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及院校发展也越来越重视。随着高职院校贫困生数量的增加,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难度越来越大,影响了认定的准确性。且目前院校对于贫困等级的界定,以及资助名额的分配不够系统和完善,无法贯彻落实“精准资助”这一政策。为了更好地实现“精准资助”,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共享平台,并优化家庭经济情况认定流程,避免资助工作出现错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贫困生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  资助体系 特困生 家庭经济困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46-02
  高职学校的贫困生数量增多,加大了资助工作的难度,在实践中,往往因为认定不够明确而导致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体系的构建模式,从而提升资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一、高职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
  1.学生家庭状况认定难度大
  高职院校对在校生家庭状况的认定和调查,主要依靠生源地情况进行。目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中,来自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学生数量较多,因此,校内负责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老师会直接以生源地发展状况或来自贫困地区作为认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的划分。但是,这样的认定方式过于简单及“一刀切”,不仅难以真实地反映出高职学生的家庭状况,对于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也不够准确。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入学时提供“贫困证明”,但是这些证明缺乏生源地相關部门的备案和公章,高职教师无法对证明的真实性进行查验,导致部分贫困生的身份存在疑点。这些因素直接导致高职学校对贫困生家庭状况的认定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不仅仅存在误判,也存在遗漏,而且并不符合“精准扶贫”政策中“对象精准”这一要求。
  2.贫困等级界定标准不明确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缺乏统一的家庭状况界定标准,难以公正、系统地划分学生的家庭贫困等级,导致贫困生认定工作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且部分高职院校内设立的评定小组在评定工作中过分依赖自己的主观意识,只看重生源地的贫困情况,忽视贫困等级的界定标准。不仅无法将贫困生与普通学生及一般困难学生明确地区分开来,也难以按照国家标准给学生发放补助。这种现象不仅仅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经济扶持不够公平,而且学生也会感觉不平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矛盾,而且严重背离了“精准扶贫”政策中的“需求精准”要求。
  3.贫困补助名额分配不合理
  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和专业的贫困生,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而且贫困情况也不同。当前的贫困生名额分配只根据各年级和专业人数的比例进行分配,并未考虑到实际情况,以至于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机会获得补助,而领取到补助的学生也可能不符合领取标准。单纯按照比例进行贫困生名额分配并发放补助,并未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中“效能精准”这一要求,而院校开展的扶贫工作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不具备实际意义。
  二、完善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构建的措施
  1.搭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提升家庭经济情况认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高职院校应当在校内搭建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平台应当包含在校生的家庭情况介绍,特殊群体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例如生源地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备案记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应当联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从多个角度去完成学生信息的收集工作,尽可能多收集信息,并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详细、深入的了解。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尤其是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一定的关怀。
  为了提升贫困生家庭情况认定的准确性,保障每个学生的基本权益,校方应当联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班委干部,成立评定小组,从学生的家庭信息和日常生活状况去对学生的贫困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确保真正困难的学生能够获得经济补助。同时,评定小组成员也应当对信息平台内储存的学生的信息进行核实,可以通过访谈和家访等方式去完善动态信息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扶贫工作环境,也能够为贫困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校方也应当及时对信息库进行更新,并不定期地对贫困生进行走访和电话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2.重视贫困生心理辅导
  贫困生家庭情况特殊,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过分在意自己的家庭背景,认为自己与其他的同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高职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仅要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也要注重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贫困生往往更自卑也更脆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并且情绪比较敏感。校内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或定期为学生们开展心理教育讲座,引导贫困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和障碍,让学生们对自己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发展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高职院校在给予学生物质扶持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和顽强意识的培养,避免学生成为真正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双困生”。
  3.完善家庭经济情况评定流程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已通过成立专门的评定小组来落实和保障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评估准确性,但是由于学生个人情况和实际的评定情况都比较复杂,因此评定工作难免遇到困难。为了进一步保障评估的准确性,校方和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设立民主投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规范贫困生补助申请所需要的材料和审核流程,不仅需要学生提供贫困证明,也需要出具家庭收入证明或纳税证明,并需要所在街道及市区开具的相关证明,从而确保贫困身份的真实性,避免恶意申请造成资源浪费。对于学生提交的相关材料和证明,评定小组的成员也要通过抽查或者是走访复查等方式去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在审核评定的过程中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切勿感情用事,保证经济扶持能够实现全面受益、全面扶持的目的。
  三、结语
  高职院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是一项耗时长、流程复杂的工作。为了避免高职院校资源分配不合理或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当前应大力完善家庭贫困情况评定体系,规范申请和评定流程,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能够接受资助,也确保贫困生有机会去申请。做好评定工作,是保障资源分配合理和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校方也要注重评定工作人员的选拔和考核,这样才能够更全面地落实贫困生扶持工作,真正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在必要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当与社会和家庭联合起来,帮助学生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对学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也要在为学生提供经济扶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孙雪兵.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偏差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4):52-55.
  [2]朱敏.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实践和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6):13-15+37.
  [3]李博亭.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初探[J].科教文汇,2016(5):134-135.
  [4]常红春.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 37(26):166-167.
  责任编辑: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28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