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粤海关银锭的分析与制作工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明清时期,西方银币通过对外贸易活动大量流入中国,促使了银本位的形成。文章简要阐述粤海关银锭的出现原因,以馆藏粤海关十两银锭作为基础,通过分析粤海关银锭中的各种金属成分,阐述当时银本位形成的原因和其他金属元素存在的原因,还原粤海关银锭的铸造工艺。
  关键词:
  1 粤海关银锭的出现成因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使粤海关银锭形成。据记载,乾隆前期时到达粤海关的船只仅有十多只。乾隆二十二年(1757)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颁布“一口通商”政策,只允许外国商船通过粤海关进行大宗商品贸易后,抵达粤海关的船只在道光年间达到了上百艘,西方国家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布料,粤海关所征收的关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海关收入随着外国商品的输入和中国原料的输出而大幅度增加。进出关卡的货物通常以大宗为主,所收取的关税包括成形的大银锭、银元,大银锭直接上交国库,银元一部分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一部分熔铸成银锭,打上戳记上交国库。
  2 粤海关十两砝码银锭的金属成分分析
  1977年,大英博物馆的研究人员Cowell和Schweizer使用含有钨靶X射线管的色散光谱分析仪对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广东地区方槽锭的表面金属成分进行了无损检测,将X射线直接照射方槽锭底部或者侧面的磨损区域,通过此种方法来检测银锭的金属材料成分比重。
  粤海关方槽锭虽是广东方槽锭的变体,但是粤海关银锭的铸造方式和表1所提到的番禺县地税银锭和成珍银行银锭是一样的[2],由此推理,粤海关十两银锭的各种金属成分应该也在表1所显示的区间数内。因此,本文将以表1的数据为基础,对粤海关银锭的金属成分比重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不同金属成分存在的主要原因。
  中国海关博物馆粤海关银锭为砝码锭造型,两边竖书戳汉文“咸丰元年”,上横戳汉文“粤海关”字样,像一个“门”字形,其中“海”字有磨损。锭面中心微凹,锭底及周边有蜂窝孔和细密状水波纹,蜂窝孔深浅不一,口小洞大,银锭两侧有很规整的弧形。
  从表1显示的结果来推理,粤海关银锭的主要成分除了银之外,还包含铅、金、铜等杂质元素。下文将以这四种金属元素所占的比重为切入点,分析各种金属元素存在的原因。
  2.1 银
  银很少以单质出现,大多情况下以辉银矿和铅矿共生,熔点较低,为960.8摄氏度,沸点为2212摄氏度,不溶于水。根据XRF的检测可看出银的含量在98.7%~98.8%之间,根据史料记载,大多数高纯度的银锭中银的成分含量都在98.5%~99.5%之间[3]。因此,粤海关使用的银料纯度还是较高的。
  选择银金属作为银锭的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点推测:一是清朝对外贸易发达,白银大量流入[4]。强大的商品制造力和丰富的商品促使清朝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其所生产的各类商品价格便宜并且质量上等,受到西方国家的青睐。大量的商品对外出口,中国对外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出口大于進口,白银大量流入,为银锭的铸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二是明朝“一条鞭法”的推行。春秋战国时期,银币已经有一定的货币功能。如楚国出现圆饼形式的银铸币,春秋战国时期的银布币等,但秦汉时期银币并不作为主要的支付币种,正如《汉书·食货志》提到的“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因此,当时银更多的是作为装饰品。六朝、隋、唐使用钱帛,宋、金、元至明初使用钱钞。明后期为了确保财政收入,提高税收体系的效率,张居正推行实施“一条鞭法”政策,将各种徭役、田赋和各种杂费并而为一,根据土地多少折合银两征收,为白银作为主要的称量货币奠定了基础。明代后期,上至大宗交易下至街头商贩都开始使用银进行交易。因此,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的推行促使了银本位的形成,为明清以银锭作为主要的称量货币奠定了基础。三是便于各地海关运输押解上交国库[5]。银和铜相比较,铜钱一贯(1000枚)等于白银一两,铜的密度为8.92克/立方厘米,银的密度为10.53克/立方厘米,因为铜的密度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小的体积就大,所以一贯铜钱较重,铜钱货币运输不便,无法适应大批量的流通,需要有一种更贵重的金属货币进行补充替代。因此,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选择银作为主要的金属元素。
  综上所述,利用银为主要制作钱币的金属成分的原因,一是明清时期通过对外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使中国的白银量增加,有些在市场上直接使用,有些被拿来熔铸;二是政策的推动使白银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上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形成以白银为主、铜币为辅的交易形式;三是银的密度大,更适合作为金属货币运输。
  2.2 铜
  根据XRF的检测,铜金属的含量在1.1%~1.2%之间。在银锭中加入铜可能有以下几点的原因:一是提高银锭强度。因为金属银较软,在银锭中加入微量的铜可以增加银锭本身的强度、硬度以及耐磨性。二是调节成色。在熔化银料之前,必须要考虑银料的成色,如果银料的成色不足,则需要加入铜金属来增加银料的成色。《营口炉银史》中提到“至化银之时酌度,应加铜珠几枚加入银饼之内,混合为一。此乃配足成色之用”,即将几枚铜珠加入银饼之内,进行混合,可以配足成色。
  2.3 金
  根据XRF的检测,两块银锭的金含量分别是0.17%和0.5%,其中含有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推测:一是银料可能未进行严格的提纯[6],微量的金元素来自银矿或者可能来自溶解的废弃镀金银器或金元宝。熔铸这些银料的时候,对银的提纯不够,因此含有微量的金元素熔入其中。二是添加微量的金元素可能有助于降低银锭硫化的速度。银在空气中会受到硫化气体的影响,形成二氧化硫,在制作银锭时添加金可以降低硫化银膜生成的速度,同时增加银锭的强度。
  2.4 铅
  根据XRF的检测,这两块银锭中有0.4%~0.5%的铅成分存在,所占比重不多。铅元素的存在可能是铅本身的物化属性。铅质地比较柔软,机械性能较低,但有较大的可塑性,在银锭的制作过程中添加铅是因为其有较好的实用性能,并且价格低廉,能够降低成本,利用灰吹法对银铅合金进行提纯,铅在空气中气化,但还有少部分的铅沉淀物残留。   3 粤海关银锭铸造工艺
  一是将银铅合金熔成银料[7]。首先在陶土容器中熔化制作银锭所需要的银料。铅的熔点是327.46摄氏度,银的熔点是961.78摄氏度,因为单质银很少存在,利用银、铅沸点和熔点不同的特征,熔焦烧结形成银铅合金,将形成的银铅合金再次进行熔化,并且利用灰吹提炼法通入空气,吹去上层密度较小的氧化铅分离出银,洒水使其冷却,最终形成杂质的银饼。
  二是熔化银饼、脱氧[8]、去除银渣、提纯银料[9](图2):先将有杂质的银饼放入坩埚中熔化。据记载,放置木块于坩埚中,可以避免成型后银锭底部蜂窝过多等缺陷。然后将熔化的银液中加入石墨、硝石和草灰[10],以去除熔化产生的杂质,如此反复最终得出纯度较高的银液。
  三是铁范浇铸银锭:粤海关银锭采用范铸技术浇铸成型。将银液倒入铁范中,并来回使银液均匀布满铁范中,随后放平模具[11]。银锭表面光滑平整,在金属冷却的过程中粤海关十两砝码锭的边缘由于张力的原因呈圆角,当银锭外部凝固之后,锭面中央会冷却收缩形成凹陷。在银液热的时候打上戳记,打印戳记的方式分为热打和冷打戳记两种,从此块粤海关银锭锭面上可以看出,戳记的深度较深,推测可能是采用热打方式,即在银液刚刚凝固且表面温度还较高时,用较大的力度乘热打印戳记[12]。最后浇铸成的银锭每块重十一英两,即普通的十两锭,约合344克,为当时粤海关上交国库的海关税银。
  参考文献
  [1]Frank Perlin.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Chinese silver currency ingots c.1750–1933.By Joe Cribb with an appendix by Mike Cowell.pp.366,front.,71 pl.,19 other illus.London,British Museum Press for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992..[J],1994,4(2):316.
  [2]Frank Perlin.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Chinese silver currency ingots c.1750–1933.By Joe Cribb with an appendix by Mike Cowell.pp.366,front.,71 pl.,19 other illus.London,British Museum Press for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992.[J],1994,4(2):213.
  [3]Frank Perlin.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Chinese silver currency ingots c.1750–1933.By Joe Cribb with an appendix by Mike Cowell.pp.366,front.,71 pl.,19 other illus. London,British Museum Press for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992.[J],1994,4(2):315
  [4]劉军.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6):5-11.
  [5]金德平.中国白银称量货币概说(下)[J].江苏钱币,2014(1):5-12.
  [6]周卫荣,杨君,黄维.中国古代银锭金属成分研究[J].中国钱币,2013(3):5+15-24.
  [7]Frank Perlin.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Chinese silver currency ingots c.1750–1933.By Joe Cribb with an appendix by Mike Cowell.pp.366,front.,71 pl.,19 other illus.London,British Museum Press for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992.[J],1994,4(2):317
  [8]周卫荣,杨君,黄维.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88.
  [9]Frank Perlin.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Chinese silver currency ingots c.1750–1933.By Joe Cribb with an appendix by Mike Cowell.pp.366,front.,71 pl.,19 other illus. London,British Museum Press for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992.[J],1994,4(2):18
  [10]周卫荣,杨君,黄维.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88.
  [11]周卫荣,杨君,黄维.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99.
  [12]周卫荣,杨君,黄维.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58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