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为基点,研究近年来生态文明政策的执行情况,并以贵阳市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资料整合、数据对比、实例分析、问题引导等方法,将近几年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执行结果进行科学的对比,详细指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层面和生态层面作出的良好成绩,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应完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评价体系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生态文明 示范区 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254-02
  早在1987年,生態学家叶谦吉就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内涵,可以说是“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在我国首次被提出,备受专家学者关注。甘彩云、施生旭,从“五位一体”出发,以厦门为例阐述了厦门的生态现状和问题;魏媛、吴长勇、徐筑燕通过建立SWOT模型,对贵阳市进行了数据研究,并提出了低碳出行、控制人口出生率、绿色低碳建筑、绿色消费等措施。
  一、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提出
  1.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生态”这个词被频繁提出。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了“生态文明”概念两次,与“生态”相关处有12次;十八大报告中,“生态”引用29次,与“生态文明”相关引用共12次,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热门话题。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我们备受重视的教育被称为“百年大计”,而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上升到“千年大计”,可见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是高度重视的。
  2.国外学者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研究状况
  在国外,最早提出与“生态城市”相关的概念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环保运动兴起,学者们逐步重视环保方面的研究。1898年,艾比尼泽?赫华德在他的著作《未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建议将乡村和城市的优点结合,也就是将城市的繁华和快节奏与乡村的绿色惬意的风景结合起来,建设城市和乡村交汇融合的绿色城市,即“田园城市”。
  3.国内学者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对生态文明的分析,大多只是建立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按照模型里综合性数据进行考核,但是在实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是否实施到位,环境数据、居民幸福度、经济数据和当地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发展程度等方面的纵向比较相对匮乏。
  二、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状况分析
  1.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现状
  贵阳市是国家总体城市规划环境的第二批试点城市。贵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综合治理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具体政策法规,对贵阳市未来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结构作出了总体规划,指出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2007年《贵阳市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出台开始,贵阳便作为生态文明城建设的示范城市;2014年,《贵阳城市环境总规划(2015—2025)》出台,同年7月实施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2018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贵阳市慢行生态绿道系统建设整体规划》《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计划》的出台,转变了贵阳市民的生产生活方式;2019年的《建设贵阳健康城市三年规划(2018—2020)》《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2019修正)》和《贵州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等,将文明的理念融入了贵阳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一步实施了贵州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长远规划。其政策和措施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对贵阳现代产业体系进行规划,经济上已经基本形成了绿色环保、低碳可循环的发展模式;第二,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标准,自然资源的使用最高上限;第三,对水、大气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底线进行了精细的规定,制定赤水河、蓝天保卫战等。
  2.贵阳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贵阳市把“生态文明”特色贯穿到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贵阳市政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并取得了相应成果。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环境保护制度,满足人民的良好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需求,其中改善最明显的是经济、生态和意识方面。
  在经济建设维度上,贵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2014年的2497.2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798.45亿元,增长9.9%。第一产业增加值153.1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长7.9%,第三产业增长1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4.0∶37.2∶58.8,“三二一”的结构模式持续呈现,从2010年到2019年,经济结构的调整比较成功。
  在生态建设维度上,贵阳市2018年的森林覆盖率是52%,公园和绿地人均面积13平方米。旅游方面,接待旅游总人数1.88亿,同比增长了26.68%;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使贵阳市连获4年“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的称号,成为全球避暑名城榜单前10名。截至2019年5月,累计节水3亿立方米,节约用水家庭由27户增加到现在的4700户;工业用水重复率由14.3%增至83.34%,公共场所用的节水型器具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贵阳南明河支流水质明显改善,水质优良率93.75%。
  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启示
  1.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结构开发科学化
  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由于每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迥异,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因地制宜。贵阳市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应该按着山群、丛林和湿地等特殊地理环境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区域,制定农业发展计划,使生态环境计划和城市经济发展和谐共处。贵阳市确立“一城两带六核”布局,各个产业园依照该区域的特点各自发展,将产业园区调整为13个,优化工业布局。以“疏老城,建新城”为原则,利用山脉、河流的天然分割,打造“双核多组团”的格局。
  2.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化
  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指标是合理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指标选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科学有效地反映该地区的综合情况。我们应构建两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面是基础指标,是指最有必要的也是和地方因素关联少的因素,具有全国普遍性和可比性;第二层面是特色指标,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指标评价体系,把不同类型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作为与互联网大数据相似的资料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评价对象发展结果进行总体评估的运算模型,它由很多个子系统组成,运算的顺序是从低级向高级层层递进。该体系分为综合层、系统层、具体指标层,按着此三层进行计算,最后得到综合值,即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评价水平。因此,实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层面,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以提升执行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达到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2]刘雯雯.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责任伦理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8.
  责任编辑:赵世鹏
  [基金项目]2018年辽宁省辽宁行政学院系统科研课题项目(2018xzxykt094)。
  [作者简介]孙雪娇,辽宁阜新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政府宏观政策分析、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14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