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做博物馆里的超级儿童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教育职能,教育已经变成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只有让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才能延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博物馆作为新时代的教育阵营,更应该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教科书,形成“展览+活动+教育+互动”的沉浸式体验模式。文章以地方性博物馆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博物馆里做超级儿童节。
  关键词:优势;挑战;建议
  地方性博物馆往往是最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它们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更是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生态等进行了多角度的展示与阐释。而面对近些年来国家和群众对于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多元化要求,地方性博物馆该如何服务于当地群众,如何自我定位,又如何更好更多、更新地发展教育职能,这些是每一个地方性博物馆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中的地方性博物馆指地市级博物馆和县级博物馆等基层博物馆。
  1 地方性博物馆开展超级儿童节的优势
  虽然目前一些地方性博物馆在教育项目和品牌等方面和国家级大型博物馆有一定差距,但是地方性博物馆开展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些优势如果加以运用,其带来的教育效应也是不容小觑的。
  首先是亲和力。地方性博物馆展览的内容是具有地域特点的当地文化,面向的群众是当地的老百姓,这更容易激發人们的区域情怀,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人们从心理上接受博物馆,承认博物馆,才会愿意让孩子们去博物馆接受教育,博物馆才能顺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博物馆有了教育的亲和力,才是开展教育的最根本优势。
  其次是影响力。地方性博物馆是当地的文化品牌,也是当地群众周末节假日的旅游胜地,更是周边学校团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其具有很好的品牌影响力,如果开展教育活动会得到多方学校组织的支持,源源不断的学生团体也可以让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更好、更长远地开展下去。
  第三是丰富的敏感度与洞察力。地方性博物馆扎根于基层,最接地气,也最能了解到当地老百姓和学校的教育需求。地方性博物馆特有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更适合策划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教育活动,才最具有感召力,才能以教育为引领,以区域文化为切入点,为博物馆里的超级儿童节加分赋能。
  2 开展超级儿童节面临的挑战
  2.1 教育活动缺乏新意与创新
  目前很多地方性博物馆虽然有一些教育活动,但是缺乏新意,也没有鲜明的特色性和原创性。比如元宵节,大部分博物馆都是猜灯谜、吃元宵,冬至都是包饺子等,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化,这类教育活动显得千篇一律。孩子们也许参加完一次类似的教育活动就没有了新鲜感,而且和博物馆自身的展品展厅陈列并没有关联性,无法将类似的教育活动做得具有延续性和拓展空间,不利于教育活动的长足开展。
  面对这样的局面,地方性博物馆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勇敢接受挑战,敢于创新,策划出符合自身资源特点的品牌活动,拓展出博物馆独有的教育项目,形成“展览+活动+教育+互动”的复合模式,才可以在众多的活动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2 活动对象单一,包容性差
  既然要做博物馆的超级儿童节,那所包括的教育对象应该是多样化的。小到五六岁的孩子,大到大学生以及特殊人群都应该在博物馆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的教育方式。
  地方性博物馆由于受到人员、资金等问题的限制,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大部分活动都只围绕小学生开展,基本形式都是授课+手工体验,而年龄更大的孩子却缺乏相应的教育活动。活到老学到老,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在博物馆更不应该受到年龄的限制。
  超级儿童节就像一个超级汉堡,所涉及的教育对象也应该是多层次、包容性的。除了有适合低年龄段的教育活动,还应该有青少年的项目,比如吉林市博物馆推出的汉字体验课程,挖掘汉字背后的故事,讲述甲骨文的由来和演变,又或者更适合高年级孩子们用来拓展课外知识,丰富业余生活的教育活动,比如辩论赛和历史专题讲座等。对于大学生包括留学生也应该有相应的特色活动,比如征集临展创作设计、文物周边征文、大学生宣讲团等。
  2.3 缺乏教育“售后服务”和信息分析
  博物馆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单位,服务固然很重要,但切不可为了服务而服务,为了活动而活动,久而久之,就会走入服务怪圈。很多地方性博物馆看起来教育活动风生水起,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活动越多反而无法突破,想要改变却又停滞不前,最终使博物馆服务成了短板,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回头看”,回头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所谓的“回头看”,其实就是做好每次活动过程中的服务工作以后,活动结束后的“售后工作”和问题采集工作。在活动过程中要细致贴心地服务,不要虎头蛇尾,让群众感受到博物馆的专业性、重视性和规范性。在活动结束后,也要根据采集的相关信息数据针对教育活动做出专业的数据分析。这里所指的“售后工作”其实类似于淘宝,人们在博物馆参与教育活动之后是否满意,能否得到五星好评,对于下一次的教育活动是否期待,对于活动本身有没有意见或者建议,这些都应该在活动之后立即收到真实反馈。所以博物馆在注重教育活动过程的同时,也应该追求结果。目前地方性博物馆可以通过创建参与教育活动微信群、发放服务问卷、网络平台留言以及教育活动项目评比等形式,获得具体真实的信息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教育活动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分析人们对于活动的喜爱程度,分析活动取得的知名度与文化品牌效应。从而找到进一步推进和提高的有效办法,合理分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时间比例,调整更适合服务受众的活动方式,给予受教育者真正的快乐。
  3 对于开展超级儿童节的几点建议
  3.1 划定教育的红线和底线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指出“博物馆不是庙会,要坚持亲和不媚俗”。目前很多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都在绞尽脑汁策划更能迎合受众需求的教育活动,反而忽视了博物馆的职能定位。博物馆是高尚社会风气展示和引导的场所,我们所策划的教育活动会影响受教育者的三观,特别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正确三观的形成时期,也是良好品格塑造时期,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不单单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重塑,所以活动的主题和类型应该得到重视,活动项目需要认真甄选,最终活动才能多次进行和延续。
  3.2 多做“展览+活动+教育”的沉浸式活动体验
  沉浸式体验是目前很流行的词汇,地方性博物馆也应该紧跟新趋势,在教育活动方面多做“沉浸式活动”的尝试与创新。在笔者看来,所谓“沉浸式”体验就是让受众全方位感受与体验,不单单是一次展览或者是一次手工活动,而是结合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等多种形式进行“展览+活动+教育+互动”的多方位体验,使被教育者沉浸其中,身临其境感受活动带来的魅力。比如带领孩子们感受仿真的考古现场并动手挖掘仿古文物,再加上主题展览和一堂生动的专题小课堂,就可以称之为一次成功的简单操作的沉浸式教育体验。
  沉浸式教育体验之所以流行,是因为这种模式更受大众的喜爱,活动形式深得人心。作为守望城市历史的地方性博物馆,更应该守住历史记忆,守住传统文化,开发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向人们展示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展示博物馆应该有的格局与亮点。
  4 结语
  地方性博物馆是博物馆战线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接近群众的地方。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地方性博物馆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受众需求,紧抓教育职能。做博物馆里的超级儿童节,是对于地方性博物馆在教育事业的美好夙愿,也是新的目标和挑战。本文对于如何做超级儿童节提出了若干意见,希望能对同行朋友们有所帮助,文章不到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58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