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和谐相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颖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对于人类来说,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如何生存和怎样生存下去的问题,或许是个永恒的话题。
  关键词:自在自然;人化自然;现状;认识
  一、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括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部分内容。自在自然包括人类历史之前的自然,也包括存在于人类认识或者实践之外的自然。人化自然则是指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自然,也就是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对象的自然。马克思强调人化自然,同时承认自在自然的先在性,他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但是,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1]不是自然界依赖于人,而是人依赖于自然界,“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 。”[2]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有着其独立发展的进程,具有不依赖于人的独立存在的性质,是一个纯客观的过程,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的物质过程。
  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一样具有客观实在性。人化自然绝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人类实践的前提和结果。人类的实践可以改变自在自然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乃至其规律作用的方式,但是,它不可能消除自在自然或自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相反,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延伸到人化自然和人类世界中去,构成其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人化自然的独特性在于它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固然,人化自然不可能脱离自在自然,而要以自在自然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但人化自然毕竟不同于自在自然,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而不是自在自然自动延伸的当然产物。
  二、 人化自然的发展现状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中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不能依靠资本主义制度,而只能依靠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马克思从社会角度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便从统一走向了对立。自然界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追逐利润的工具。从而因人与人关系的破裂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成相敌对的异已世界的关系。“从人那里把自然界异化出去”,最终导致“违反自然的满目疮痍、日益败坏的自然界,成了他的生活要素。”[3]资本追求利润而进行的无限扩张,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不可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这种理想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因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4]所以,人类社会要想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必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我国目前多数人工自然建造皆处于无序、失控状态, 仍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矛盾型之中。中国正处在迅速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加上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这个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和控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 对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以人们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世界观的现代转向。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由于天然自然的有许多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所以人类从改造洞穴、建造房屋等开始使天然自然环境逐渐人工化,一直发展到今天如高楼大厦林立、道路四通八达、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现代化的厂房设备、文化娱乐场所等各式各样的人化环境。现代人已经被认为创造的环境包围。可是,不容乐观,当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周围的环境,觉得自己离天然的自然环境越来越远,由此产生越来越强的环境危机感。人们必须从人与自然界的互动性和整体性上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界的价值关系。
  其次,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在现代条件下向自然界的“回归”。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人化自然演化发展空间规模不断扩展,这在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中都有具体表现。从无机自然界看,早期人类只能用物理手段改变自然物的客观结构,后来掌握了利用化学手段打破分子结构。进入20世纪,人类开始把足迹伸向原子核内部,开发和利用核能,揭开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序幕。现代人对自然的“回归”并非完全抛弃现有的一切成就,简单的重新投入原始自然的怀抱,人类还是靠科学技术的力量,通过人工自然来实现向自然界的辩证的“回归”。
  最后,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人类自觉能动性的真正的实现。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实践活动必然从盲目性向自觉性、由不完全的自觉性向完全自觉性方面发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制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贫富差距仍然明显,科学文化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和得到普及。在此状况下,人类的实践活动达到完全自觉的状态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受到限制和阻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版 2000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600170.htm