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活动自发的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但教学不等同于发展,而且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新的理念融入课堂,不要把学生包得太死,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活动的机会,让个体的才智在这里自由地发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發现问题的“空间”
  学生应是课堂舞台的真正“主角”,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少一点,精一点;引导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给学生一点时间、一些机会,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去思索,去发现,去尝试,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品尝成功后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揭示圆的面积的意义后,出示一个圆,问学生:“你觉得圆的面积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猜测可能跟直径或半径有关。教师进一步提出:“那它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猜测。有的猜测圆的面积不满4个r的平方;有的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3个r的平方;也有的猜测圆的面积比3个r的平方多一点。此时,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的关系,此时再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确切的关系,水到渠成。
  这里,教师没有包揽式地讲解、引导,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想象,诱发学生在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二、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中理解到一个数学问题如何解决的,体验到一个结论是怎样猜测和探索到的,这时,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例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目:生产600个零件,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学生列式计算600÷(600÷20+600÷30)=12(天)。接着,把600改成1200,让全班同学思考,学生脱口而出:24天。此时,老师没有下结论,让学生算算看。结果还是12天。再把600改成1800,结果会怎样,让学生猜一猜。此时,老师就提问如果工作总量是10000个、5000个、50个,甚至是1个,结果会怎样?学生们胸有成竹地都说是12天。
  这一过程,教师点拨得法,启发得当,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一个个问题情境,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感受、体验,逐步由整数应用题过渡到分数应用题。这种空间的设置不仅能满足孩子探索知识的愿望,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动手操作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中“有趣的拼搭”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口袋中摸出老师指定的物体,接着由组长组织,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堆一堆,看哪种物体最好堆,然后再将这些物体滚一滚,看哪种物体滚起来最快,最后让学生用这些物体搭积木。学生在摸一摸、堆一堆、滚一滚、搭一搭的活动中,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都非常投入,从而也更深刻地感悟了这些物体的特征。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角这个好朋友,并让学生摸一摸,感悟角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创作一个角,本来以为学生可能会做不出角来,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在动手摸一摸身边的角的过程中,很好地感知了角的特征,特别是在创造角这一活动时,学生想出了多种办法:有的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一个角;有的用小棒搭出了一个角;有的用纸折出了一个角;还有的用钉子将两条纸条定成一个角……
  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强化感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四、自我评价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课堂教学中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练习与问答中。当某一练习完成以后,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养成一种自我检查的意识。这个空间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在完成某个练习后,也可以让同桌或4人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互相纠错。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亲历认知并应用知识的过程。
  如,教学“年月日”时,学生对“一年有几个月”这一问都会回答,但当提出“一个月有几天”时,学生可能答不完整。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年历卡发表意见,在不断的自我评价中完善知识。
  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孩子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作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创造思维的空间,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创造一片灿烂。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0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