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媒体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造成了影响,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动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是学界当前重点关注的课题。立足于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分析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影响,探讨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可以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强国 新媒体艺术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084-02
  近些年来,我国愈发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也逐渐增加。然而,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其发展较慢,难以适应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因此,从理论上对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及理论意义。
  一、基本理论概述
  1.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研究新媒体艺术,有必要先明确新媒体的概念。所谓新媒体,主要是指基于移动电子终端以及互联网的一种网络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技术基础,并通过互联网这一终端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体。所谓新媒体艺术,则是通过新媒体这一工具进行艺术传播的形式,是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产物。[1]新媒体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其典型代表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变形的北京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经典的《中国画》和2007年春晚舞蹈《小城雨巷》等。
  2.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随着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愈发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焕发出崭新的活力。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思想及其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运用,其强调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机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通过技术来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以及利用的新兴产业。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即通过各种技术来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价值链,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明显的文化性,其本质上仍然是发展和创新文化产品。
  二、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和谐互动的必要性
  1.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举措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一词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文件中,体现了我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程度。第一,推动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可以实现技术、文化、艺术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2]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能够充分挖掘文化产业的潜力,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第二,推动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可以进一步带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发展,延伸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推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例如,推动二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势必能够推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形成产业协同以及产业集聚效应,防止各项产业资源浪费。第三,推动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可以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创新文化产品的发展形式。
  2.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助力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
  文化产业是当前各国发展经济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产业,其不仅能够带动一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宣传一国的文化。近些年来,较为著名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美国的漫威电影。该系列电影通过2D、3D以及IMAX-3D技术给观众以较强的视听感受,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在影片中宣扬美国的英雄主义文化。我国也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推动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品附加值的特点,符合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可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推动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可以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媒体艺术之间的联系,打造艺术经济、美学经济。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和谐互动的基本路径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创造了诸多优势,能够助力于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我国要进一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借鉴域外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发展经验,强化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出发,推动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
  1.依托我国丰富且优质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为了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世界推出更有文化竞争力、文化创造力以及文化特性的文化产品,我国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丰富且優质的文化资源。第一,借助新媒体艺术工具,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例如,通过VR技术、传感技术、3D技术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处理成相应的数字化格式,对文化遗产进行保存的同时,以新载体展现文化遗产的艺术美。第二,借助新媒体艺术工具,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我国在发展电影产业过程中,要进一步运用IMAX-3D技术、4D、5D甚至是6D技术,拍摄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影,推动我国电影产业国际化、现代化步伐。
  2.推动跨界合作,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新媒体艺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将其运用于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容易碰到许多技术障碍。为了排除技术障碍,我国有必要推动跨界合作,建立互动协作、互利共赢、自由开放的文化创意园区。第一,由政府牵头,从财政、税收、土地政策等领域,给予相关的新媒体技术企业、新媒体艺术企业以及文化企业支持,吸引相关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落户。第二,进一步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深化高校、社会专家以及企业之间的联系。相关单位之间可以课题合作的方式,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具体而言,高校以及社会专家可以从新媒体技术层面给予相关文化企业技术支持,帮助文化企业转型升级。   3.创新文化产品,实现艺术价值与技术价值的有机融合
  现阶段,如何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优化设计,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以及竞争力,成为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加快文化产品创新,实现艺术价值与技术价值的有机融合。第一,文化企业要进一步将新媒体艺术中的科技资源植入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流程当中,开辟新的艺术创作主题、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创作方法以及艺术创作途径。第二,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特点,实现文化产品载体创新。文化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传感技术等现代化技術,对传统工艺美术品进行优化设计。例如,通过虚拟及传感技术对传统工艺美术品进行处理,对投影进行改造,实现工艺美术品艺术形式上的创新。第三,充分利用灯光处理技术、投影技术对民族舞蹈、民族歌曲表演、皮影戏、京剧等传统艺术进行现代化处理,给观众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提升文化产品的溢价能力,增强文化创意产品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4.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障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
  文化创意产品从开发、设计到最终形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然而,由于文化创意产品通常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通过相关信息化技术进行窃取。例如,近些年来社会中常见的盗版电影,就是不法分子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侵权的典型表现。为此,我国要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政策上和司法上为文化创意产品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相关主体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的意愿及动力。
  5.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模式,深化公众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
  总体而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并不多,公众对于该类产品的了解程度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帮助社会公众树立文化自信,我国要进一步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模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出资设计文化创意产品,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需求。例如,广西桂林就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景观设计领域,进一步推动了本区域文旅产业的发展。该地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技术、艺术、文化以及景观进行融合,推出了《印象桂林》的系列纪录片,为观众呈现出美丽的桂林景观,给游客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听觉体验。
  6.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实现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
  第一,我国要深化与美国、日本、德国等文化创意产业强国的合作,借鉴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有益模式及先进经验,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第二,我国要从政策上鼓励行业之间的合作,引导企业、政府、艺术家、技术专家之间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和谐互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第三,各个高校要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工作,鼓励教师承接相关的技术课题及学术课题,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研究支撑及技术支撑,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术研究等领域的作用。
  四、结语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满足我国社会公众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求。新媒体艺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具有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可以为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契机以及新工具。为此,有必要准确把握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技术、艺术、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发展。除此之外,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给予文化创意产业足够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支持,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辛凤,张毅蕾.浅析新媒体艺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8):44-46.
  [2]陈媛媛.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身体审美传播及趋向创新研究[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7(2):52-55.
  [3]张剑.创意产业语境下新媒体艺术创作与受众研究[J].湖南包装,2016,31(4):68-70.
  责任编辑:张正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