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人际冲突问题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大学新生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冲突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小组社会工作的独特视角和作用的阐述,对大学新生人际冲突能力进行了的分析,认为小组工作的开展能够培养高校大学新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此类小组工作的开展也为大学新生队伍的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新生;人际冲突;小组社会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高校大学新生群体日益庞大。大学新生由于其群体性特殊性,其人际冲突较为复杂,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埃里克森提出18到25岁的成年早期是朋友间亲密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处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大学新生对人际冲突的解决能力的提升,不仅对高校大学新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营造良好的大学氛围和学习环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新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排斥他人,他们往往倾向于局限在以前的交友圈子里。另外高校大学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他们的教育背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差异性;加之社会上的功利色彩日益渗透到大学校园,大学新生对资源的争夺使得大学新生当中的交往更多的带有目的性,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使得交往关系变得日益世俗化功利化,从而导致更多的人际冲突的发生。并且新时期的青年往往存在表达不善易暴易怒的情绪问题,加之网络的日益发展,只关心自己小屏幕里面的世界,过度依赖网络也造成了人际隔阂。所以笔者也从小组社会工作的角度考虑提升高校大学新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的可能性。对这种途径的探索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工作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解决高校大学新生人机冲突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许使得社会工作可以好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从而更快的本土化。
  1.大学新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
   1.1大学新生群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对大学新生这群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而言,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但仍然有许多大学新生缺乏相应的表达能力,缺乏表达技巧,交往中往往词不达意,本想表现友善言辞却硬邦邦的或是表达不当而说错话。另外,大学新生阶段的文化差异使得许多大学新生再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对当地习俗,生活习惯的了解而引起误会。
   1.2大学新生群体的交往规划能力
   大学新生为了达到良好的交往目的对交往行为本身进行规划、控制和反馈,因为大学新生群体的差异性较大,为了更好的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减少冲突,在交往前必须对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进行选择,尽量避免与从而减少过程中的冲突防范于未然。
   1.3大学新生群体的情绪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力
   大学新生群体的文化水平与其他群体相比相对较高,受到高等教育的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也相应的提升,但对他人情绪的认知无论是谁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越是成熟的人往往越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表面与内心活动也就相应的存在了差异,给别人认识自己情绪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所以对他人情绪的认识,在人际交往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的冲突发生之前最为重要的缓解就是情绪的控制。大学新生一般年龄在18-25岁左右,这一阶段在心理社会理论中属于成年早期,这一阶段的人性格较中年人更加的冲动,不够沉稳,往往一件小事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升级为打架斗殴早晨十分严重的后果,所以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不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身心安全,更是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的一部分。
   1.4大学新生群体的处理冲突事件的能力
   冲突发生后也会有不同的结果。冲突被良好的解决可以化解和减少冲突的负面后果,终止冲突。而冲突的恶性发展会导致冲突的升级,甚至触犯法律。所以冲突事故的处理能力方面不仅仅涉及到自己情绪的恢复而且涉及到相关法律知识的储备和了解。因此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生活,提高大学新生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就需要加强对小组社会工作的重视,将小组工作作为重要的媒介来稳定高校的教育事业。
   2.高校开展人际交往小组的作用
   2.1对高校大学新生处理人际冲突而言小组工作中的一些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运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高校大学新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发现小组工作作用可以从多种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小组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合作团结,以及尊重个别化,能够使大学新生在参与小组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这些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现在这个浮躁的校园环境带来的各种恶性竞争。通过入校时的小组工作大学新生不仅可以学会团结他人,更可以体会到个别化的人际特征,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求同存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2小组是一个集体,在鼓励组员在集体参与的过程中,满足了大学新生阶段渴望人际交往的需求。同时小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积极鼓励组员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分享沟通,强调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小组活动可以通过积极正向的互动提高大学新生小组成员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信心。小组社会工作区别于个案的地方就是利用小组成员共同的问题和经历通过集体的分享来获得认同感和安慰。而且在小组工作中,利用组员的各种资源,可以为高校大学新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处理人际冲突方面的问题;并且小组工作拥有区别于其他社会工作方法的独特视角,她用集体的社会的角度去看待人际关系冲突的问题,而不再是个人的视角,这将有利于小组成员认知的改变,这对提高组员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高校大学新生参与小组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担任领导者或被赋予权利使其体验到如何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小組感情以及组员间的矛盾。这样大学新生就不再只是学习处理人际冲突的理论知识而更是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小组活动中提高处理人际冲突能力的措施
   3.1采用治疗性小组模式对大学新生处的人际冲突的能力进行培训。所谓治疗性的小组模式就是关注小组组员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认为这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因为社会关系的失调。因此在治疗性小组模式中通过小组活动来解决组员人际冲突方面的社会化缺陷,重新建立其社会关系网络,恢复和发展其良好的社会交往功能。通过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促进小组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得到转变,使得组员的非理性信念和行为得到治疗,改变有问题有缺陷的行为方式进而使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3.2将培养大学新生处理人际冲突能力的理念更多的植入小组工作中,更加突出小组工作在这方面的功能,在小组工作中对大学新生处理冲突的能力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小组工作者首先对小组内的成员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进行足够的评估,根据每个组员不同的人际交往需求对方案进行有目的、层次性的设计从而对组员的能力进行锻炼。组员间分享在人际冲突中所出现的问题、困扰以及之前良好的解决方式和错误的解决方式。通过小组工作者的总结以及相关理念的灌输使大学新生对人际交往形成正确的认识。此类小组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帮助高校大学新生解决其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另外也是帮助高校大学新生在小组工作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此类小组工作的开展让高校大学新生能够在开展小组社会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监控能力、情绪认知以及情绪控制等能力进行锻炼,提高大学新生人才队伍建设效果。
   3.3在提升高校大学新生处理人际冲突能力的小组工作中要对小组组员实施导向性的评价。小组工作评价的开展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初期了解自己在处理人际冲突方面的缺陷,并且可以为自己在小组今后的活动做好相应的发展规划。在小组后期对组员进行导向性评价可以使组员了解到自己问题的解决程度以及取得的成就,可以对自己今后的人际交往做出更好的定位。另外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评价还可以更好的开展小组社会工作帮助小组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4.小组工作介入的研究设计
   本次小组工作的主题是“沟通让生活更美好”高校大学新生解决人际冲突能力培养小组。
   4.1招募小组成员
   主要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发传单、张贴海报进行宣传。以及通过微信群转发等手段来招募本次小组的成员。另外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制定特定的规则进行组员的筛选。招募有人际交往需求的 10 名大一新生,最佳比例男4女6。次数:每周一次,周六下午,每次两小时,共 6 次。
   4.2评估需求
   对报名参加小组的大学新生进行人际交往问题方面的了解,以发掘他们存在哪些需求需要解决。
   4.3确定活动目标
   让该群体通过大学新生解决人际冲突能力培养小组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和实际的训练,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进行情绪管理和控制。了解到人际冲突的危害减少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的发生,提升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扩大人际交往圈子,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其环境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可以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
   4.4制定小组计划书
  4.5对小组活动的评估
   小组社会工作过程评估:对小组社会工作的进行过程评估就是对小组活动进行整体性的一个评估。评估小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社会工作效果评估:了解组员的自我感觉在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前后的变化,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变化。还有组员通过在小组中与其他组员互动,是否增强了自信心,负面情绪是否减少。
  5.结语:小组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价值观能够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进行更好的帮助,在高校开展小组工作也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价值,对大学新生队伍建设和学校分诶的营造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作用。所以高校可以更多的将小组社会工作与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发挥小组社会工作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元园,陈飞 . 小组社会工作在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应用探究 [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85-287.
   [2]冯建平 .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倦怠的实践探究 [D]. 井冈山大学, 2016.
   [3]朱旖琦 . 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考研不良动机的研究 [J]. 商,2015(47):281.
   [4]艾强 .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西部某大学青年领袖小组活动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6):146-149.
   [5]謝昊宇 . 大学生交往能力提升小组社会工作项目报告 [D]. 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5.
   [6]桑伟林 .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研究 -- 以山东大学为例 [D]. 山东:山东大学,2010.
   [7]王思斌 . 社会工作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127.
   [8]张科青 .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工作介入 [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3.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6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