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模块式”教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提出“模块式”教学的必要性,并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具体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旨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色彩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有机接轨,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视觉传达设计;色彩归纳;平面
  视觉传达设计是目前相关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之一,它是指设计者以文字、图形、色彩为设计创作的基本要素,来传递给接受者各种信息的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色彩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原理和知识,主观地将大自然纷繁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为最基本的色彩要素,能用色彩构成规律培养色彩的审美自觉性并能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设计之中,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因此,色彩基础课程教学的好坏,将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后期的发展和设计水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着重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和论述。
  一、视觉传达专业色彩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的背景
  1.高考美术培训模式化导致学生对色彩的局限认知
  自高校扩招以来,艺术类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升学率,美术高考教育越来越模式化,各培训机构都各有“套路”。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前靠记忆背熟了一些色调和固定的色彩搭配原理,以不变应万变,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色彩艺术观念和审美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限定了学生对色彩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发现,势必会影响到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禁锢其思想,对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大学一年级的色彩基础课程肩负起“洗脑”的重任,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主观使用色彩的能力,完成从绘画性色彩思维到设计色彩思维的转变。
  2.色彩基础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局限性
  有些高校在色彩基础课的教学中,仍然采取常规写生写实的老方式和“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注重针对专业对色彩课程内容进行深层发掘,其内容的枯燥和乏味很难激发起学生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兴趣和爱好,甚至使其认不清色彩的真实用途。其实,色彩在设计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商品包装设计、企业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等,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这些设计无不需要巧妙地运用色彩表达相应的主题和创意。这就要求基础色彩教学应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紧密相结合,设置相应的模块进行训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色彩与其他专业课程接轨。
  3. 色彩基础课程之间的教学衔接不够紧密
  色彩基础课程一般包括《设计色彩》《色彩构成》《色彩写生》等,这三门课程既有内容上的相同或重复之处,又各有侧重。常规的教学方式都是将这几门课程分开上,或同一个班由不同的老师讲课。这样如果教师之间沟通不及时就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或者脱节的情况。
  近年来,一些设计院校开始对色彩基础课进行体系化的改革,将色彩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合理运用,强调艺术设计教学的艺术与设计应用双重性,而且互融式、模块式教学改革先后兴起。虽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教学实践效果,但是大多还局限在《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上,对《设计色彩》《色彩构成》《色彩写生》三门课程的互溶性缺乏较好的整合研究,而且在课题模块的研究上缺乏与设计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即便有所提及也缺乏合理详实的实践改革方案,从而缺乏合理的模块式教学研究。因此,对色彩基础课程进行“模块式”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视觉传达专业色彩基础课“模块式”教学改革措施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它为设计师对图形图像的扩展和应用提供无限的可能性,对多元化的视觉创意和视觉语言的表现有着特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色彩课程的“模块式”教学中需要注意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实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块,注重知识的联动性
  视觉传达设计的重点在于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这三大元素相互之间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色彩作为三大视觉元素之一更是重中之重,如何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块,成为本次色彩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首先需要将三门课程打通,进行互融式教学。比如三门课程都需要讲色彩理论知识,就会造成三次不必要的知识点重复现象。还可能由于课程安排导致课程开设前后不合理,知识点顺序混乱。如果采用“模块式”教学,打通三门课程之间的壁垒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适当调整课题顺序,设置合理的联动的课题模块既能使内容连贯,又能避免知识点脱节。
  另外,除了常规性的知识模块外,根据视觉传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合理的课题模块。如课程前期着重研究平面性色彩、色彩性格与情感的表达、解构与重构性色彩、变调训练等课题。中期阶段在注重画面构成意识的同时结合地域性色彩、民间传统色彩等装饰色彩进行研究与应用;后期段进行专题设计训练,如挂盘设计、主题性海报设计等。整个授课过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联动合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加强色彩归纳与限制,注重平面装饰性的表达
  “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进程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兴起于19世纪中叶欧美的印刷美术设计(GraphicDesign,又译为“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等)的扩展与延伸”。因此,为了契合专业发展必须注重平面性色彩模块的训练,突出设计作品色彩的强烈对比和画面的装饰性,以表达和传递设计意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安排训练:首先,加强色彩的归纳能力,主要要求对色彩进行归纳限制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训练中要求有丰富敏锐的感受力和观察力,还需要理性分析和主观处理的能力。即将特定的物象(静物)能经过梳理、提炼、夸张、变形等处理,表现于画面上。尽量排除光的干扰,弱化光影变化,弱化透视空间,把复杂的立体形态做平面化處理,将层次丰富的色彩做整色的提炼。具体可用分阶和限色的方法来进行训练,由多套色过渡到少套色,甚至是黑白两极,以达到最为整一极致的效果。   其次,注重平面装饰色彩手法的表达。在教学中梳理和分析对当代设计有影响的色彩大师的作品,例如蒙德里安几何数理性色彩的表达、马蒂斯剪纸色彩平面化的运用、克里姆特镶嵌色彩中的装饰效果;还可以从我们中国传统艺术中学习装饰色彩的原理,如民间年画、剪纸、脸谱、敦煌壁画等等。这个模块的训练采用弱化静物的光影、立体、空间,而将重点放在如何主观构成(分割)画面、强化平面性的装饰性色彩的表现,追求一种富有表现性的装饰感画面。老师在摆静物时可以加入一些具有平面装饰色彩的衬布、陶罐、包装盒(瓶)等设计感较强的物品,让学生自然而然采用平涂勾线的方式表现装饰色彩,有助于加快学生对平面装饰色彩的训练与专业设计相结合的理解。
  3.强化现代构成观念,注重色彩的设计意识
  视觉传达设计尤其注重画面构成和创意表达。在色彩基础教学中应该加强色彩构成模块和设计创意模块的练习。
  色彩构成关注的是画面色彩关系的美感结构。画面各个抽象的点线面交织组成的色块组合在一起,必须有一种内在的美感秩序,即画面的色彩结构。在色彩构成模块中变调训练尤其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以相同的构图作“升调”和“降调”等不同色调的练习,从色相、明度、纯度、冷暖方面进行延伸,分别可以完成多幅系列变调色彩作品。作为视觉传达设计,无论是后续的专业课程,还是将来作为设计师,都需要设计系列色调的作品,如系列海报设计、系列包装设计、系列书籍装帧设计等,因此,变调训练课题必不可少。
  另外,通过打散重构的课题锻炼学生探索画面分割、主观重构画面的能力,从而加强对画面中点线面的构成、色彩面积比例和整个色调的把握。具体要求学生从自然生活、民间艺术、绘画艺术、建筑中提取和学习和谐的色彩搭配元素和原理,并结合联想、分割、移位、局部放大、肌理夸张等手法将其运用到新的设计当中去。
  在设计创意模块训练中,充分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心理与表达、解构与重构等各种色彩构成知识做一些相关设计专题基础训练,如挂盘设计、城市海报设计、logo设计等来体会色彩和运用实际魅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专业学习的兴趣,对他们今后从事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综合运用材料与媒介,注重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从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到摄影、电影、电视的发明,再到电脑多媒体的出现,伴随着传达技术的不断创新,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和表现方式不断扩大。”奥地利籍美裔著名设计师施德明经常把各种东西,比如切断的香肠、警用的胶带、抽油烟机等,作为商业设计的主题元素。他曾为著名牛仔裤李维斯设计海报,将牛仔布分解分成蓝色和白色的棉线,并事先将裤子上的纽扣、铜钉、拉链、标签等拆解下来,最后又把分解后的原料重构还原成了一条全新的牛仔裤,这样赋予了平面媒介新的意义,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因此,视觉传达专业的色彩基础教学除了用基本的色彩工具——纸、笔和颜料之外,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各种媒介和材料,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人们熟悉的物品,借用拼贴、拓印等方法来做不同课题的训练,诸如运用黑卡纸、有色纸表现画面的黑白和色彩层次,取得更加简练的块面抽象表达效果;运用皱纹纸的粗糙、报纸的怀旧特质表现丰富的质感等。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选择,锻炼他们的主观创新意识,以实验精神,研究材料带给设计的多种可能性,为今后的创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评价
  当每个教学模块完成后,教师都认真组织好学生进行成绩考核评定,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课程结束时,同学之间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与喜悦。课程作品以展览形式对外展出并接受同行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临场发挥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教学效果较好。
  结 语
  笔者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调整了色彩基础课程的设置,有针对性地对视觉传达专业运用“模块式”教学,使学生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色彩表现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总之,根据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教师在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专业要求与基础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课题模块注入现代教学观念和大量的知识信息储备,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色彩与专业课程有机接轨,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杨建 )
  参考文献:
  [1][马建华、辛志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研究[J],包装世界,2015.5:58-59
  [2]周潇、郑冠宇.模块式教学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4:167
  [3]平面设计的拓展与新生——从观念艺术角度解读施德明的平面设计[J],美术观察,2015.:127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模塊式’教学在高校设计专业中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以色彩基础课程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JG16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68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