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返乡创业青年的社会适应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城市务工青年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机遇,开始返乡创业。他们在返乡创业的进程中经历了个人心理、人际关系和工作情况三方面的变化适应过程。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他们运用了接受情境、解决问题、能动改造的适应策略。这对基层团组织做好服务工作给予了启示。
  关键词:返乡;创业青年;社会适应
  
  近年来,随着三农工作的深入推进,兴起了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潮。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青年返乡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支持,有更多的青年选择返回乡村工作生活。青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而其自身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一个逐渐適应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帮助,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才智,实现人生价值,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一、返乡创业青年
   “返乡创业青年”是主动选择长期扎根乡村从事农业创业的青年。这些青年群体主要是返乡大学生和返乡务工青年,他们有着明显的群体特征:一是看好乡村发展前景主动自发回到乡村工作与生活,经历了从城市环境到农村环境的转变;二是生存能力总体较高,能够凭借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或是丰富的工作经验获得较好的生活条件,返乡后大多通过农业相关领域的创业获得收入。
   社会适应理论认为社会适应是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返乡创业青年在从城市到乡村的转变过程中,经历了自身心理、人际关系、工作内容环境等方方面面的适应过程,公共部门尤其是基层团组织要根据青年需求做好服务引导工作。
   二、返乡创业青年社会适应的过程分析
   通过调研,返乡创业青年社会适应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人心理、人际关系和工作情况。他们返乡后都经历了一个十分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从直观感受来说,这个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孤独——冲突——缓和——基本适应——满足。
   1、个人心理的适应过程
   最初,返乡青年刚刚从城市到达农村,生活节奏骤然放缓,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起来,而周围放眼一看,几乎全是老人妇女儿童,没有同龄人,没有倾诉对象,对前途的未知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尤其是工作上的困惑,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对前途感到迷茫。
   随后物质的缺乏、人际关系的紧张、文化的差异等等让他们精神上备受煎熬,表现出了强烈的冲突感。
   随着各种考察调研,创业项目的选定及实施,他们逐渐进入艰苦创业的阶段,心态逐渐稳定,进而积极进取。
   事业不断地发展,有些人甚至有能力带动更多更广地域的村民共同致富,他们肯定了自己的选择,对自我感到了认同。
   2、人际关系的适应过程
   很多青年在城市生活期间,受城市社会与都市文化的影响而更多地认同于城市中的一些处事方式,对于农村的传统的一套东西不能够适应。尤其表现在人际关系的改变。最初他们返乡面临了巨大的人际关系的压力。包括家人的不理解,村民的质疑等等。尤其是大学生,家人亲戚邻里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们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改变在农村务农的命运。
   随着他们创业的开始,周围人开始观望,不再排斥。事业有了起色之后,周围人开始认同、夸赞,甚至投靠、合作,他们身边逐渐聚拢起了大批的人。部分人还积极参与乡村社会事务,通过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社会组织负责人等职务积极投身政治参与。
   3、工作的适应过程
   返乡创业青年虽然在做出返乡的决定时就已经为自己的工作选定了创业这条路,但他们还需要重新学习和积累农业知识与管理经验。他们有的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的依托家庭现有的产业基础,有的继承父辈的种养殖技术,有的运用自己在城市务工时积累的管理经营经验,总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从观察来看,返乡创业青年的创业路径主要在规模种养殖、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合作社经营、农产品出口等新兴领域交叉融合。他们通过网络、同业者、农技人员与政府管理人员等渠道获得了不同形式的学习机会。经过慢慢地摸索,他们加深了对“三农”的了解,逐渐与市场接轨。
   职业价值观的转换对返乡青年的工作调适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基本生计获得满足后,便开始有较高层的追求——人性的自然回归,以使个人职业活动与生态价值观达成协调一致的目标。
   这些青年通过实践,不但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而且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周围的环境,成为了农村创业创新的先行者和带动者。使乡村发展日益嵌入城市市场经济体系,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返乡创业青年的适应策略
   在整个适应过程中,返乡青年运用了以下适应策略:
   1、接受情境。当自身与环境发生冲突时,他们采用的一种策略就是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乡村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乡村社会相符的行为。
   2、解决问题。在接受的同时,他们也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培训学习交流,他们克服了创业过程中的难题。通过身体力行地说服沟通,他们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争取政策扶持,他们构建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3、能动改造。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他们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成为不断推动乡村社会向前发展的生力军。实现了“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历程”。
   四、反思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启示
   1、组织建设及时跟进,为返乡青年找到情感依托。
   返乡青年返乡初期的孤独感是因为周围没有同龄人,无法交流造成精神上的苦闷。这给我们工作的启示是我们要创新组织建设,建立行业团组织,通过行业联系让这些青年找到组织,找到同龄人。
   2、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助力返乡青年业务成长。
   返乡青年创业需要大量的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职业技能等等社会支持,团组织可以建立行业协会、创业促进会等各类青年学习交流平台,邀请各领域专家为他们讲解政策,创业成功的前辈为他们传授经验,同类人之间相互分享合作。促进他们业务上尽快成长,少走弯路。
   3、提供政治参与途径,增强返乡青年使命感。
   通过吸纳他们成为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推荐他们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他们参与统战部门各种协会、联谊会、商会、行业协会,鼓励他们发挥作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成为兼职团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当选村“两委”成员等方式,拓宽他们政治参与的途径,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发展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让他们自觉成为乡村振兴的推进者。
   4、选树宣传典型榜样,发挥返乡青年带动示范作用。
   对于返乡青年中做得好的人要树为青年学习的榜样,广泛宣传事迹和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一方面对本人来说是一种荣誉,增强了他继续奋斗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更多的青年在乡村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培鑫:《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一一以安徴省明光市A村为例》,安徽大学,2010。
  [2]夏柱智:《能动的主体: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青年——基于中部Q镇的田野调查》,载《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11期。
  
  (作者单位:中共莱西市委党校,山东 莱西 266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72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