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媒体背景下地方主流媒体“乡村振兴”报道的框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理论支撑,以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地方主流新闻资讯APP“新重庆”改版前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发布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话语分析 乡村振兴 新重庆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9yqzxxs003)资助。
  我国自本世纪以来先后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 化解城乡差距,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于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长期发展的积累基础。
  笔者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在知网进行搜索,显示自2017年“乡村振兴”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文献大多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内容及实施路径。学界少有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研究,目前研究也大多以中央主流媒体且多为纸媒为研究对象。
  地方主流媒体是国家整体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和构建和谐的社会职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中央主流媒体的报道,也需要地方主流媒体的舆论支撑。基于当前融媒体背景下对地方主流媒体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报道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对其相关报道文本进行分析,探讨其话语特征。
  研究方法及类目建构
  本研究选用重庆客户端改版前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报道进行量化及质化的分析,通过对报道各类目的对照分析,分析重庆地方主流媒体“乡村振兴战略”报道的新闻框架。
  成立于2000年的华龙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组建的首批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管,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转型平台,2015年推出重庆客户端探索新媒体发展路径,2018年重庆客户端改版为新重庆客户端重新上线。新重庆客户端作为重庆客户端集群联盟的头部,依托大数据技术,联动39个区县客户端。
  由于本研究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进行研究,故自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起进行研究,选取重庆客户端2017年10月18日至2018年2月28日的相关样本及新重庆客户端2018年2月28日至2019年10月1日的相关样本。
  在参考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采集数据的特征,本研究内容分析的类目建构主要包括:
  报道议题有政策宣发、现代农业体系、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
  立场倾向:一、正面报道,以宣传成就,树立典型为主;二、负面报道,以揭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主;三、中立报道,简单陈述事实,报道语气无偏见与倾向。
  消息来源:本类目按研究信息来源的媒体级别,分为国家级、其他省市级、重庆市级、重庆区县。
  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重庆客户端和新重庆客户端分别输入“乡村振兴战略”,经过对重复和仅仅含有“乡村振兴战略”字样的信息删除,最终在研究时段共收集到917条结果和255条。研究显示,报道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在2017年10月至11月、2019年3月最为显著,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持续发布有关。
  报道议题——以政策宣传发布为主。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结合媒体报道实际,本文将报道议题分为:政策宣传发布、现代农业体系、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客户端报道议题中政策宣传发布占50%以上,其次为现代农业体系及生态振兴,新重庆客户端报道议题中政策宣传发布占35%,其次为现代农业体系和组织振兴,可见华龙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报道受各级政府政策宣传发布的议程引导。
  立场倾向——正面报道为主。正面报道指的是媒体对报道的人或事持积极态度。在重庆客户端及新重庆客户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报道中,正面报道高达98.36%及98.43%。对正面报道进行细化分析可以发现华龙网对文件的发布和解读多为中立报道,但对地区如何宣传文件多为正面报道。
  消息来源——多为重庆市各媒体原创报道。从两个客户端呈现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报道来看,报道来源为重庆市级及其地区媒体的占比90%以上,消息来源具有接近性。此外,两者还转载了部分国家级及其他省市级媒体的报道,保证信息来源的全面性、客观性、完整性。
  结论与讨论
  在重庆地方主流媒体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报道中,新重庆客户端总体延续了重庆客户端的报道框架,形成了以下特征,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也将提出相应建议。
  政治文明为主,经济、生态、人才紧随其后。重庆地方主流媒体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报道议题多为政策宣传,包括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及解读、“两会”思想的传达等,推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等专题报道,这体现了其作为党媒承担起的沟通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此外,重庆地方主流媒体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关注。政策支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因素交织一起,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多元合作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中也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议题,与乡村形成长期有效对接关系,捕捉新闻事件,开展报道工作,体现报道的可持续性、系统性。
  树立人物典型,传递真实故事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力量。重庆地方主流媒体推出《青年有担当 乡村振兴有希望》等系列报道,讲述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为,激励更多青年到乡村大展拳脚。通过报道典型人物,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的总要求,既从人物视角记叙了乡村的发展历程,又能以点带面,起到激发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正面报道为主,积极引导舆论。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社会功能,而新闻媒体实施舆论引导的常规武器就是正面报道。但不论是媒体,还是乡村本身,都应该思考如何规避大量正面报道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媒体作为舆论有力的引导者,也应具备适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魄力。代替受众发问,代表村民发声,将问题和盘托出,丰富媒体的报道内容,也能更好地促成解决问题,建设更加美好的乡村。
  乡村报道消息来源丰富。乡村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地区存在的互动性。尽管各地区存在差异,但成功经验的共性可以借鉴。因此,在报道过程中,重庆地方主流媒体转载了不同省市地区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地区间的良好互动。此外,重庆地方主流媒体尤为关注重庆市各区县,以村民为报道主题,关注村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以此呈现出最真实的乡村面貌。
  借助新媒体,加强互动。华龙网作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转型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 ”的发展路径,构建了以门户网站、客户端集群、移动手机报等为代表的多种现代传播体系。在信息来源上,也融合了重庆十四报一刊的资源,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但在重庆客户端及重庆新闻客户端乡村振兴战略的报道中,看不出客户端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报道的浏览量虽然大,但点赞数和评论数较少。因此,本文建议媒体应更大限度利用新媒体,加强与用户的联动。(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巧玲:《主流媒体对“三农”问题建构的变迁——基于〈人民日报〉1949—2018年“三农”问题报道的分析》,《青年记者》,2019(9)。
  2.王仕勇,曹文扬:《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涉农报道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基于〈人民日报〉(2017—2018)涉农报道内容分析》,《重慶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3.邢 冲,王 平:《乡村振兴视角下典型示范村经验报道分析——以徐州“马庄经验”报道为例》,《新闻世界》,2019(1)。
  4.李 洁:《乡村振兴新闻报道策略探究》,《记者摇篮》,201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5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