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曾志伟

  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改变了以往思想品德课程单一的品德培养方向,将法治教育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深化。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学校实际教学现状,从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创新教学策略,以适应教材、教学全面改革的需求,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要求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中感知道德力量与法治精神,学科本身自有的核心素养内涵丰富。
  笔者认为,其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六个模块,分别是道德认知、关系理解、生活技能、公民意识、社会参与及社会行动、媒介应用。道德认知模块包括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取向、道德反省;关系理解模块包括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生活技能模块包括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公民意识模块包括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社会参与及社会行动模块包括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家庭劳动;媒介应用模块包括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和媒介法规。
  教师应在这些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1.创新备课环节,探索完整流程
  教师备课时应从每个班的具体学情出发,构建整体性的备课流程;同时结合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参与到备课环节中。这样一来,备课便不再是单独孤立的环节,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其他环节环环相扣。
  (1)构建备课流程
  教师需依据课程标准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和每个班的具体学情,围绕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构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完整备课流程的实施,使各单元及各课时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教学目标辩证而统一,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与整体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参与
  第一,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备课对象、备课内容,结合学生情况,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学习兴趣所在、学习长短之处和原有学习水平等。第二,教师还应将学生作为备课参与者、备课合作者,使其从备课阶段开始即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这一课的备课环节,笔者要求学生分组参与进来,收集整理寒号鸟的外形特點、生活习性、故事传说等资料,这样做一方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提前熟知、理解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思考与问题解决上,对学习内容的吸收内化效果将会更佳。
  2.创新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模式
  (1)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获得真实的道德认知、规则意识与人际关系沟通等方面的体验,随之将所学所得融于生活,并在真实的生活中二次学习、积累、应用和内化,从而牢固掌握知识技能,有效提升核心素养。
  在二年级下册《辛苦了!为我们服务的叔叔阿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职业体验”为主题,模拟生病入院、搬运货物、日常维修等生活场景,学生选择对应的职业角色感受、体验。例如,日常维修这一场景,笔者为学生准备了损坏的文具、书本和家庭小物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修理。学生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对道德觉识、价值体悟、生活技能、社会服务产生深刻体会感悟,逐步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2)开展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丰富、精神内涵深刻,对小学生而言存在认知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开展富于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前法律教育”主题活动,以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权责意识、规则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创设教学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在一年级上册《课间十分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整节课设计成“课间游戏规则大找茬活动”,要求学生分组玩课间游戏,每组制订游戏规则,其他小组在该组游戏过程中找出该组成员违反规则、出现错误的地方。学生在“互相找茬”的游戏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游戏结束后,笔者还通过活动小结进一步引导学生增加法律意识与公共意识。
  3.整合资源,营造共育氛围
  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作为重要阵地,需要多方资源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氛围,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细分并纳入同一体系,形成立体资源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分配、交叉取用,效果较为显著。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家长参与课程教学,与学生共同记录“上学路上一周见闻”,包括路程远近、交通状况、公共设施使用受损情况、途经传统建筑名居等,最后与学生共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形成《上学路上一周见闻报告》,使学生初步形成价值认知、公共意识、媒介应用等学科核心素养。
  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能够全面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为此,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投入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举措,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新生态,达成教学任务和总目标。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00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