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但是,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过程中,招生机制的改革促使大学生就业机制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就业问题 择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36-02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较为常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心理上不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研究,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成功率、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择业观念与就业制度不协调
  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的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彻底打破,但是受此种就业观念的影响,人们已经习惯了包分配的择业模式。在家长择业观念与就业制度不协调的情况下,容易促使家长和大学生产生不正确的择业心理。
  (二)大学生自身素质影响择业心理
  据调查,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上课玩手机、不按时上课、不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情况较为常见,此种情况不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不少大学生在心智上不够成熟,学习能力较差,缺少动手操作能力等;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胸无大志,贪图一时享乐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树立。
  (三)就业指导得不到有效开展
  一些高校不重视就业指导,教学中过分注重專业课教学,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及时的情况下,难以对大学生就业观念、择业技巧进行正确引导,长此以往就导致大学生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四)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
  一些大学生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会听从父母对自己的职业安排。一些大学生的家长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安排工作,只要求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回报高,一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而不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在与父母在思想和就业观念上达不成一致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会出现择业矛盾心理。
  二、大学生常见择业心理维度分析
  (一)认知维度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如果对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缺少必要的认识,就会作出不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认知程度与就业形势有直接的关系,在他们对就业形势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自负或者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不敢向就业单位表现自己,影响了自身在就业环境下的竞争力的发挥。另一方面,部分专业和社会需求不对等,供需失衡,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正确认知,且不少学生专业能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
  (二)情绪维度
  大学生择业中经常出现的不良情绪有悲观、不满、焦虑。一些在学校受到处分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心理。对周围事物和人群存在不满态度或者自身就业受家庭干涉较为严重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不满情绪。在就业形势较为复杂、社会竞争较为激烈的环境下,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三)社会心理维度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会出现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会不注意自身特异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会跟随大众的价值观,定位自身职业,容易出现职业定位不当等问题。此外,在攀比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会盲目随大流做决定,而不是认真分析自身的就业优势与特点,会影响自身正确择业心理的树立。
  三、帮助大学生调整择业心理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要认清社会现实,合理把握自身就业期望值,将就业期望值设置在合理范围。在择业时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分析当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兴趣、专业技能特长、性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等制定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择业观作为人生价值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要认真对待,不能陷入盲目自大、急功近利、虚荣攀比等心理误区。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正视自己,全面分析自己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问题,高校教师需要引导大学生正视自己并全面分析自己。大学生自身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1.大学生需要进行自我反省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毕业生们要对自己有全面正确的评价,要知道自己今后要干什么,要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定位,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2.大学生可以在社会比较中评价自己
  与他人进行比较是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有效方式。毕业生需要选择与自身条件相当、性格相似、情况大体一致的人员进行比较,与他人比较可以促使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己。此外,大学生也可以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认识自己,制定相应的参照制度,全面评价自己。
  3.大学生要强化独立意识的培养,提高心理抗挫折能力
  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不少大学生缺少独立意识。因此,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都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培养独立意识,提升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大学生要提升择业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参与就业竞争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较强的自信心,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三)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是高校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择业中的大学生在认知和心理上都会产生误区,加上他们缺少对就业政策和环境的了解,在盲目择业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向大学生宣讲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并分析就业形势,加强大学生择业培训,使大学生掌握基本择业技能。此外,高校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往届毕业生择业成功的案例,借助榜样的力量增强大学生择业自信心,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教师要意识到大学生的就业教育需要尽早抓起,全体教职工都需要关注学生就业心理的疏导,让学生了解自身和就业之间的关系,了解职场对毕业生的要求。此外,高校还需要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负责解决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问题,在专业心理人员的引导下,帮助大学生走出择业认知误区。
  (四)采用针对性的不良情绪宣泄法
  针对大学生出现的不良择业心理,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情绪宣泄法。比如,理性情绪法、自我慰藉法、合理宣泄法、自我激励法、情绪转移法和松弛练习法等。提出理性情绪法的是一位名叫艾里斯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他认为,经历人员对事件非理性的解释和评价是产生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不单单是诱发事件导致的,因此,事件经历人员可以改变自身的非理性观念,对诱发事件进行重新认识并评价,随后可以得出理性的观念,由此就会解决自身的情绪困扰问题。自我慰藉法,直白来说就是自我安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必然的,如果经过自身最大努力尝试解决后,还是看不到明显起色,此时就需要接受客观事实,对自己进行说服教育。在自我暗示和安慰下可以缓解矛盾心理导致的悲观失望情绪,大学生能尽快找回自信。合理宣泄法,是说择业中的大學生如果遭受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宣泄,不能一味藏在心里。自我激励法,主要适用于解决大学生择业面试中的不自信问题。胆怯、信心不足的人员,自我激励法可调节其自身紧张情绪,强化其自信心。情绪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可以起到缓冲不良情绪的作用。松弛练习法,是指出现择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放松肌肉,消除不良心理带来的影响。
  (五)家校联手,疏解心理压力
  家庭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毕业生家长应给予充分理解,帮助毕业生正确定位,正视择业就业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同时,家长应避免将过多的择业压力施加给毕业生,造成其额外的心理负担。对于部分心理压力较大的毕业生,家长应与学校及时沟通,共同帮助毕业生缓解心理压力,使其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向社会,找到一份如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在心理上不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研究,结合具体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帆.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调适: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9).
  [2] 田馨竹,杨娜.95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择业心理研究[J].对外经贸,2018(11):121-124.
  [3]姚磊.谈“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1):111-114.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28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