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博物馆也越来越被重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加快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以物化人的教育功能。文章介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并分析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博物馆;信息技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博物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博物馆内外的资源,拓展博物馆服务社会和教育功能,将有效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①201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②,进一步明确提出“发展智慧博物馆,打造博物馆网络矩阵,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博物馆相结合,能够创新文化产业,深入挖掘文物中蕴含的各种历史价值,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丰富文化的供给,促进文化消费升级。本文就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开始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得到广泛应用。③国际上,美国、加拿大、日本、埃及等文化与科技大国纷纷设立专门机构,着手本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启动了“美国记忆计划”“加拿大遗产信息网络”“日本全球数字博物馆计划”“永恒的埃及”等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欧洲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全球著名博物馆也相继开始实施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工程。同时期,我国也展开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探索工作,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不断加快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取得了长足进步。
  1.1 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文件信息资源数据库已初步建成。对藏品信息进行全方位和多形式采集、标准化存储、科学再加工,形成包括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三维模型等不同类型格式的多元化数据。
  1.2 数字化展陈方式不断丰富
  早期的博物馆展品陈列几乎都是以静态展品为主,展品说明牌无法承载更多的历史背景信息。随着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览陈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馆内实体展出形式。很多大型博物馆也较早地引进了各种数字技术,开始了场景化、动感化、交互式的展览陈列方式,使观众对展品可以全面了解,产生亲近感,引发观众的好奇与兴趣,吸引他们对博物馆加以关注。
  1.3 信息技术合作不断加深
  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全面支撑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快视频、3D、VR、AR数字化手段的利用,持续推进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深入挖掘文物价值,满足民众文化生活需求;三是加快搭建生态体系,各运营商发挥用户资源、知识产权和运营能力优势,加快能力开放,与文物各界形成能力协同、资源共享和优势叠加。
  2 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3D打印、VR、AR等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国外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④与国际知名博物馆相比,我国部分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距离真正的人机交互式智慧博物馆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在强化内容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技术研发与运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向智慧博物馆的最终目标迈进。
  2.1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借助可黏合材料,以数字模型为基础的快速打印构造物体模型的技术。国际上,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很多大型博物馆早已在文物复原、藏品复制等工作中广泛运用3D打印技术,并且向游客提供藏品的3D打印服务。我国的博物馆行业也应该及时引进并运用3D打印技术,对各种馆藏珍品进行打印、复制,为游客打印各种带有馆藏印记的纪念品,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感。
  2.2 信息挖掘与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博物馆的竞争力不再局限于馆藏信息的储存,进一步延伸到对博物馆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的利用上。随着博物馆访问量的增加,信息资料的海量扩大,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在客观上要求博物馆用大数据思维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而且,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就是资源。博物馆应该将观众的浏览、点评、订阅、转发等行为录入数据库中,为博物馆挖掘出更多潜在客户,分析游客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公众的参与体验感。大数据分析应用在我国博物馆领域中还处于摸索阶段,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率先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尝试与探索,将大数据技术重点运用于博物馆的资源分配、活动展览、文物保护工作中,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赢得先发优势。
  资源分配方面,使用云计算平台实时监控流量,通过调配资源池对流量高峰时期的闲置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例如,部分博物馆因客流量大,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往往要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领到门票,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参观体验。因此,可以对客流数据进行分析,制订合理的分流措施,同时制作热力地图,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发布,引导游客自行避开高峰期。
  活动展览方面,对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获取访客的各种行为信息,并且针对访客的观赏行为和喜好,推出既能体现博物馆文化内涵又能吸引参观者的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使博物馆成为既高雅又亲民的场所,从而获得参观者的积极支持。
  文物保护方面,可以在展館内配置各种传感器,对馆藏文物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控,收集、分析相关数据,从而实现藏品保存环境的智能调节,将文物保护工作从“抢救性”变为“预防性”。
  2.3 VR技术和AR技术
  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虚拟环境,让用户沉浸其中,拥有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中被广泛应用,获得了很好的体验效果。博物馆在信息化建设中也要重点引进虚拟现实技术,如打造虚拟展厅、开发博物馆相关的VR游戏,既能够提升博物馆展陈实力,提高展陈效果,又能提高游客的参观兴趣。例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经引进了VR技术,参观者不进入俑坑中就可以360度仔细观赏文物,并且通过互联网访问博物馆官网,也可以虚拟置身于秦兵马俑文物遗迹中。
  AR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虚拟世界套在真实世界并进行互动。AR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在医疗、军事、军用飞机导航等领域都有应用。博物馆行业也可以考虑引进这一新兴技术,通过为参观者配置相应的头盔式显示器,使参观者看到文物上残缺部分的虚拟重构及相应的文字解说,增加展览的趣味性,让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更加密切。
  3 结语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并从3D打印、信息挖掘与大数据、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三项信息技术分析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传统博物馆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与文化需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人类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将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博物馆的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普教育和科研管理工作中,实现博物馆内外资源高效率、合理地利用,促进博物馆的智慧化、交互化发展,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能够让博物馆文化及馆藏文物真正“活”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29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