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条山:青铜帝国的秘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期编辑部

  黄河咆哮着穿越晋陕大峡谷之后,开始完成那个巨大的“几”字大拐弯的最后一笔。而中条山,就在黄河的这个拐弯处崛起,并向东北方向莽莽延伸而去……在相继与山西运城、晋城等地相拥之后,中条山最终与太行山、王屋山融为一体。
  从地理学上看,中条山依黄河而行,山势狭长,整条山脉划开了中原与西北:它的北侧是运城盆地,南侧是中原大地,如同一道磅礴的天然门户。
  就古人而言,中条山对国家意味着两种重要意义:金库与兵器库。
  中条山下的运城盐湖,曾经是中国最大的产盐基地,有史学家称它囊括了“九分天下盐”,谁能够占领这里,就意味着谁就能掌握天下的命脉。所以,从黄帝起源时代一直到唐、宋、明,无数统治者都派重兵重臣守护着这条山脉,捂紧自己的钱包。
  占据中条山为后勤基地,进可图中原,退可守关中——这是周人崛起之时,周武王姬发的战略规划。在发现商人放弃这160公里山脉,将都城东迁到安阳之后,武王自信地笑了。他明白,商人无疑已将最强大的武器拱手相让给了自己——中条山中遍地铜矿,在冷兵器时代,它就是天下的兵器库。
  与姬发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文公,以及战国时魏国的魏文侯、魏武侯:晋国占据运城盆地,借助中条山快速发展,当国力强大之后,得以率军向南进入黄河谷地,图谋中原;而魏国凭借中条山的铜矿,率先崛起于战国七雄之中……
  到了近代,尽管中条山文明已经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远去而失去了往日辉煌,但由于地处晋豫交界的要地,它的军事意义却从未下降过,甚至变得比以前更为重大。所以在近代人眼中,它是“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抗日战争里,中国军队将中条山视为关中门户,因为日本人想打进西安,必须先拿下中条山。而日本人在占据中原后,将中条山称为“盲肠”,认为拿不下中条山,帝国就是得了“盲肠炎”。
  于是,日寇在1937年至1941年初期这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13次围攻中条山,但都被卫立煌指挥的中国军队击退——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群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他们血战3年,用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直拒阻在潼关以外。为此,有音乐家曾谱曲赞美道:“中条山,高又高,它是我们的齐格菲,它是我们的马奇诺……”
  抗战正面战场最为悲惨的一场战役,也是在中条山打响的,史书将其称为“中条山会战”。由于准备不足和指挥不当,会战中的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第3军军长唐淮源率全军血战至最后一人,在大雨滂沱中举刀自戕殉国;12师师长寸性奇左腿被炸断后不愿被俘,拔枪自尽,麾下官兵无一人脱逃,全军殉国……战役结束,中国军队损失近8万人,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视为抗战中“最大之错误”和“最大之耻辱”。
  往事如烟,中条山见证了一切。那么,它留给了后人一些什么东西作见证呢?
  答案众多。
  它留下了一个千年不衰的盐湖,一片山西大地上仅存的原始森林,以及五老峰、麻姑山、水峪口等绝美风景地。当然,这些地方拥有的不仅仅是风光,还有传奇故事:五老峰因为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得名,有“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之荣;麻姑山因那位“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寿星麻姑曾在此修行而得名,山中流传的祭祀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水峪口被当地人称为“天赐避难所”,相传当年关公在家乡杀了恶霸吕熊后,逃到水峪口山谷里才躲开了官兵追捕。旧时每逢战乱,附近山民也都会选择进山避难……
  中条山留下了西阴村、下川、清凉寺、周家庄等数以千计的考古发掘遗址。今天的考古学者们,将中条山比作“满山文物,遍地黄金”的圣地:1926年,“中国考古之父”李济就是在中条山下的西阴村里,完成了第一次由中国人主持的田野考古发掘——不仅拉开了整个中条山考古的序幕,而且还挖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枚蚕茧……
  中条山还留下了无数令人惊讶的奇异风俗:比如“扎马角”,表演者需要将钢钎从嘴中插入,然后从脸上穿出,这样的游戏血腥而勇敢;再比如匼河古会,在这个为纪念和尊奉泰山神而举办的古会上,那群号称“匼河二杆子”的男人女人会裸露上身,进行“背冰亮膘”的豪迈祭祀……
  听完这些故事,你是否对中条山有了全新的认识?或者,你是否觉得你还不太了解中条山,心中又浮现出了更多问题呢?本期刊物呈现的重点选题,由环球人文地理杂志联合中国社科院许宏教授、山西大学王炜博士等专家学者,历时2个月左右时间走访完成。目的就是想和读者们一起去重新发现中条山,去重新走进那些埋在时间深处的答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808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