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幼儿园的教育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随着全面发展理念的深入普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科学活动成为当今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种多样的科学活动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目前的幼儿科学活动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立足于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指出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策略,以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科学活动 幼儿 教师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163-02
  组织有效的科学活动,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启发幼儿科学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指导策略,比如悬念的设置、多媒体工具的运用、故事情境的选择等方法。科学活动是幼儿与大自然沟通的一个媒介渠道,教师要正视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策略。
  一、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科学活动设置中区分度不够
  这里的区分度主要是指幼儿的年龄群体。不同的年龄群体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均不相同,这是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前提基础,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然而,目前的幼儿科学活动的设置并没有按年龄明显区分,因此,不同的年龄群体的效果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小班儿童的接受能力不够,对于深奥的科学知识无法理解,使得小班幼儿科学活动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设置幼儿科学活动时要注意分级设立,因材施教。
  2.科学活动设置中科学性不够
  这里的科学性主要是指科学活动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与科学道理,科学性是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活动的主要目的与中心内容,科学性同样体现在教师对于科学活动的设置过程中。幼儿的科学活动要以简单为主,而简单要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1]。幼儿园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如果科学活动中的科学性不够,将会对幼儿的思想发育产生影响,直接降低科学活动的质量。
  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科学活动的设置过程中,包括设置的区分度和设置的科学性上,区分度的丧失会使幼儿对于科学活动的接受效果不理想,科学性的丧失则会直接导致科学活动开展的意义的丧失,甚至缺乏科学性的科学活动还会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造成误导的结果。然而,除了科学活动的设置以外,科学活动的开展策略也是需要探析的问题,其中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非常重要,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过程中不容忽视。
  二、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探析
  1.利用科学现象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有趣的科学现象,其背后蕴藏着大量的科学知识,每一个科學现象都是科学活动开展的生活素材,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探寻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真理。比如洒水车后的彩虹、香蕉苹果的氧化,等等,这些细微的现象都可以成为科学活动开展的素材。教师要善于将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相联系,创设适当有趣的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与“风”有关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都存在于幼儿的周围,却不被幼儿所发现。当幼儿奔跑的时候,当幼儿放风筝的时候,当幼儿吹气的时候,“风”都潜伏在幼儿的周围。因此,根据“风”的流动性可以开展许多趣味性的科学活动,利用幼儿的“好动性”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颜色鲜艳的彩纸来制作各式各样的风车,让幼儿观察风车的转动。从而引导幼儿去发现风车转动背后的秘密,在最大限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以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解释风车运动背后所蕴藏的科学知识。
  2.选择丰富有趣的材料,增强幼儿操作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同时,针对幼儿喜欢色彩鲜艳的事物的特点,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尽量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及丰富多样的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鲜艳且有趣的操作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和思考欲望。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增强操作能力。
  五颜六色的彩纸与橡皮泥都是科学活动中的首选材料。利用橡皮泥的可塑性引导幼儿认识图形,建立初步的立体空间感;利用彩纸制作风车,让幼儿与自然界的风亲密接触;利用七巧板的变换让幼儿自己动手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趣且鲜艳的颜色可以有效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使幼儿不由自主地融入到科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选择有趣的材料,做到了科学活动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3.充分调动视听工具,加深幼儿印象
  视听语言是最直接、形象化的语言,教师要注意对视听语言的充分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上。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幼儿的视觉与听觉,虚拟的仿真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运动[2],从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充分利用视听的优势来加深幼儿对于科学活动的印象。
  比如教授对于生活中的弹簧的科学认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听的优势,播放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弹簧的运动,从而激发幼儿对于弹簧的兴趣;教授对于不倒翁的认识时,同样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化静止为运动,化抽象为形象。
  4.故事渗透于科学活动,提高幼儿探究兴趣
  幼儿都很喜欢倾听故事,将科学知识夹杂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可以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传统文化与历史名人的故事数不胜数,教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可将其与科学知识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比如教师利用“精卫填海”这一故事引发出乌鸦喝水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前期,教师可以调动视听工具演绎“精卫填海”的故事,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后,找准时机引入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共鸣,继而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矿泉水瓶和石头,再次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和原理进行演绎。教师可以在矿泉水瓶身贴上带有乌鸦的照片,强化故事情境。教师要举一反三,在幼儿理解了石头填水的原理之后,可以换成不同密度的玻璃球、木球等,让幼儿猜测使用不同的材料水位上升的速度。幼儿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不同材料的小球令水位上升的速度是不同的。通过对比,幼儿对不同材料小球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师通过中华传统成语故事“精卫填海”引出“乌鸦喝水”的探究活动,幼儿通过动手实践,理解了水位上升的秘密,了解了不同材料小球背后的秘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科学探索活动在故事的渗透下变得生动有趣,幼儿沉浸在故事与科学的奇妙世界中。
  以上从四个方面对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指导进行了策略探析,包括利用科学现象设置悬念,选择有趣的操作材料,充分调动视听工具增加形象性,以及利用故事渗透的方法来辅助科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四个方面策略的应用,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语
  新世纪,幼儿教育提倡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科学活动也愈发重要。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阶段,教师对于幼儿科学活动的指导,仍然存在缺乏区分度与科学性的问题。本文在指出现阶段存留问题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指导活动进行了策略探析,以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培养终生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浅析提升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有效途径[J].商情,2014(1):111.
  [2]越祖霞.浅谈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2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