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网络深刻地影响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乃至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出发,探讨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包括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正确认识网絡娱乐,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健康专业知识能力,组织建设大学生心理社团,旨在通过互联网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36-0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高校工作者应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利用互联网,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网络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扩大心理教育的范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值得高校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丰富了人们的知识,网络上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案例,以及缓解心理压力疏导的方法不胜枚举,大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搜索,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自己处理心理问题。网络还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使大学生更容易袒露心扉,克服害羞心理,畅所欲言,在网络中宣泄内心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压力。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人格的养成有所帮助。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1.网络会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
  网络上充满了大量的信息,大学生在获取丰富信息开拓自身视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错误的观点和信息,影响其认知能力,改变其思想观点,弱化其理想信念。大学生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阅历还不丰富,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稍有不慎就会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误入歧途。
  2.网络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
  互联网独特的虚拟人际交往方式与以往传统的交往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面对面的交流模式,可以根据对方的表情、语气、声调等了解到对方的情感态度,甚至谈话内容的真伪。而新型的互联网交往方式很多是在匿名的状态下进行的,交流缺乏直接性。这种交流方式深受大学生喜爱,既可以宣泄内心的情感压力,又可以编造虚拟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的释放,缓解压力的场所,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成为引发心理问题的策源地,不少大学生沉迷其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和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变得孤僻,脱离社会,逃避现实,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沉迷网络,逃避现实压力
  许多大学生经历了紧张的高中学习进入大学,因离开父母的监督,自我约束能力下降,对自己的要求松懈,自由自在的网络世界成为他们的向往所在,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逃课、厌学,导致学业荒废,消磨了意志品质、个人控制能力,久而久之会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变化。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新生入学后,面对陌生的学校和专业,会产生迷茫。有的学生因为大学和其想象中的不一样,产生心理落差,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更有甚者从网络虚拟世界中追求精神寄托,丧失目标,失去斗志。
  (二)渴望成功,但意志薄弱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是从小就开始了。一些大学生渴望成功,但抗压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一旦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往往是躲避,躲避不了再求助他人的帮助,不能直面问题,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做事情。
  (三)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
  大学生多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忽视他人感受,处理问题时难以做到换位思考,尊重和包容他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社会责任感不强,易引发矛盾,尤其是宿舍成员间的矛盾。
  (四)盲目跟风,缺乏辨别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样文化与价值理念相互交融渗透,各种积极或消极的思潮通过报刊、杂志、影视剧、网络等平台源源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大学生有好奇心,愿意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但其因阅历不足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容易盲目跟风。更有甚者受错误思想的引导,缺乏自我辨别能力,造成精神上的涣散堕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通过开展网络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校园活动,减少大学生沉迷网络的风险。同时,还可以联系大学生的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制定在校目标,督促其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
  (二)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字化教育已经进入高校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以更新颖、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大学生面前。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网站宣传心理知识,迎合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情心理。网站上可以设立在线咨询板块,使大学生获取专业的指导意见。通过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开展相关的测评工作,通过心理健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规律,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以学生心理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测评可以每学年进行一次,及时更新数据,形成对比报告,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动态。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娱乐
  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甚至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学校和教师要对此类学生密切观察,了解其动态,采取各种手段正确积极地引导他们客观地对待网络,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只是工具,应正确使用这种工具使学习和生活质量有所提升,而不能被网络所奴役。网络是虚拟的,代替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利用网络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但是不能沉迷于网络。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高质量的网络资讯、优秀网络节目单,引导学生接收积极健康的网络知识,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提高教師心理健康专业知识能力
  学生虽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但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的相关素养也至关重要。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网络、了解学生上网的偏好,以便于揣摩学生心理。互联网时代下,为了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应对教师进行强化培训,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学习网络技术,使其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熟练操作,及时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任课教师和工作人员也要参加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掌握和学生沟通的技巧,善于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政教师要发挥其思政育人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同为塑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而服务,在网络心理教育中,可以辅助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的认知偏差加以纠正。
  (五)组织建设大学生心理社团
  高校应组织成立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团。通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辅助以必要的策划、咨询、调节,依赖大学生自身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通过团队活动,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实现互帮互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网络的发展也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善于运用新兴科技力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才能对学生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冯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2]卢佩言,时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7).
  [3]薛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7(20).
  [4]韩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8.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4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