内收,外部素面,内饰竖条布纹。残长18厘米,径14厘米,厚1.5厘米。
  2.3 柱础
  共1件。标本99SS③∶19,砂岩,莲花瓣覆盆式,雕刻较为粗犷,底座略有缺损。直径23厘米,高32厘米。
  2.4 雕砖
  共3件。根据砖面纹饰的不同,可分为3型。
  A型为1件。标本99SS③∶20,细砂深灰色陶,质地坚硬,火候较高,面微氧化。正面模印葫芦状宝杵,两侧花叶交互叠压,叶中堆珠装饰,富丽堂皇。背面平整。长27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图8)。
  B型为1件。标本99SS③∶21,细砂中灰色陶,质地较坚硬,火候较高,面微氧化。正面模印丁字状析枝牡丹,花叶交互叠压如意垂莲状,富丽大气。背面平整。残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图9)。
  C型为1件。标本99SS③∶22,细砂深灰色陶,质地较坚硬,火候高,面微氧化。正面模印缠枝莲,花枝舒朗长绕,飘逸。背面平整。残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
  2.5 转角灰砖
  共1件。标本99SS③∶23,细砂深灰色陶,质地较坚硬,火候适中,整体呈等腰曲尺形,转角饰宝杵海棠纹。该砖长、宽、高均为14厘米(图10)。
  2.6 屋脊吻兽
  共3件。根据造型的不同,可分为3型。
  A型为1件。标本99SS③∶24,细砂灰陶,质地较坚硬。鹿耳、粗眉、圆眼,瞳孔内凹,嘴微张,可见齿,苍劲有力,鬃毛曲卷。耳、嘴内朱红,表皮黑,矿粉彩饰。残高13厘米(图11)。   B型为1件。标本99SS③∶25,细砂灰陶,质地较坚硬。眉弓突出,圆睛微凸,双鼻孔上翘,嘴阔张,鬃毛、胡须曲卷。表皮黑,矿粉彩饰。残高7厘米(图12)。
  C型为1件。标本99SS③∶26,深灰砂陶,三角面型,阔脑,双耳翻卷,双睛微凸,长鼻窄细,下巴微翘,尖嘴下有短须,腮帮凹凸有致。残高11厘米(图13)。
  2.7 屋脊翘角
  共2件。标本99SS③∶27,细砂灰陶,质地较坚硬。齿状高冠,小脑,圆睛微凸,短喙,粗长颈。残高13厘米(图14)。
  3 结语
  万寿岩遗址自20世纪末被发现以来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该遗址又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名单。其以独特的古文化魅力逐步成为三明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早在两宋时期,万寿岩便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区,著名理学家朱熹、杨时、罗丛彦等历史名流都曾先后游览万寿岩,并留下诸多墨宝,流芳千古。据《永安县志》记载,北宋淳化年间,当地僧人在万寿岩一带大兴土木,建寺观、筑书院,盛极一时。所有这些,在万寿岩遗址宋代文化层出土的建筑构件中均得到了印证。
  考古队勘探万寿岩船帆洞时,在洞口以西1米以下的地层中发现铺设有灰砖、排水沟渠等遗迹,同时出土了不少寺庙建筑构件以及僧人使用过的瓷器、铁器、砚台等,少量器物底部墨书“淳化”“万寿”款。通过对这些标本的研究,大致可以窥探宋代万寿岩地区的盛况: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寺庙建筑群,气势恢弘,造型别致,气质高雅,是闽西北颇负盛名的宗教活动场所。
  本文通过对出土标本的探析,丰富了万寿岩遗址文化内涵,尽可能完善了万寿岩遗址整体文化风貌,为研究三明宋代古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參考文献
  [1]福建省文物局.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1999~2000、2004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陈子文,李建军,余生富.福建三明船帆洞旧石器遗址[J].人类学学报,2001(4).
  [3]李建军.远古寻踪——三明地区旧时器时代遗址考古纪实[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
  [4]陈廷枢.永安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邓小灵(1986—),男,福建三明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供职于福建三明万寿岩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助理馆员,主要从事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对古建筑保护和考古工作存有浓厚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48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