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突发事件发生时微博谣言的扩散与防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具有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价值。近年来,在许多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我国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丰富经验。但是,各种谣言借助微博的庞大用户基数,也跟随热点事件快速滋生、蔓延。因此,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需求愈发紧迫。
  关键词:突发事件 微博 谣言 防控
  谣言及微博谣言的概念界定
  有人的地方,就有舆论场。谣言是一种另类的社会现象,一种特殊的传播学事件,有着瞬时性和不可预估性。《辞源》一书对于“谣言”一词给出了两个释义:第一,此为民间流传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第二,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专家学者对谣言的定义更倾向于负面的价值判断,解释也不尽相同。我国著名学者胡枉称:“谣言是一种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国外专家奥尔波特针对谣言作了说明:谣言是人际间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传达有关一个对象、第三者或一个处境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在现代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谣言的传播路径及载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将“微博谣言”定义为: 以微博为平台,快速通达至受众,往往没有科学事实依据,在未经官方或信源证实的情况下,为实现信源发布者的某种动机,而对某种模糊且具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事实进行解读的信息。总的来看,可以分为时政类谣言、社会治安类谣言、生活常识类谣言、娱乐名人类谣言等。不同种类的谣言,在不同时期可以单独出现,但在重大主题事件中可以集中出现,比如在2019年的响水爆炸事故中,以社会治安类谣言为始,传言响水戒严、断网等;有生活常识类谣言,如有毒气体扩散、致18名消防員牺牲等;有时政类谣言,如对于各类党政干部的更替与处理等,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谣言传播生态。
  微博谣言的形成原因
  社会层面的成因。微博平台的审核手续较为简单、准入门滥较低,导致了用户的知识结构、受教育层次良莠不齐。一台可以链接入网的移动设备,一个简单注册获取的非实名账户,就能达到微博准入要求。微博平台的社区属性,使得各类信息以主题、行业、兴趣等实现社群化聚集,为谣言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渠道。此外,相关法规的缺失,包括政府机构在遇到自身职责范畴之内的问题时应对不积极,两个错位叠加,导致微博成了谣言滋生的温床。
  技术层面的成因。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平台方与监管方哪怕确切知晓用户发表的言论为谣言、信息可信度存疑,却也无法及时进行准确鉴别,更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如果被高流量用户转发,则会呈几何级扩散。此时,对于谣言的追根溯源变得十分困难,即使找到了原点,封账号、删原文等也已无法挽回损失。
  微博谣言的扩散与传播
  典型微博谣言事件回顾。2019年11月末,内蒙古、北京两地发生鼠疫感染疫情,虽然病例很少且未发生大范围传播,但在网络环境中引起公众关注和热议。事件发生后不久,微博平台开始广为流传一幅截图,称鼠疫病死率100%,无药可治。该消息引发了更大的恐慌,进入热搜榜前20名,并在百度指数上每12小时提升45%的关注度。其实,许多权威医疗机构与医生声称,在现代医学里,鼠疫病例已经可以通过规范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诊,治愈率很高。但这种声音已经被谣言的快速传播所淹没。虽然各大主流媒体均有微博账号、微信公号及客户端,各大自媒体平台文章、视频、音频类的科普栏目非常多,但如何去鉴别谣言,似乎没有任何长进。
  谣言传播特点。首先是密切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主要分为以用户本体为中心、以用户交互为中心和以用户社交为中心等三种。微博中的人际传播具体形式包括“关注”“转发”“评论”“@” “私信”以及群聊。一是鼠疫这个话题本身具有极强的社会关注度,再加上临近岁末,受众对于相关资讯更加关注,加大了人际传播的活性。二是数量级的大众传播,身体健康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人皆有兴趣参与、人人皆有意愿参与,数量级的查看、阅读、分享、转发,促成大众传播发生。三是大众的非理性心理。面对谣言四起,一些用户缺少基本辨别能力,加上盲目从众心理,导致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甚至是荒唐可笑的伪事实,都能得到轻而易举的赞同与转发。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用户因不善推理,被群体煽动和裹挟,就变得更容易推波助澜。在谣言快速传播时,再好的疏导也不可能完全抚平大众焦虑不安的情绪,群体盲从意识加上信息过多、内容过载,多种因素混合造就了谣言滋生和蔓延。
  微博谣言的防控
  其实,从科学的层面来看,网络具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在互联网这个相对透明开放的舆论场上,网民通过信息交换、观点交锋、自我甄别,很多信息自然而然就会从混沌走向清晰、从混乱走向有序。但网民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谣言治理完全依靠“自净”并不现实、也不可靠。而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微博谣言的形成与传播有迹可循,这为平台方、监管方及受众杜绝谣言传播增添了可干预性。
  一、主流媒体要建立良好的舆情筛查和监督机制。比如,《河南日报》新媒体平台采取“三审”制,微博与客户端稿件均由编辑、首页编辑、值班主任进行3道程序审核,并相应侧重。第一道关针对新闻事实、文字表述和价值观进行审核,第二道关对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进行权衡,第三道关主要把牢政治关。“三审”制约束下,主流媒体可以保证自身发布的信息具有严肃性及权威性。通常情况下,对于主流媒体的权威信源和覆盖面来说,凭借自身优势,可以发布受众关注的一些易于接受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一个成熟的社交平台,在受众获取信息的同时,赋予受众再传播权利,这为主流媒体在全新传播格局中奠定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满足用户双重角色的需求。因此,主流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中要充分展现“意见领袖”角色,加强主流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就微博平台来说,虽然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对关键词、敏感词进行筛选,但毕竟无法企及人的主观思维所能达到的筛选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另外,拥有一定品牌影响和流量的社会名人也应自觉担起社会责任,对谣言予以有效、及时的制止。河南省委网信办自2017年起组建网评员队伍,邀请省内知名记者、知名学者与社会知名人士,围绕重大主题事件或突发事件,在大河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发表观点与评论,引导正面舆论、弘扬社会正气。
  二、增强政府主动性。政务公号、政务微博和政务客户端近年来已经成为政府机构与群众之间最高效的交互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联系基层、服务民众、走好群众路线的职能。但客观来说,虽然数量不断增加,但各类政务平台的运维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时效性不高、表达不够灵活、互动参与度低,导致用户不想看也不爱看。谣言发生时,政务平台必须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结合行政资源、法制权威来发布权威声音,有效制止谣言传播,传递正能量,公布事实真相。在合理运维的基础上,微博并不会给政府和民众带来麻烦,反而会给政府和民众带来福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大河网2019年开通大河号,就为全省党务、政务机关提供了一个自主可控、技术牢靠的信息发布平台,运行一年来,已吸引200余家机关入驻,信息首发率达到了67%。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融媒体中心等机构,均通过大河号来发布重要消息、重要文件、重要政策,直播新闻发布会等。
  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规渠道来辟谣。政府要与公众建立一种互信机制,进行良性互动。每个人都有其个人的出发点和利益导向,最好的方法是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并通过合理的对话来解决问题。增强双方互信,才能减少信息传达失误。
  三、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加大不良舆论惩处。有疏有导,还要有合理的惩处、严肃的处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也要遵守相关法律制度。防控网络谣言,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将之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中,融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趋势中,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去论证、去探索、去完善。对于具有重大危害的造谣事件以及为自身牟利的造谣事件,谣言制造者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法规来规范微博信息传播,但还需要立法机构及时补充完善司法解释,司法部门加强判例研究,新闻机构加强正面宣传与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参考文献:
  1.桑斯坦 著,尹宏毅,郭彬彬 译:《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101页—102页。
  2.宇泉锟:《微博谣言研究--基于新浪微博的分析》,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06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